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因厌学贪玩,被父亲在后背“赏”了一巴掌,让我第一次领教了父亲家教的严厉。父亲的那一巴掌,足以让我铭记一生,也让我受益终生。
早年间,父亲曾是鄄城一带小有名气的泥瓦匠人。1952年10月,父亲带头组建了鄄城县手工业联社(县建筑公司的前身),并担任社长职务。后来,手工业联社更名为县建筑公司,父亲任公司经理,直至1987年7月退休。
小时候,常听父亲讲,旧社会他上不起学,不识字,是“瞪眼瞎”。平时他常教育我和哥哥要好好学习,因为,不识字,以后在社会上是要吃亏的。
当我拎着书包上小学时,父亲的叮嘱和管教越来越严。记忆深刻的是那年夏天,因为没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被黑脸“包公”式的秦老师,揪着耳朵站了黑板,因害怕父母教训,在厌学的心理促使下,我逃学了。
贪玩的我和小伙伴到村寨河里去游泳,正巧,被刚从县城回家的父亲碰到了,他气愤地把我从河水中赶了出来,并撵上我在后背上打了一巴掌。
我带着五个指印哭着回了家。慈母见了心疼地边抹泪边埋怨父亲手太重,责怪父亲不该打孩子。
也许是父亲后悔自己的过错了,中午吃饭时,他态度和蔼可亲,结合自己没文化碰“钉子”的事例教育我,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逃学是不对的。不好好学习,将来是要吃亏的,也是没有出息的!”
父亲耐心温和地给我讲道理,举实例,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从此,我把父亲的谆谆教诲铭记在心中,不辜负父亲对我的殷切期望,自觉遵守学校纪律,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刻苦学习文化知识,所以从小学到高中,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那时,老家堂屋的墙壁上张贴的一张张奖状,成了父亲对外人夸赞的理由和“资本”。
“严是爱,宽是害,不管不教是祸害。”这是父亲常对我唠叨的一句话。父亲的“家法严管”,是始终伴随着我成长历程的。
1978年8月,我以“接班”的身份结束了社办教师的生涯。入职之后,父亲用唠叨般的叮嘱,督促我的思想转变和进步,好像身后有一只手无形的手,不断推动我奋力前行。
为了防止我思想上产生优越感,父亲把我分配到施工一线劳动锻炼,与一线施工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在父亲无形“巴掌”的推动下,通过自身的努力进取,我由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被公司选拔为材料会计、会计主管、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等,并于1988年9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3年晋升为高级政工师。
在文学方面,我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2年,我被山东省散文学会吸纳为会员,2016年加入了菏泽市作家协会,2021年加入了山东省作家协会,作品散见于多种报刊杂志书籍与文学网近百家,荣获各级荣誉证书奖励80余次。
斗转星移,一晃50余过去了,严父也去世30余年,但父亲用巴掌教训我的经历至今难忘,感恩父亲用巴掌,矫正了我厌学逃学,更感恩父亲用谆谆教诲,激励我在人生的道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