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游览锡崖沟

 微卫星空间 2022-05-03 发布于河南
        锡崖沟是王莽岭景区的一部分,位于王莽岭的南面山脚下四周落差1000多米的深谷之中,因传说仙人道士曾在这里冶锡炼丹而得名。在锡崖沟的周围,有四大山系,东有马东岭,西有桦山,南有青峰围,北有王莽岭。自古以来,因周围地势险要,锡崖沟几乎与外界没有交通,沟里人自给自足,自生自灭。进入20世纪六十年代后,沟里人不甘闭塞,向大山宣战,一干就是30年,终于在悬崖峭壁上硬凿出一条7.5公里长的“之”字形“挂壁”公路,创造了人间奇迹,成为罕见的人文景观。这次去时由于刚下过雪,道路结冰,没能上到挂壁公路感受那展示人类力量的壮举。

【原创】游览锡崖沟
    下午3点半从王莽岭山顶停车场乘游览车直达锡崖沟,由下车点到锡崖沟还有1公里的步道,右边是一条小河,途中景色如画,走起来也轻松许多。

【原创】游览锡崖沟

【原创】游览锡崖沟

【原创】游览锡崖沟
小河在村南形成一个水库,早春季节水不大但清澈碧蓝

【原创】游览锡崖沟

 

    这是原来的龙王桥,现已废弃被旁边的新桥所代替。水库里的水从桥下飞流直落入深不可测的龙王潭中,形成十几丈高的瀑布。

【原创】游览锡崖沟
只是水小没能看到水声轰鸣的壮观景象,但可以想象到夏季丰水期那一条条彩练般的瀑布所展示的壮丽画卷

【原创】游览锡崖沟
游人可以盘旋着下到谷底去感受、仰视大自然的魅力

【原创】游览锡崖沟

【原创】游览锡崖沟



【原创】游览锡崖沟
村边有一条峡谷,两侧如刀削斧劈

 
【原创】游览锡崖沟

附录:锡崖沟

    我们看到的山脚下的锡崖沟村,它由十七个自然村组成,200多户人家,800多口人。他们的祖先是古代战乱和灾荒年代逃进山里来的。这里,四山阻隔,上山、下山全是悬崖绝壁。千百年来,他们过着自生自灭原始人一样的生活,在沟里开荒、种地、植树、放牧、砍柴,俨然是一个“世外桃源“。解放后,他们也向往新生活,但闭塞的生存环境,让他们无法摆脱困境,大批的水果烂掉了,大量的药材沤了粪,烧了火。成群的猪羊赶不出山,人们生了急病,抬到半路就咽了气,山外的姑娘不往山里嫁,除了换亲,只有打光棍。

    路是锡崖沟人的希望,路也是压在他们心头沉重的大山,'世外桃源’的锡崖沟通往山西的捷径叫春树爽,下河南是攀崖而下的蚂蚁梯,锡崖沟人戏称,咱这个山沟沟里啊,是一个摔死松鼠跌死猴,神仙到此也发愁的地方,更不用说走出这个大山那更是难上加难。

    没有路以前,锡崖沟有着一串串浸透血泪的故事:

    一年腊月,“壮侠之士”郎万林爬出山,天黑了,看到沟外的人屋里还是明晃晃的,于是他用了一把野党参换了30斤煤油往回背,想让家里人也过一个明晃晃的年,谁知背到半山腰的时候,在一个拐弯处没踩稳,摔下了万丈深渊。

    当光棍当怕了的林守义,好不容易从隔山的河南说了一个媳妇,就在成亲的当日,一不小心掉下了深山,结果喜事办成了丧事,村里的光棍个个哭红了眼。发誓,一定要打通山洞,走出这个大山。

    郎二虎的母亲误把六六粉当成了榆皮面吃下了肚,众乡亲抬着老人家往卫生院赶,抬到半山腰时老人却永远的闭上了双眼;21岁的董秋安,有一天突然肚子疼,七手八脚刚抬上岭,就告别了可爱的世界。

    在1962年秋,陵川县委书记(邢德勇)来这里下乡,当他走到陡峭的王莽领山顶上盘旋了半天,都没有找到下山的路,他百感交集,没有想到在我的管辖地里还有进不去的村子,他回到陵川县,从紧缺的财政中拨了3000块钱,用绳子吊给了锡崖沟人,牛皮纸上写了两个大字“修路”,当锡崖沟老支书董怀跃收到这3000块钱的时候,他满山沟里的跑,见人就说共产党还念着咱呢,把这么崭新的票子寄给咱让咱修路,咱可不能忘了党啊。从此,锡崖沟开始了艰难而漫长的修路里程。

    1962年,老支书董怀跃带领全村的党员干部在一起研究筑路方案,副支书杨文亮首当其冲,带领突击队,身系大绳,吊在空中干了半年,修成了一条路,因为只能肩挑驴驮,所以被人称为“驴道”,就在那年冬天,食品公司稍话说要优先购买锡崖沟的猪,村里选出了几个最精干的赶猪把式,赶着27头猪从驴道出发,当他们走了一里多路的时候就摔死了13头。锡崖人的梦想就这样无情的破灰了。

    1977年女人们又编出了一条条麻绳,男人们又打好一根根钢钎。喘过气的锡崖人再一次向大山宣战!

    结果苦干一冬天,只凿出一条羊肠小道,不仅不能行车,反到把山上的野狼给引了下来,后来被称为“狼道”。

    979年,锡崖沟党支部,开了九天九夜支部会议,最后决定:从王莽岭的大山钻一个1800米长的石洞直接冲出去!锡崖沟人发誓“洞不通,人不回”。党支部书记董怀跃及五名党员带队冲向大山,要穿透王莽岭。然而,6年时间,山洞只打了105米。渣也不好出,烟也无法排,县里技术员看后廖给锡崖沟人这样一段话,他说:“以你锡崖沟的条件80年也打不通5代人不受益!废弃的山洞住进了山羊,称为“羊窑”。

    几番奋斗,几次碰壁,锡崖人绝望了,“我们只能在沟里自生自灭吗”?

    1982年,锡崖人终于耐不住外面喧闹世界的诱惑,再次擂响了劈山筑路的战鼓,吸取了“驴道、狼道、羊窑“的教训。他们请来了工程师,制定了沿王莽岭山壁“依山就势、顺崖凿洞、天窗排渣、螺旋上升”的大胆创新的筑路方案。没有钱,他们捧出了准备娶媳妇的积蓄,献出了当年过门的陪嫁,捐上了备下的棺材,变卖了菲薄的财产,干部们变卖了微薄的家产,村委会卖掉了集体的树木、牛、羊、饲养棚、连几间办公室也作了信用社贷款的抵押,男、女、老、少、能上山的都上山了,锡崖沟人决心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1984年秋,当3公里的路盘旋到山腰后,被大面积的巨石区挡住,唯一的办法只能是用钢钎和粗绳把人悬挂在半空中作业,这样,稍有闪失就会葬身深渊,是进还是退?这时,以赵全妞、林小宝等党员干部组成了敢死队,他们高喊着“不见闫王不撒手,见了闫王抬起头”的口号冲在最前面。在修路进入最困难的时刻,转业军人宋志龙回村了,在锡崖沟,当干部就是当筑路干部,接班就是接修路的班,宋志龙在全村经济穷到极限的情况下在疲惫不堪的乡亲们面前表了态“我接班、我修路”!一句话,大伙举荐他当了党支书,他带着锡崖沟又一茬年轻人卷起铺盖,带上锅碗,索性住在山上,直攻地势最险的考老虎嘴。

    壮怀激烈的450个日日夜夜,口渴了,抓一把积雪润润嘴唇,胃空了,啃两口干粮填填肚子,烫热的钢钎烤烂了手心,揭起了皮,狠心的洒上一把土,拌着泥的血顺着钢钎一道道往下流,指甲盖碰掉了,钻心的疼,撕烂衣服继续干....一年多的山顶洞人生活,他们的头发长到了脖根,胡子盖住了喉头,脸庞也是一层层消瘦的起皮,但是眼前的山洞却一寸寸沿伸着,伸出了1445米的山腰.

    60多岁的老支书董怀跃奋战在另外一个工地上,就在即将完工的一次爆破中,他推开身后的人去排除哑炮,谁也没有料到,突然一声巨响,这位锡崖沟人心目中最具权威的共产党人倒在了血泊中,而力图前去拉他的村民宋双保也献身在飞腾的巨石中。鲜血顺坡而下,染红了漫漫锡崖路....人们本想打通山洞过一个高兴年,没想到已经穷到极点干到极限的人们,雪上加霜,被迫休战。这个腊月,那年春节,全村人没有一丝笑意,家家都传出了哭声,胜利又推迟了一个年头。

    1991年6月10号,这了路终于打通啦,是祖祖辈辈锡崖人翘首盼望的日子,800多口人一大早就堵在了洞口,当第一辆汽车开进锡崖沟时,全村男女老少每个人都点这一挂鞭炮放,全村庄、全路上、全山沟,到处都响彻着鞭炮声,欢呼声。

    锡崖沟人以几代人的奋斗送走了一个沉重的历史,他们的筑路历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为关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山西日报》等众多媒体多次报道了他们的英雄事迹,当时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题词:锡崖沟精神万岁,《人民日报》评论称“锡崖沟人几十年艰苦奋斗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排除万难、建设祖国的缩影。”以他们的故事为原型,拍了三部电视剧:《走出大山》、《沟里人》、《路》,其中《沟里人》荣获第15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和“五个一工程”一等奖。

    现在这7.5里漫长而又短暂的挂壁公路,正在给锡崖沟人带来文明、带来生机、带来富裕、带来希望。

【原创】游览锡崖沟
(引用网络图片)


【原创】游览锡崖沟
(引用网络图片)

 

【原创】游览锡崖沟
没能看到这样的景观(引用网络图片)

【原创】游览锡崖沟
没能看到这样的景观(引用网络图片)

——原文发表于2014.3.29.微卫星新浪博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