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就像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而普通交易者,肯定不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那个物种,事实上,最可能是被“弱肉”的那个。 作为“食物链”底端的交易者,如果我们想在市场丛林里生存下去,就要遵循丛林法则,像野生动物在丛林里谋求生存一样从事交易。 ![]() 当然,这也许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有一天,普通交易者成长为市场丛林中的“大鳄”,你再想着如何去捕猎曾经像你一样的弱小交易者吧! 为什么在市场丛林中生存那么难? 因为人天生缺少“丛林性”! 人类本身是从野生动物演化而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关系的演化、复杂化,逐步形成一套人类社会的法则,因此说,人兼具动物性和社会性。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其实是逐步强化社会性而弱化动物性的,人类社会的很多规则法则,其实是约束人的动物性的。 比如,要你有理想有信念,要你艰苦奋斗,教你勤能补拙,教你勇往直前等等。要你发挥主观能动性,用主观去改造客观。 就像我们常说的“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特别是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教育,比如我们讲的“存天理灭人欲”,从小受到的教育“孔融让梨”,恭谦礼让,不争不抢,求大义舍小利,我个人认为是少了一些“血性”。 ![]() 而这些潜移默化的社会规则的影响,其实让我们很难适应市场的丛林法则。因为这些法则有时与丛林法则是相悖的。 丛林是“冷血”的,特别是期货市场,是一个“零和市场”,甚至说是“负和市场”,因为有手续费和佣金。 从静态的观点看,你赚的每一分钱,都是别人赔的钱,但是,没有人在赚取别人钱的时候有愧疚感、负罪感!也许那个赔钱的交易者是救急的钱、买房的钱、结婚的钱、借来的钱等等,谁在乎呢?就像没有动物在啃食别的动物尸体的时候有愧疚感。 在市场中生存,不说是反人性的,但至少是反人性中的“社会性”的,要求你克制自己的社会性,彰显你的动物本能。但是,由于交易者长期生活在社会中,动物性已经不是第一反映了。 比如,当我们在市场中做错了的时候,有时候,带给我们最大的痛苦并不是亏钱,而是,社会性的压力,比如失败的挫败感,别人的看法,自我否定的不甘,等等。 造成交易者爆仓的原因,大多是其主观能动性在起作用。 丛林法则一 不要处于危险境地 生存繁衍是丛林的永恒主题。丛林中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在市场中交易也一样,首先是生存,其次是不停地赚钱。 羚羊绝对不会去招惹狮子! 猎豹也不会去捕猎成年雄狮! 交易者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其实规避风险有两种,主动规避风险和被动规避风险。 就像你开车一样,遵守交通规则其实就是主动规避风险,可能就能避免大部分交通事故。当然还有别人违反交通规则带来的风险,这就需要被动规避风险,比如靠你高超的驾驶技术躲避,靠车辆技术的进步,安全气囊,防撞系统等等。但是,避免风险的主要途径还是遵守交通规则,因为它避免了很多不曾发生的风险。 做交易也一样,就是要主动规避风险,尽量用交易规则来限制风险,比如不重仓,不高杠杆,不在存在不可控风险的时候入场,不做风险较大的品种,等等。靠止损防止风险,其实已经是比较被动了。 不要出现在狮子面前,就不用费力逃跑。离狮子远远的,就大大减少被其吃掉的几率。 丛林法则二 捕食最具性价比的猎物 向优秀的猎手狮子学习捕猎! 狮子很少去捕猎大象、长颈鹿、犀牛、河马、鳄鱼、猎豹、甚至鬣狗等猎物。也很少去捕猎小兔子、老鼠等猎物。 第一种猎物有风险,捕猎成功率比较低,第二种猎物不合算,吃不饱。 狮子的猎物是羚羊、斑马等动物,捕猎一个可以饱餐一顿,风险适中。 而且不在狩猎中,承担不可承担的风险。 即便是羚羊、斑马,狮子也会观察发现其中的老弱病残孕作为猎物,而不会去选择体型较大的猎物。 就这是用最小的风险获得最多的利润的法则,同时增加了胜率和盈亏比。而不追求绝对的胜率和最大的盈亏比。 丛林法则三 时刻准备逃跑 学习弱者的生存之道。 ![]() 在丛林中要时刻保持谨慎小心,危险就在身边。 食草动物都有一个本能反应,一有风吹草动,不管什么原因,立刻跟随群体跑动起来。这是千百万年进化,而形成的本能反应,因为长期实践证明,这样做可以提高生存率。 但是,交易者恰恰是在市场中丧失了这种本能,很多交易者不能在第一时间逃跑,很多聪明的交易者一定要等到发现狮子才逃跑,甚至还有些更聪明者,还寄希望于狮子没有盯上他,还有甚者,已经被咬住大腿了,还不能“断臂求生”。 看看动物世界,羚羊即便是去到河边喝口水,也是时刻准备逃跑。它的神经和肌肉都是紧绷的,以便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因为它知道,虽然它没有看到捕猎者,但捕猎者可能就在水中。 而反观交易者,很多人对风险是疏于防范的,对自己的持仓相对乐观,而对市场中存在的风险没有应对之策。一旦交易失败,就一拖再拖,不能退出,最终造成重大损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