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黄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 地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功效十分丰富。但因炮制方法不同叫法和功效也有所不同,比如生地与熟地事实上都是地黄,但炮制方法不同,其功效就会有较大的区别。 那有何不同呢?下面让小编告诉大家这两味“本是同根生'的药材到底有何不同! 生地 v.s 熟地 ![]() ![]() 1)生地黄 取原药材,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及芦头。用时切成段或片。 2)熟地黄
生地颜色呈棕黑或者乌黑,为长圆形或块形,一般中间大两端小; (生地黄) 熟地的颜色为有光泽的乌黑色,一般切片或为小块状。 (熟地黄) 生地性寒,可清热凉血、滋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熟地则性温,可补血、滋阴、益精填髓,应用于血虚、肾阴不足和精血亏虚等病症,且对改善腰膝酸软、头晕眼花等症状有不错的效果。另外,熟地黄还能够保护心脑血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 误区:虽然生地和熟地从字面意思理解,一个是生的,一个是熟的。但是把生地炒熟或者煮熟晒干的并不是熟地。熟地之所以为熟地,是因为有了黄酒的区别,只有用黄酒闷煮蒸晒烘干而成的才是熟地。 无论是生地还是熟地,它们对人体都有不同的保养功效,而两种药材与食物的搭配大家也要多花心思哦~ 1 地黄&豇豆 地黄有养阴,润燥,生津之作用,豇豆富含B族维生素,二者共用滋阴效果明显。 2 地黄&莲藕 莲藕不仅能消淤清热,除烦解渴,止血健胃,还可以补心生血,健脾开胃,滋养机体。所以,莲藕配合地黄食用,其滋阴、养血的功效更明显。 3 地黄&芋头 芋头有益胃宽肠,通便解毒,补益肝肾的作用,同时对散结与调节中气,化痰有明显治疗效果,和地黄共用,治疗效果则更明显。 1 地黄&萝卜 萝卜辛甘性平,辛能发散,下气消谷,宽胸化积,熟地黄滋阴补血,生地黄凉血清热。二者性味功能皆不相合。另外,萝卜中含多酶类,地黄中含梓醇,梓醇和酶相遇则发生分解而失去作用。 2 地黄&大葱 地黄甘,苦,性寒而滞,具有养阴生津,清热凉血之作用。而大葱中包含蒜辣素,气味辛辣,其性燥热,能耗津动火,伤阴化燥,正和地黄相反。 3 地黄&大蒜 地黄有强心利尿,解热消炎,增进血液凝固与降血糖的功效。而大蒜中包含蒜辣素,气味辛辣,其性燥热,能耗津动火,伤阴化燥,和地黄相反。 医生 (点击图片即可预约专家) 曾宪斌 主任医师 中医科 简介 曾医生,医学硕士,教授,研究生导师,曾任临床中药学教研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全国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专家。先后任职于江西省中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门诊部。曾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含核心刊物5篇。曾医生师从中医泰斗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绵之教授,受益颇多。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曾临床治愈尿毒症、脑栓塞、溃疡性结肠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疑难杂病,尤其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肾病、男性病和体质调理等方面经验丰富,用药独特,疗效显著,被患者誉为“荨麻疹克星”,“青春痘克星 ”和“肾病克星”。 擅长 内科:四时感冒、发热、咳嗽、哮喘、头痛、虚汗、胃肠炎、腰痛、水肿、失眠多梦、冠心病、心绞痛、眩晕、高血压、胆道和泌尿系结石、痛风、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尿路感染等;妇科: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带下过多、产后腹痛、乳房小叶增生和更年期综合症等。儿科: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荨麻疹、湿疹、食欲不振、伤食、泄泻等。男科:睾丸炎、副睾炎、精索炎、不育、弱精、少精、阳痿、遗精、早泄、慢性前列腺炎等;外科: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带状疱疹、牛皮癣、过敏性紫癜、痔疮肿痛出血、脚气、骨刺增生等;五官科:慢性口腔溃疡、口臭、牙龈肿痛出血、咽喉炎、扁桃体炎、鼻炎和副鼻窦炎、耳鸣耳聋等。美容科:青春痘、痤疮、圆形脱发、须发早白、扁平疣和色素斑等。体质辨识调养:中国人八大体质的辨识和食物调养、药物调理,包括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长痘型)、血瘀质(长斑型)、气郁质、过敏质。 出诊时间 周一全天,固生堂深圳罗湖分院 周二/三/五~日全天,固生堂深圳竹子林分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