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偏执的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命运沉浮录

 西一里2l6sluho 2022-05-03 发布于上海

1825年12月1日,在俄罗斯帝国首都圣彼得堡传来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老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遥远的南方军港塔甘罗格病逝。在俄国历史上,亚历山大一世的死一直是一桩离奇的悬案,这更为其“北方的斯芬克斯”的形象增添了一丝神秘的面纱。对老沙皇来说,其身后的帝国早已经变得生无可恋,即使它的版图已经囊括了芬兰和波兰,让人望而生畏。

由于亚历山大一世膝下无子,皇位必须由他的弟弟担任。可能是出于对沙皇的这个血腥的宝座心有余悸,老二康斯坦丁对继承皇位一口回绝,并向三弟尼古拉宣誓效忠。尼古拉刚开始也是坚辞不受,后来终于拗不过登基了,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尼古拉一世。

尼古拉一世接手的俄罗斯帝国,一方面军力空前强大,在欧洲已经确立了霸权地位;另一方面,它的内部矛盾重重,既保守又专制。俄罗斯帝国就像是一艘锈迹斑斑的破军舰,在惊涛骇浪之间劈波斩浪。尼古拉一世作为这个巨大的帝国的舵手,在未知的岁月究竟能够带领帝国驶向何方呢?他本人的命运又能如何呢?

文章图片1

01民主之火的熄灭

19世纪初的俄罗斯帝国几乎是不可战胜的,它居然击败了神话一般的拿破仑。但比入侵的军队更加致命的威胁,来自俄国内部。

在拿破仑战争期间,一大批俄国贵族军官来到法国本土,他们见识到西欧自由平等的社会,被法国启蒙主义思想深深吸引。归国后,他们越发感到俄国农奴制的专制落后,迫切希望能够改变沙皇俄国的现状。

他们组建了一些秘密团体进行活动,但受到沙皇政府的监视和打压。他们的思想逐渐走向激进,开始主张彻底推翻沙皇制度,实行共和制,取消贵族特权,实行宗教信仰与出版言论自由。

老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去世,使俄国出现一段短暂的混乱和权力真空时期。革命团体准备抓住机会,在12月14日尼古拉要求军队举行宣誓效忠礼时发动起义。于是,这些起义者被称为十二月党人,这次起义也被称为十二月党人革命。

12月14日,3000名士兵聚集在改革派象征——彼得大帝的铜像下,拒绝向新沙皇尼古拉一世宣誓效忠。接着,他们高呼口号:“拒绝宣誓!”“反对宣誓!要求宪法!”愤怒的声音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正要登基的尼古拉一世。

文章图片2

尼古拉一世怒不可遏,立即调动军队进行镇压,用大炮轰击广场。七轮炮击以后,广场上的人终于退散了,留下了遍地的死伤者。紧接着,沙皇又镇压了发生在南方乌克兰的十二月党人起义。

十二月党人革命失败后,沙皇尼古拉一世向起义者展开了疯狂的报复。1826年7月13日,5名起义领袖被沙皇处以绞刑,另外120多名军官被革除贵族称号,流放到西伯利亚。

尼古拉一世登基第一天就发生了如此严重的流血事件,让他备受打击。当晚,他写道:“我是皇帝,可是,上帝啊!我这个皇帝是以什么代价换来的啊!是我的人民的鲜血。”

是的,古代帝王登基的第一件事是大赦天下,而自己初掌权柄就大开杀戒,这不是一件吉利的兆头。这件事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尼古拉一世后来的统治风格和基调,那就是强硬保守和偏执。从此以后,尼古拉一世变得更加冷酷无情。

而俄国也错失了一次和世界潮流接轨的机会,当沙皇的屠刀落下之时,也宣示了俄国民主之火的熄灭。与欧洲日新月异的社会面貌相比,庞大的俄罗斯帝国显得愈发落后和腐朽,它渐渐与世界一流强国拉开了距离,但它的沙皇对此却一无所知。

文章图片3

02让整个俄国成为他一个人的工具

在俄罗斯历史上,不乏一些有远见的政治家。彼得大帝十分向往西欧的文明,为了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不惜以野蛮的手段来制服俄国的野蛮。虽然俄国相比同时期的欧洲列国仍显得落后,但总算给俄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俄国从此走向了强国之路。

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秉承了欧洲流行的“开明专制”的理念,促进了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列强。

但不管是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还是尼古拉的哥哥亚历山大一世,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虚伪和欺骗性。他们张口闭口仁义道德,但实际上对待自己的臣民一个比一个凶猛。

他们一方面十分向往西方,另一方面却又顽固地坚守着腐朽的封建农奴制。他们也都知道农奴制是俄国落后的根源,迟早要废除,但在他们都没有在自己的任内废除的打算,他们都希望把这个历史使命遗留给后继者。

继任的尼古拉一世也是这样的,甚至比他的前辈更加保守。上任第一天发生的流血事件,被他使用暴力手段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使他以后更加迷恋武力和权力。从此以后,它对西方的自由、平等和博爱嗤之以鼻。

文章图片4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开始设立秘密警察,并于1830年残酷镇压波兰起义。后来禁止贵族子弟去西欧留学,禁止进口西方书籍,颁布了严厉的报刊审查法令,禁止发表任何带有政治观点的文章。他所做得这一切,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思想。

后来,尼古拉一世又整理成型一套自己的俄罗斯哲学,那就是东正教、专制和民族主义。在他为俄罗斯描绘的画卷中,一边是上帝,一边是俄国,而尼古拉自己在中间,将这一切连接为一体,向俄国民众传达上帝的旨意。

东正教、专制和民族主义,都是为了培养顺从的臣民,因为他们从来不会提出质疑。尼古拉一世甚至在选用近臣的时候,都是以服从作为选人的标准。他经常会说,自己需要的是忠诚的顾问,他们不一定得有多么聪明,但必须听话。

于是,为了培养全天候的“愚民”,尼古拉一世对国内涌现出的一大批作家和思想家,如著名的列夫·托尔斯泰、伊万·屠格涅夫等人,进行了严厉的打压。尼古拉一世所做的一切,目的只有一个:只有人民怕你,皇帝就好当了,整个俄国就成了他一个人的工具。

文章图片5

03野心勃勃

历代沙皇都野心勃勃,妄图建立一个庞大的俄罗斯帝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持续不断地向周边邻国扩张领土。可以说,每一个沙皇都把扩张领土当成是一件神圣的使命,只有把地盘搞大,以后才能从容地见上帝。

尼古拉一世当然也不例外,当他把国内局势稳定以后,它立即把矛头对准了国外。但发动战争需要庞大的军队支撑,炮灰从哪里来?当然是数量堪称全球第一的农奴,这也是他不想废除农奴制的一个原因。

在克里米亚战争到来之前,尼古拉一世发动的战争基本上是高唱凯歌的。

击败了波斯卡扎尔王朝,抢占了波斯大片土地;在第八次俄土战争中击败奥斯曼帝国,蹂躏了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两公国,获得多瑙河口和高加索大片土地,以及土耳其领海的航行权;在中亚与英国展开惊心动魄的大博弈,并吞哈萨克,并向南方的希瓦、浩罕和布哈拉汗国高歌猛进,其对手英国人则遭遇了第一次英阿战争这种全军覆没的惨败;派遣穆拉维约夫经略东西伯利亚,在清朝南方遭受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下,冒险出兵我国黑龙江流域。

文章图片6

俄国可以说多线出击,且全线飘红。在这里,人们不禁有一个疑问?尼古拉一世为何对领土扩张如此痴迷?

这就要结合上面所说的,沙皇认为自己就是东正教、专制和民族主义的化身。公元988年,基辅罗斯和拜占庭帝国联姻,接受东正教为罗斯国教。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意思就是“凯撒”,是皇帝的代称。就这样,拜占庭的专制主义和东正教中的“弥赛亚思想”高度结合,形成了一种世界主义。

俄罗斯的任务就是以东正教领导者的身份,维持世界秩序,统一各族列国。这一点和俄罗斯人固有的野蛮掠夺的秉性相结合,俄罗斯从此走向了疯狂的对外扩张之路。

击败拿破仑后,在俄国的主导下,欧洲建立了反动的神圣同盟。俄国以此作为工具,到处镇压欧洲诸国的革命活动。在欧洲的政治舞台上,它随时挥舞着大棒,俨然以“欧洲宪兵”自居。

1848年,欧洲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这让尼古拉一世十分震怒,他发誓要把革命绞杀在摇篮里。1849年6月,俄国派出20万大军血腥镇压了匈牙利革命,杰出的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就牺牲在哥萨克的屠刀之下。革命烈火被扑灭后,俄国作为全世界反动势力大本营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一系列对外干涉战争的胜利,也让尼古拉一世沾沾自喜。下一步,他准备把自己的“世界主义”推向高峰,那就是肢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饮马土耳其海峡,然后正式谋取世界霸权。

文章图片7

04把列强全得罪了

进入19世纪后,“欧洲病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经成为列强案板上的鱼肉。在这其中,叫嚣最凶的当数俄国。这时的俄国早已经吞并了克里米亚,并且进入黑海周边地区和多瑙河三角洲。俄国把土耳其治下的巴尔干半岛上的斯拉夫人当做是天然盟友,力图“解放”这些斯拉夫兄弟。这让俄土两国摩擦不断,成为当年有名的“东方问题”。

1853年2月,俄国以“圣地问题”向奥斯曼帝国施压,并且要求土军撤出巴尔干半岛的土耳其领地门的内哥罗。如果土耳其屈服,等于将巴尔干拱手让与沙皇。于是,土耳其苏丹断然拒绝了这个苛刻的要求。尼古拉一世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准备对土耳其诉诸武力。

俄国的这一举动,直接把域外的两个大国牵涉了进来。首当其冲的是法国。此时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也是个野心家,他决心甩掉维也纳体系对法国的制约,于是把“圣地问题”作为一个陷阱抛了出来,不断调油加醋让这个矛盾扩大化,甚至必要时不惜诉诸战争。

因为法国和俄国并不接壤,两国之间的战争会限定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如果战争在黑海等地爆发,法国可以凭借技术优势稳操胜券。

而尼古拉一世对法国很是瞧不起,认为只会花拳绣腿的法国和自己根本就不是一个平等的伙伴。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普奥两国都承认了菲利普的合法性,但尼古拉一世对之不屑一顾,认为他的王冠只不过是暴民赐予的,成色不够。

1850年,拿破仑三世经过普选登基为皇帝,普奥两国迅速承认其合法性,但尼古拉一世还是不予理会,甚至表示这是篡逆,从而导致两国关系恶化,这就为以后的大规模战争种下了种子。

文章图片8

我们再看一下英国。在战胜拿破仑的战争中,英国和俄国结成了同盟。但战后,俄国的势力急剧膨胀,成为事实上的欧陆霸主。按照英国一贯的大陆均势政策,英国必须想尽办法制衡新崛起的俄国。除了欧洲,俄国在中亚和高加索地区发动了凌厉的攻势,这让英国疲以应付。为了保护英国海外最重要的印度殖民地的安全,英国迫切希望削弱俄国。

面对“东方问题”的恶化,英国希望俄国战败,不然的话,俄国人的势力将会出现在地中海,到那时,再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制约跋扈的俄国人。

因此,英国经过慎重考量,最终占到了俄国的对立面,这让尼古拉一世大失所望。

但沙皇并不气馁,他觉得他可以依靠奥地利和普鲁士。但事情的发展令他很沮丧,普鲁士不想在与自己毫不相关的地区为沙皇火中取栗,而奥地利对俄国在巴尔干的过度扩张也心存芥蒂。两国宣布保持中立,并秘密结为防御同盟。奥地利甚至动员了20万大军驻扎在边境,意图防备俄罗斯。在最后关头,沙皇最信赖的神圣同盟失灵了。

拿破仑三世认为这还不够,最后还拉上了撒丁王国一同向俄国作战。就这样,战争变成了四打一的局面,尼古拉一世彻底变成了孤家寡人。

文章图片9

05捧得越高摔得越惨

和以往一样,俄国人认为在谈判桌上不能得到的东西,必须在战场上得到。于是,它毫不犹豫的向土耳其发动了进攻。1853年11月30日,在黑海锡诺普海战中,俄国黑海舰队全歼土耳其海军,引起英法两国迅速参战。英法联合舰队驶进黑海,随后在克里米亚登陆,并开始攻击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在持续近三年的战争中,两方合计投入了近170万军队参与战斗。其中俄军兵力约有70万,英法土及其仆从国军队则有100万之多。随着战争的进行,沙皇觉得战争的走向和自己的预期相差得越来越远。

俄军兵力不占优势不说,就连装备也不占优势。那个时候已然开启工业革命的英法两国,军事装备比俄军强上不少。

特别是海军装备上,已经普及了蒸汽动力铁甲舰的英法联军,在火力、机动性各个方面,都足以碾压俄国的风帆战列舰。

英法联军海军,浩浩荡荡地进入了黑海区域,俄国海军一看英法海军,自知打不过,无奈决定凿沉20多艘风帆战列舰,堵在了战略要地塞瓦斯托波尔港口,意图阻击英法联军。

文章图片10

海军如此凄惨,俄国陆军面对英法连接也处于下风。

还是农业国的俄国军队,装备的是落后的滑膛枪,射程仅仅150码,而对面的英法联军,早已换装了线膛枪,射程高达500码。线膛枪相较于滑膛枪,无论射程也好、射击精度也好、换装弹药速度也好,都具有碾压性优势。

俄国虽然在本土作战,但粮草弹药的供应主要依靠驴马,后勤供应艰难。反而远道而来的英法联军采用铁轨铺路的方式,步步为营,后勤补给充足。

在这种情况下,仗是没法打的。俄军付出了巨大损失,最后在家门口被打得节节败退,这让尼古拉一世感到无地自容——号称世界最庞大陆军的俄罗斯帝国,竟然只是一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

相传在圣彼得堡的夏宫,每逢晴天,尼古拉一世便拿起望远镜,一眼就能看见20英里外的格伦斯塔岛,那是保卫圣彼得堡的俄海军基地。同时还能看见的,是岛四周停泊的英法战舰。这是英法联军在进行实力炫耀,在尼古拉一世眼里,这是对他个人的羞辱,敌人就在眼前,深入他的帝国,而他却无法回避地意识到自己军事力量的羸弱。

尼古拉一世身边的大臣们已经开始留意到他身体上的变化:整日沮丧,面带愁容。

时间进入1855年,塞瓦斯托波围城已经6个月,俄罗斯帝国的专制统治者——尼古拉一世病倒了。

文章图片11

06结束语

1855年2月18日午夜,莫斯科、基辅和华沙同时收到来自圣彼得堡的电报:“皇帝正在死去,并向所有人道永别。”尼古拉一世去世了,和他的兄长一样,他的死也是一个谜。有人说他是染到风寒因病去世的,还有人说是因为战争的失败,沙皇心力交瘁、不堪受辱而自杀的。虽然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随着老沙皇的离世,一个时代结束了。

1855年9月8日,塞瓦斯托波尔陷落,战争大局已定。1856年1月16日,继任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接受奥地利的最后通牒,同意和谈。3月30日,双方在《巴黎和约》签字。俄国被迫接受了苛刻的条件,禁止在黑海拥有舰队和海军基地,并且吐出了几十年来在欧洲攫取的许多利益。

俄国在欧洲方向的扩张告一段落,下一步,它把扩张矛头对准了中国和中亚。

文章图片12

从沙皇尼古拉一世的身上,能够很清晰的看到俄罗斯帝国的影子,他的命运沉浮和俄国的历史兴衰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历史是一面镜子,值得大家去借鉴。这场战争虽然过去多年,但依然搅动着俄国人的心绪。现在许多俄罗斯人,仍然觉得那场战争很有意义,觉得是为了保卫国家利益,也是为了对抗西方。

现如今,在普京总统的命令下,沙皇尼古拉一世的画像,被重新悬挂在克里姆林宫总统办公室的前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