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了五十岁,最好的锻炼方法是什么?

 Sacbjc 2022-05-03 发布于辽宁

人到中年,要学会一套简单一点的健身功法,学好之后,以后年龄大一点可以拿出来练练,活动活动筋骨。

有些运动年龄真的大了就不适合锻炼的,比如跑步、深蹲等等

从我亲身经历过,最好的锻炼方法是八段锦和五禽戏,年轻可以运动,年老也适合。

我的性格从小就是好动,从学校到工作,每天都会运动锻炼。跑步、快走、俯卧撑、哑铃、深蹲、站桩等等,什么项目多多少少都锻炼过一段时间,都是有利有弊。

我学过功法也不少,国体八段锦、少林文八段锦、少林武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还有武术八极拳等等。

白菜萝卜各有所爱吧,我只是代表我自己,我最后剩下坚持锻炼的也就是八段锦和五禽戏。易筋经有时候想起来就动几下,效果也是蛮好的。

先介绍一下八段锦,动作简单易学,锻炼场地小,锻炼难度根据个人的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可大可小。

八段锦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的导引术,因为健身效果显著,动作简单,锻炼安全,所以一直在民间不断流传,是中华传统养生文化中的瑰宝。

八段锦注重意、气、形三位一体的综合锻炼,会使锻炼者增进体质健康。经常锻炼还可以强化脏腑功能。再者还能提升心理健康,使锻炼者心情喜悦、快乐,积极向上。坚持锻炼还可以延缓机体衰老。

八段锦的功法是以肢体动作为引,由外而内,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充盈脏腑,强壮筋骨,以达到强身祛病之效果。

八段锦其功法特点主要有四点:一、形与神合,气藴其中;二、质朴端正,行易效宏;三、松紧结合,动静相兼;四、舒展柔和,圆活连贯。

学习八段锦分为四个阶段,初始阶段是锻炼皮、筋、骨、肉,后期慢慢发展到精、气、意、神的深化发展过程。学习锻炼中,掌握好四个阶段,学习起来就容易得多,逐步由浅入深。

第一阶段:八段锦是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综合锻炼,强调练功要做到神与形合、气随形动,开始要从塑形开始下功夫,慢慢发展形神意气的深化融合。就是开始学要先从身型、手型、步型和站桩等等基本功反复锻炼,边锻炼边认真记忆动作和各路线,把各个动作记入脑海,不要关注呼吸和意念,顺其自然就好了。形体动作开始就像学书法一样一定要做到横平竖直、有棱有角、方位正确、动作规范,招招合章法,势势落到位。此阶段练功要尽量学会慢,只有慢才能体会功法动作,记忆动作。

等到动作做规范了,自然就能牵动全身气血运行,才会获得良好的健身效果。这阶段不但要动作规范还强调抻筋拔骨。筋就是我们身体的经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骨,这里指的是骨“节”。骨节放松张开时,我们在形体运动才会达到最大的状态变化。所以,锻炼中要有意识地对拉拔长筋骨,引气效果就会逐渐增加。拔骨前提是靠拉筋完成,因为骨头之间是韧带连接,韧带拔长后骨头自然会松开。比如:“两手托天理三焦”双手上托定势时,手掌用力上托、双脚下踩,意念上托至天,脚踩地下三尺深,使身体形成对拉拔长状态。每一式都用不同的意念抻筋拔骨匹配方法,需要练功者用心体会。这一阶段就是抻筋拔骨的阶段

第二阶段是在初步的基础动作上,要不断提升层次。练功中的中正、重心比例、虚实要达到要求,要以腰为主导,形体放松,精神提起来。这阶段的练功适度要求“慢而不快”,多磨练、细揣摩、练精细,才能找到感觉,练出成效。之后,提升练功气韵之动。气韵之动内在实质是对身与心、形与意、气与形、呼与吸、松与紧、动与静、上与下、内与外、升与降、虚与实、养与练等多方面的正确处理。外是功法中对节奏、虚实、刚柔、劲力等的把握和展现。

此阶段要调整呼吸,先按照起吸落呼、开吸合呼的规律练习,之后有意识地配合动作练习,逐步形成细、匀、深、长的腹式呼吸。这阶段的意念运用,从关注形体动作,发展到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再体察劲力运行。把基础功法变得更加连贯、协调、规范和熟练。此阶段为熟练技法要领阶段。

第三阶段,自动有序阶段。形(身)和神(心)是构成生命的两大要素,两者相互依赖。八段锦运动由外在的“形练”逐步向内在的“神练”,我们应该有肢体运动体验逐渐向心灵体验转变。到了形神俱妙阶段时,我们人体内部的气化会很旺盛,气机通达会有序、协调,到这时会神意发挥意为气之帅的功能。意念会更加专一,呼吸进入自调,肢体动作轻灵含蓄、运转自如,会意动形随、气贯形中、气到劲到、势随神移。这种形、气、神的状态是技术定型后慢慢产生。这阶段要做到形中寓神、神中合形、神形兼备。要使外忘其形而成其形,内不知其神而达其神。此时即进入自动有序阶段,其特征会功法自动化,动作柔和缓慢、虚实相生、体态安详。以气运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周身一气、浑然一体。三调融如一体。步入天人合一境界。

四,八段锦虽然能祛病强身、益寿延年,但是他的理念是修心养性,提升身心境界。这阶段是守中致和,这第四阶段练功层次已经深入,是完成由术而道跃升的所在。

再说一下易筋经,易筋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健身方法。不分年龄大小都是适合锻炼,易筋经以不同的架势、意守部位、调息次数等变化适应不同层次不同身体健康状况的需要。长期锻炼易筋经,对锻炼者的柔韧性、平衡、肌肉力量均有良好的影响;同时对中老年的常见病如尿频尿急、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也有显著的康复效应。易筋经锻炼后会使人精神愉悦,全身舒畅。

易筋经是一部历史悠久的导引术。据记载,导引最早是由原始的巫舞发展而来,易筋经为南天竺国南印度达摩所传,并传到少林寺。易筋经流传至今,少林寺僧侣起到重要的作用。

现在民间流传的易筋经主要是健身,继承了传统易筋经的精要。动作注重伸筋拔骨,舒展连绵,刚柔相济,呼吸自然,动息相融,以形导气,意随形走。健身效果非常明显。

伸筋拔骨,锻炼中通过“拔骨”的运动达到“伸筋”,牵动全身各部位大小肌群,以及肌腱、韧带等组织,促进活动部位的血液循环,改善软组织的营养代谢,提高肌肉、肌腱、韧带的柔韧性、灵活性,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舒展,易筋经不管上肢、下肢还是躯干,运动中都是充分屈伸、外展内收、扭转绵绵,尽可能地多方位和广角度的活动。

易筋经功法运动速度:是匀速缓慢;运动力量:肌肉放松,用力圆柔轻盈,不使蛮力,不有僵硬,刚柔相济;肢体运动路线:为简单的直线和弧线。

易筋经另一特点,注重脊柱的旋转屈伸。脊柱是人体的“脊梁”,具有支持体重、运动、保护脊髓的作用。因此,易筋经的脊柱旋转屈伸运动有利于对脊髓的神经刺激,以增强调节功能。

如“九鬼拔马刀势”脊柱旋转屈伸,“打躬势”椎骨节节拔伸前屈、卷曲如勾和脊柱节节放松,“掉尾势”脊柱前屈并在反伸做侧屈、侧伸动作。因此,易筋经是通过脊柱旋转屈伸带动四肢、内脏运动,达到健身、防病、祛病、延年的目的。

还有五禽戏,我个人感觉五禽戏比前两者难度大一点。

五禽戏是东汉时期,根据古代导引、吐纳之术和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特点,结合人体的结构而改编的健身功法。

五禽戏的功法特点,仿生导引,象形取意;引挽腰体,动诸关节;外引内导,形松意充;动静结合,练养相兼。

五禽戏的功理是,五禽秉性,对应脏腑。活脊柔筋,激发潜力。血脉流通,健康防b。

我简单介绍的这三种功法,学会一种就行了,这些功法学会后,年龄大起来也能锻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