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乾州蕞娃:电影《冯梦龙传奇》观后感

 W行走在人世间 2022-05-03 发布于陕西

【内容提要】文人画作品大都取材于山水、古木、竹石、花鸟等,表现手法以写意为多,具有格调高雅,诗境并茂,用笔洒脱的特点。其创作既依托于笔墨表达,又游离于笔墨之外,即境生象外。

电影《冯梦龙传奇》观后感

乾州蕞娃

关于冯梦龙的最早记忆是在三十多年前。那个时候只知道他是《三言二拍》的作者之一。

《三言二拍》包括两部分:“三言”和“二拍”,“三言”由冯梦龙编著,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二拍”由凌蒙初编著,《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二部的总称。

那时候我正在上小学,五六年级。从小喜欢读书,但家里穷没钱买书,于是就整个村子乱跑着去借书,谁家有正在上学的大哥哥大姐姐就去谁家,谁家有书就去谁家。那时候读的书很杂,因为自己根本没有选择的机会,只要能借来就阿弥陀佛了(因为一方面是读书的人少,另一方面还有人不愿意把书借别人)。很多书都是借高中同学的,还有一些书是繁体字的,这些都已经超出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范围,没办法,只能囫囵吞枣,有书总比没有好一些。

《三言二拍》是借本家堂哥的,他那时已经上高中了。现在还能记得起来其中的一些故事,“三言”中的多一些,“二拍”中少一些。“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李谪仙醉草吓蛮书”“赵太祖千里送京娘”“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宣徽院侍女秋千会 清安寺夫妇笑啼缘”“张员外义抚螟蛉子 包龙图智赚合同文

但那个时候对冯梦龙的印象却不是分深刻直到昨天,看了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冯梦龙传奇》才算是对冯梦龙有所了解,尤其是对他在寿宁为官期间的经历让我对冯梦龙的为官为人,对“三不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冯梦龙为了实现自己“立德立言立功”的愿望,在老师和同窗的举荐下,61岁的他跋山涉水翻山越岭从苏州到寿宁来做官。寿宁地处穷乡僻壤,那里既有虎患,有土匪,也有倭寇侵扰,更糟糕的还是贫穷与无知。他还没到县城,前任县官就主动跑来送上官印然后跑路。老冯在懵逼中接过了官印。来到县城之后,由于这里刚刚经历了倭寇的洗劫,所以破败不堪。影片围绕他在寿宁为官期间发展生产,改善治安(除匪患、灭虎患、抗倭寇)、兴修水利、兴办教育,禁溺女婴、倡导文教等事迹,表现了其爱民、务实、清廉的形象。

影片中反复提到了“三不朽”,那么何为“三不朽”?按照剧中的解释: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查了一下,这段话出自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到了唐代,孔子第三十二代孙、经学大家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对德、功、言三者进行了界定:“立德, 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此时,“三不朽”方被世人进行了流传至今的解读立德”系指道德操守,“立功”指事业功绩,“立言”则指的是把真知灼见形诸语言文字,著书立说,传于后世。可以说,三不朽”是儒家学派所有人的最高目标和追求。

非常喜欢剧中的人物古装造型。颜色看着既舒服,服装尺寸又贴身,更没有奇装异服,很有九十年代《水浒传》中的感觉,还原了古人的装扮。还有,剧中的风景,到处都是一片青山绿水,着实让人为之神往。

最喜欢剧中冯梦龙所做的几首诗歌。一是到寿宁次日申刻,见黄云出岫,幻为红霞,喜赋《瑞云》诗一首:出岫看徐升,纷纭散郁蒸,莲花金朵朵,龙甲锦层层。似浪千重拥,成文五色凝,不须占太史,瑞气识年登

二是《戴清亭》:县在翠微处,浮家似锦棚,三峰南入幕,万树北遮城。地僻人难到,山多云易生,老梅标冷趣,我与尔同清。,表明了自己清正为官的操守

三是《石门隘小诗》:削壁遮天半,扪萝未得门,凿开山混沌,别有古乾坤。锁岭居当要,临溪势觉尊,笋舆肩侧过,犹恐碍云根这首诗描绘了石门隘的雄伟险奇,也暗示了自己在为官上很多地方受到掣肘。

四是对老百姓的艰难生活心存悲悯,他做了一首《催征》:不能天雨粟,未免吏呼门,聚敛非吾术,忧时奉至尊。带青砻早稻,垂白鬻孤孙,安得峰烟息,敷天颂圣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