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9 政治人 重点问题: 1.判断“政治人”的标准是什么? 2.公民与人民、群众有什么区别? 3.如何培养好公民? 4.如何从职业角度看待不同类型的政治家? 5.如何看待发展中国家政治家的类型转变? 6.政治家的作用是什么? 前言: 传统政治学所关注的行动者主要是大人物,而行为主义政治学则将重点转向作为普通行动者的公民; 在选举政治中,作为选民的公民的态度与政治行为是政治学关注最多的对象; sec1 政治人与公民 一、政治人的含义 1.对“人”的理解 (1)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是指人只有在社区里与他人一起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2)马克思——人是社会动物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生来就必然要组成一定的社会,必然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 2.非政治阶层产生的原因 人总是要处于社会关系之中,但人并不必然要进入政治关系中;非政治阶层在任何时代和任何社会都存在; (1)政治制度不发达会限定某些人作为政治人的功能的发挥; (2)即使是享有政治权利的人也不必然去享用属于他们的政治权利; (3)现代社会的多元性使人的需求和发展也呈多元化态势,这就意味着人们的兴趣点也是多元的; 3.政治阶层 (1)含义 政治阶层就是指那些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关心、参与政治生活的人们; (2)分类(权力标准) 按权力标准可分为谋求权力者、有权者; (3)研究对象 研究政治阶层,事实上是要研究作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公民以及公民中那些对政治更有兴趣和更有权力的人; (4)影响人们进入或退出政治阶层的因素 罗伯特.达尔总结出了六个方面的原因: a.是否重视因从事政治活动而得到报酬; b.是否认为自己的政治选择是重要的; c.是否相信自己能够帮助改变结局; d.是否相信如果自己不行动,结局将不会令人满意; e.是否拥有关于当前问题的知识或机能; f.是否愿意克服政治行动的障碍; 4.政治人 (1)含义 政治人,指公民以及在政治公民中产生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政治家; (2)政治家 政治家的行为忽然代表国家与人民的利益,但有些时候还包藏着个人的动机和利益; (3)现代政治运转的条件 现代政治的运转首先要依赖绝大多数公民的利益的实现; 还有赖于政治家及大大小小的官僚的利益实现; 二、公民 1.公民的含义 (1)概念(法律概念) 公民通常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2)与“人民”的区别 “人民”是一个集合性的政治范畴,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大多数人; 公民是个体性的法律概念; 2.公民概念的实践 (1)产生 “公民”概念产生于古希腊城邦的奴隶民主制,从一开始就与权利、平等相联系; (2)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公民才具有了普遍意义,成为适用于国家全体成员的概念; (3)在中国的实践 传统中国社会,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族而不是个人,个人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 “公民”概念出现于中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49年以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开始建立,宪法中规定了公民的权利;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的公民意识开始提高,但事实上公民权利还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3.公民与“群众”的区别(中国) (1)“群众”的含义 在中国,“群众”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民大众”,与“人民”同义;一是指“未加入党团的人”,表示“干部”、“党员”与“群众”的区别; 现实政治生活中,群众观念经常取代公民观念; (2)中国的群体意识 群体观念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 中国文化重视群体,个体的价值只有在群体中才能真正实现; (3)群体观念与公民个人的关系 公民个人的法定权利得不到保障,群体观念就会被动摇,群体也就会缺乏内在的凝聚力; sec2 政治家 一、政治家的含义与政治家的产生 1.政治家的含义 政治家是指,那些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政治远见和政治才干、掌握着政党或国家的领导权力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领导人物; 2.政治家的行为 政治家的行为不仅是个人的行为,而总是要与一定的阶级、政党和国家相联系,统治阶级的意志通过政治家个人而体现出来; 3.政治家的特征 (1)一定阶级或政治势力的代表(首要) 据此可将其划分为地主阶级的政治家、资产阶级的政治家、无产阶级的政治家; (2)掌握重要的政治权力 政治家是掌握核心权力的政治主体,他们是作为支配者而不是被支配者从事和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是政治活动的中心; 这一特征将政治家与政治活动家、政治思想家区分开来; (3)是事关全局的政治决策的制定者 由于推行这些重大决策造成的影响和起到的作用,使有些政治家成了政治领袖; 政治领袖往往比一般意义上的政治家更有号召力,所以一些不在其位的领袖人物仍然能一呼百应; (4)是政治系统的协调者、组织者 在变革的社会里,对政治家的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要求更高,故相比于美国,对中国领导人的能力要求更高; 在国内政策方面,美国总统主要关心的是税收和社会福利,而中国领导人的任务是解决体质转型及随之而来的诸多社会问题; 4.政治家产生的方式 (1)世袭继承(传统政治体系) 中国的嫡长子继承制在当代机构中相当于资历制度; 资历因素对政治家的影响很大; (2)竞选、选举(一般) 现代政治体系中,政治家一般都是通过竞选或选举方式产生; 竞选使资产阶级的统治权力更加合法化了,竞选是能力上的优胜劣汰过程,但实际上竞选还是“金元政治”的表现;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家是通过选拔与选举方式产生的,选拔是自上而下的,选举是自下而上的;政府首脑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党的领袖由共产党内部通过一定的程序选拔或选举产生; (3)革命(第一代政治家) 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代政治家、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一代政治家,都是在革命中成长起来的; (4)政变(一些发展中国家) 政变是,少数人经过秘密策划,采取军事上或政治上突然袭击的方式夺取政权的行动; 政变具有阴谋色彩,但不是所有参与政变的人都是阴谋家,实践中不乏通过政变把国家引向稳定和繁荣的例子; 5.成为政治家的条件 (1)加入政党(第一步) 现代政治体系产生政治家的常规方式就是竞选或选举,所以一个人要成为政治家,首要条件是加入某个政党; (2)做出政绩 政治家大多是以政绩为背景的,要成为政治家,首先在某个领域或地区有突出的成就; 美国政治家主要来源于州长、国会领袖;中国培养政治家的摇篮有共青团系统、军队、地方政府、中央机关自身; 政治家首要品质是要有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 (3)主观条件 a.必须有一定的从政经验 这是现代政治家的最基本的要求; b.有一定的知名度 高知名度是以“成就象征”和“政策象征”为基础的; c.良好的个人素质 要高瞻远瞩,有自己的远见,不随波逐流,独树一帜; 要有保持领导地位的能力,宽宏大量; (4)总结 要成为政治家,除了诸多客观因素外,政治家要有政治经验、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指挥能力以及一些必不可少的优良品格; 二、政治家的类型 1.阶级标准 政治家的首要特征是代表一定的阶级或政治势力,因此可以根据不同阶级形态分类; 可分为地主阶级政治家、资产阶级政治家、无产阶级政治家; 2.职业类型 从政治家从事的职业类型和活动方式上看,可以将其划分为交易型、改革型、革命型、道德型; 一般来说,政党领袖、政府首脑和立法机构的负责人都是典型的政治家;社会主义国家政党领袖是集合性概念,因为无产阶级政党实行集体领导原则; (1)交易型领袖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伯恩斯把政党领袖、政府首脑、立法领袖称为交易型领袖; 大多数领袖和群众的关系是交易型的,即领袖以工作换群众的选票,或以其他形式的补偿来报答竞选中的资助; (2)变革型领袖 作为革命家和改革家的政治家,都属于变革型领袖; 革命领袖比其他类型的领袖更具集体性,更依靠动员、政党和政治组织; 改革型政治家需要具备革命型领袖的坚定和勇气,也需要具备交易型政治家务实、善于把握时机的品质,需要应对大量的盟友和自己阵营无止境的分歧; (3)道德型政治家 “充满道德感的人”就是道德型政治家,道德型政治家意味着: a.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并非仅仅是权力,还有互相需求、相互渴望和相互评价的关系; b.追随者对所选择的领导人有足够的了解,对可选择的政策有充分的认识,并且拥有对这些选择对象进行选择的能力; c.领导人有能力履行对社会进行美好变革的承诺; 3.历史标准 (1)后发展国家政治家类型的变迁 一般经历了由革命型政治家,到技术专家型政治家,再到管理型政治家的转变; (2)新中国政治家类型的历史变迁 a.第一代——革命家型 第一代领导人是典型的革命家型的政治家,因为革命是对理想和主义的追求,因而其活动特征是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 b.第二代——革命家、技术专家 既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又比较务实; c.第三代、第四代——技术专家型 第三代、第四代领导人是最典型的技术专家型政治家,最大特征是务实,政治局常委是清一色的工科背景; d.下一代——管理型趋势 管理型政治家主要以法律、经济管理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背景为主,运用长期积累的知识和管理背景治理国家; (3)中国清一色工科背景政治家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在革命以后的主要任务是国家建设,而国家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发展工业、农业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各种工程项目的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大批的技术专家型政治家; 4.人格类型 政治家的活动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政治家的性格及由此引出的行为方式成了现代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学的人格理论 现代政治学的人格理论认为,政治行为是由在幼年发展起来的根深蒂固的特质引起的,诸如敌对、顺从、强硬、友爱和自尊便是这种特质; 人格理论是政治学家运用弗洛伊德理论的结果,拉斯韦尔对此作出了卓越贡献,他认为政治行为是行为者将潜意识中的自身目标代换成公共目标,然后又根据公众利益将其活动合理化; (2)詹姆士.巴伯的总统人格理论 巴伯从两个向度来建构他的总统人格理论,一是主动性与被动性,即总统在执行公务时花费多少精力;二是积极性与消极性,即总统在多大程度上喜欢自己的职务;通过对从塔夫脱到卡特13位美国前总统的研究,总结出四个性格类型; a.主动—积极型(罗斯福、杜鲁门、肯尼迪、福特、卡特) 他们在任职期间主动履行公务并乐意行使自己的职权; 这种性格是由于他们在幼年得到温暖和纯真的爱,并受到成功鼓励,形成了自尊、尊重别人的态度; b.主动—消极型(威尔逊、胡佛、约翰逊、尼克松) 任职期间主动,但动机与前者不同,倾向于把握政治权力以控制他人,把政治当成获得成功的手段; 该性格因为他们在成长时期缺少爱和鼓励,造成了较低自尊; c.被动—积极型(塔夫、哈定) 成长时期得到太多的爱而没有受到成功的鼓励,满足于来自人民的感情支持; d.被动—消极型(艾森豪威尔、柯立芝) 他们不想当总统,但责任感迫使他们答应参加总统选举; (3)评价 从心理学研究政治家是有益的尝试,但在正常的政治程序中,政治家个人的活动绝不是为所欲为,他总是代表着集体; 这种研究存在一些偏见,其中之一就是把政治家素质的形成差不多完全归结于其幼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忽视了学校、社会活动的影响; 有人认为,人格理论更热衷于病理行为,而未能抓住正常的或健康的动力; 三、政治家的责任与作用 1.统率与整合的作用 政治家掌握着核心权力,因此应具备一定的责任; (1)强烈的民族国家责任感和正义感 首先需要正确对待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尤其是在法制不健全的国家; (2)尊重政治常识 这个政治常识就是时代在进步,彼时可以接受的政治行为,此时就可能是一种政治倒退; 如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 2.思想的领导作用 (1)政治家思想领导的必要性 由于利益的分野,各团体必然有自己的利益要求,出现思想上的混乱; 政治家要把握时机,不断引导人们服从统一的意志; (2)责任 要有道德目的和明确的目标趋向; 应有比群众更高的道德水平;不能随波逐流,盲目迎合民众; 没有思想上的领导者,民众就是一盘散沙; 3.应起到创造作用 (1)政治传统的意义 成功的政治家更重要的是,创造新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能够持续下去,并被发扬光大; 一个好的传统能够带给一个国家光明的政治前途; (2)责任——对民族国家负责 政治家要对国家负责,不能过分重视个人的政治遗产和个人利益; |
|
来自: mynotebook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