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文:艾鸣 绘画:潘嘉俊 画家潘嘉俊,汉族。1947年10月生于广州,祖籍广东南海,出生成长于广州。1968年春应征入伍,曾在军队工兵团、汽车团及宣传、文化、新闻机构服务。业余从事美术创作。1988年冬转业到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工作。历任省美协秘书长、专职副主席,省文联美术书法摄影工作部主任、副巡视员。曾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文联委员、广东美术馆学术委员、省对外友协理事,长期从事油画创作。 《痛打汉奸婆》 ![]() 1943年11月,日军对东江游击区发动的“万人大扫荡”全部落空,好不气恼。中国最大的汉奸汪精卫忙派自己的老婆陈璧君去东莞慰问日、伪军,给他们打气。 ![]() 夜里,东江纵队驻在莞城南面桑园村的一个中队部接到地下党的情报:陈璧君明天一早要从东莞到石龙去。“好机个征沿过不汉好婆,给汪精卫全上捆一巴掌!”指导员高兴地说。 ![]() 桑园只驻着我们一个中队,要打这一仗,力量是小一些。可是,机会不能错过啊!连队马上开了支委会和小队长会议,研究了远道奔袭伏击的方案。 ![]() 指导员领着队伍,连夜出发,顶着北风,绕过警戒森严的县城,往东北行进。队伍到达莞城到石龙的公路中段的时候,已经是晓星残月挂天边了。 ![]() 部队登上公路旁的两个小山包埋伏好,这里面临公路,背靠山林,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 ![]() 爆破手老万是支部委员,他正准备领着江仔计划到公路埋地雷。这时候;指导员一眼望到从莞城方向开来了一队人马。 ![]() “敌人提前行动了,现在到公路上埋地雷会暴露目标,必须改变计划!”指导员说着,拉住老万商量了几句。两个爆破手扛起地雷顺着山背往公路前方去了。 ![]() 敌人的队伍越来越近了,前面是一个连的伪军,中间是两辆黑色的小汽车,象两只甲虫似的缓慢地爬行。还有一介中队的日军分乘两部大卡车,架起机枪押后。 ![]() 埋伏在山头棱线后面的游击队员们一个个眼里冒火,指导员却默不做声。 ![]() 眼看着公路上的一个中队伪军大摇大摆地开过去了,后面那两辆小汽车也来到山下,指导员仍然不声不响,他专注地望着公路前面,好象在等什么,这可把战士们急坏了。 ![]() “轰隆!”公路前段一个小山顶上的树林里传来一声巨响,前面那一队伪军象触电似的,全部散开,接着又分成几路,弯腰躬背地爬上那座山,钻进树林里去搜索。 ![]() 这时候,指导员一声喊打,机枪步枪一齐响,“哒哒哒哒,呼呼嘭嘭”,一辆小汽车“嘎”的一声铲到公路旁一个沙堆上,两个前轮在沙尘中直打空转,就是开不动。 ![]() 后面那一辆好象惊呆了,刹住不动,随后却立即后退转弯,掉头开到两部大卡车后面去了。 ![]() 后面两辆大卡车停住了,车上的日本兵跳下来,把两挺机枪架在公路旁的水沟里,拚命扫射,掩护步兵沿着公路旁的陡坡往前挪动。 ![]() 战士们拔出手榴弹,准备和敌人拚。指导员却下命令说:“预定的任务已经完成,立即撤出战斗!” ![]() 游击队的机枪还在“哒哒哒哒”地扫射,战士们已经在它的掩护下向山背后安全撤出战斗。执行爆破诱敌任务的老万和江仔也高高兴兴地赶上了队伍。 ![]() 谁料汉奸婆陈璧君这时还未死,她做贼心虚,出门还有一辆“副车”,游击队打中的正是她的替身。游击队撤出后,日军和伪军又把她夹在中间,战战兢兢地往石龙开去。 ![]() 这天早上,石龙的日军和伪军,集合了队伍,准备举行隆重的仪式,欢迎代表汪精卫来劳军的“国府主席夫人”。只见一队衣冠不整的伪军开路,两卡车日军押后,一辆黑色的小汽车开到了广场。 ![]() 日军宪兵队长拉开了车门,陈壁君被几个人连拽带推地扶了岀来。军乐队呯呯嘭嘭地奏起了欢迎曲,成千双眼睛注视着这个“主席夫人”。只见陈璧君的脸又黄又白,象一张破草纸。她站也站不住,一下子昏倒在地上。 ![]() 游击队痛打汉奸婆的消息立即传开了,东莞人民拍手称快。侵略者和汉奸们一个个都象霜打了的瓜藤,耷拉着脑袋,心里直打鼓---哪一天轮到我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