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玻璃心?别走入“挫折教育”的误区!

 momo666 2022-05-04 发布于辽宁

昨晚在一个群里聊天,聊到读书时候的一些事情。一个很优秀的小姐姐说:

“我小学时候有一次没考双百,两科都是99分,不敢进家门。”

“那时候特别好笑,写了一张字条和试卷一起摆在门口,说『爸爸妈妈对不起,这次没有考双百,我决定在门外坐一晚』。”

“不敢进家门又不知去哪里,真说离家出走吧又不敢,最后去了姑姑家。”

大家都觉得她太夸张,因为在我们看来,“双99”也已经是很高的分数了。

之前看到一条新闻:四川一对驾车回家的夫妇,发现一名小女孩在路边徘徊。因担心小女孩出事,两人将其送到派出所。经民警长时间开导,才得知因为数学期末成绩考得比预期差了5分,小女孩被父母训斥后,晚上离家出走想去外婆家,结果迷路了。

发达的互联网时代,让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广泛,我们也仿佛越来越多地看到未成年或刚成年孩子的不幸遭遇——自残、自杀、杀人等等,而事情的导火索往往看上去很微不足道。

许多人在看到这些新闻的时候,总会觉得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力太差,太缺乏抗挫力。甚至有人认为,这些孩子缺乏“挫折教育”,所以导致他们很容易拥有“玻璃心”,承受不住一点挫折的打击。

父母们都希望孩子成长为一个坚强的人。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祖祖辈辈教育方式的影响下,“挫折教育”一直是个非常受用的理念。在很多父母心中,只有让孩子多经历挫折、批评,历经多一点磨难,才会变得更加坚强。

但是,家长“良苦用心”,刻意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故意给孩子制造困难和挫折,孩子的抗挫力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反而更加害怕挑战、畏首畏尾。

其实,收效甚微的家长们,对提升孩子抗挫力的方法出现了认知偏差。孩子需要的不是经历挫折,而是提升心理坚韧力。

什么是心理坚韧力?

心理坚韧力,是指当一个人在生活中面对逆境事件时,能及时察觉因此而产生的紧张、恐惧、愤怒、悲伤等负面情绪,并能调整自己的认知以使负面情绪对身心的影响调整到可承受范围,并且能直面事件,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应对、解决以及在短时间内走出事件的阴影的一种能力。

遇到小挫折就闹脾气、爱哭、情绪失控,遭遇困难就害怕、畏手畏脚、难以面对,做错事情不愿承认、不肯直视...有的孩子更容易在深处逆境时思维消极、状态消沉,也往往都不知所措。这些都是缺乏坚韧力的表现。

孩子不会自动变成一个心理坚韧力强的人,而是需要在成长中多加正向引导与培养。

首先,在孩子遭遇失败或挫折的逆境时,父母要无条件给予情绪上的接纳与支持。

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又习惯于压抑孩子的负面情绪。比如“这么点小事至于哭哭啼啼吗”“这点小挫折就不开心,以后怎么干大事”,觉得孩子有负面情绪便是“不坚强”“脆弱”,强制他们忍住。

而在家长这样的态度之下,孩子会觉得委屈、孤立无援,甚至觉得自己在父母眼里不重要,感觉不到被爱。

父母不如转变态度,认识到“面对逆境有负面情绪是人的本能反应”,接受和包容孩子的那些沮丧与害怕。

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共情,给他一个拥抱,告诉他“我理解你的感受,哭出来会更好受是吗?那就哭吧。”

然后告诉孩子: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低谷,在这个时候每个人也都会难过、害怕,就连爸爸妈妈也是一样,这没有什么大不了。让孩子知道,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爸爸妈妈都会一直陪着他,给他支持。

这样孩子就能感受到被爱与支持,获得面对困难的勇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更善于去寻找帮助,而不是独自扛下压力,让自己筋疲力尽,更被负能量所蚕食。

其次,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势,多肯定和鼓励孩子的努力。

很多家长总是过度关注孩子做事的表现与结果,若不符合预期,便会表露不满、生气,甚至是责骂,却很少告诉孩子,他有什么优势,有哪些事做得好。

对自己优势认识不清晰的孩子,难以找到自己的价值,却总是活在批评与否定之中。

父母大可以更多地把目光从结果投注到孩子的努力与进步上,鼓励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孩子了解了自己的一点一滴,会更加自发地去进行自我激励,懂得用优势去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父母还可以帮孩子建立一些抗挫力的训练方式。在孩子的情绪发泄过后,指导孩子对挫折、错误进行一次复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你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引导孩子去分析、思考,而不是让矛盾就此过去。

孩子想出的方法也许未必可行,但他会从中收获解决问题的思维,这能使孩子面对困难时采取积极的态度应对,主动去想办法度过危机,而不仅仅是陷入情绪无法自拔。

孩子就像根基未稳的小树苗,狂风暴雨只会让他营养不良。只有施以充足的养分,沐以阳光雨露,才能让他茁壮成长,在面对风雨时更加昂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