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尿浊说明体内有湿气,“湿气重”的典型表现

 中医知识圈 2022-05-04 发布于山东

春季多雨,天气较为潮湿,另一方面气温有所上升,总的来说天气又热又湿,这就易于导致湿邪困于体内,有些人会出现精神不振、身体困重、食欲下降、大便稀烂、皮肤起湿疹等情况。

关于什么是“湿”以及怎样祛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樊春华这样介绍:

一、中医对“湿”的认识


中医认为,“湿”为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之一,湿性重浊,其性粘滞,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其病缠绵难愈,湿被认为“万恶之源”。

湿气的来源一般有外感和内生两种,中医一般把湿分为外湿和内湿。

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居住潮湿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引起,即外感湿邪。

内湿是指湿从体内生发,多由脾失健运、肺失宣降、肾失温煦,导致水湿停聚引起,即所谓“脾虚生湿,水湿内停”。

二、“湿气重”的典型表现

图片

“湿气重”常见的表现有:

  • 大便不成形,溏稀或者便秘;排便粘稠(粘马桶,不易冲掉)且多便;
  • 舌头边缘有锯齿状;
  • 口干,口苦,口臭;
  • 睡觉流口水、打呼噜;
  • 感觉身体沉重不轻松,周身关节疼痛;
  • 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
  • 头发油腻,脱发;
  • 脸上长斑,起痘,满脸油光;
  • 头晕,特别容易疲倦乏力。

三、“湿气重”会导致哪些疾病

容易发生呼吸道、消化系统、心血管、皮肤、风湿病等疾病,如感冒、咳嗽、腹泻、呕吐、头晕、胸闷、湿疹、荨麻疹、关节炎等病高发。

四、如何判断自己“湿气重”

湿邪为病,有寒湿和湿热之分,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

“寒湿”者身体多有阳虚症状,平时较怕冷,喝热水感到更舒服,饮食减少,口淡,腹胀,便溏(大便次数增多、质稀烂),舌质比较淡或淡胖,苔多薄白或白腻;

“湿热”者平时比较壮实,头痛而重、身重而痛,口干口苦,胸痞,大便黄烂、排便不爽,尿黄而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

五、中医如何祛湿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要想更有效地祛湿,还得根据湿的不同类型和性质,决定祛湿的方法。

1、避免外湿

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活动,可以借助抽湿机、干燥剂、空调除湿;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洗完澡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避免外感湿邪;不要穿潮湿未干的、不通风透气的衣服,避免外部湿邪侵入身体。

2、运动调养

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增加水液代谢,加速湿气从汗液、小便中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打球、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慢性有氧运动,都是加速湿气排出体外的简单有效方法。

3、健脾养胃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具有运化水谷和水液两个方面功能。对于平素脾胃虚弱的人更易湿邪困于体内,湿气重势必导致脾胃负担加重,出现脾失健运、运化失职、水谷不化等情况。

脾胃虚弱者,应尽量少吃寒凉的食物,可通过食用味甘性平稍温的食物或药食两用之品来健脾祛湿,多用瘦肉、党参、山药、黄芪、大枣煲汤,可健脾胃,补虚损。

脾为痰湿生成之源,“要想祛湿,首先健脾”,因此,健脾养胃是祛湿的关键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