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农村人要把大门打开,城里人要把门关着,你怎么看?

 关山听风 2022-05-04 发布于湖南

农村有一句俗语说:“门要常打开,户要常关闭”。这句话出自清明时期的风水古籍中,既适合农村,也适合城市。

也就是说,过去,只要是有大门的院落,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院子大门都是打开的,否则就会触犯“关门绝户”民俗禁忌。


一、过去城市传统居民区并非总是把院大门关闭,也喜欢把大门打开

也许有人反对笔者把城里人也纳入“门要常打开,户要常关闭”这种说法。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现在很多年轻人没有看到过几十年前,一些中等古老城市的居民生活,在他们的印象中,城市居民都是居高楼,都是回到家里后,就把门关上。准确地说,这是现代城市的生活,过去的城市,特别是一些传统的老城区就不是这样的。

三十多年前,我曾在中原一带的几座中等城市生活过几年,尤其是在当时被称为九朝历史古都的城市,呆的时间最长。这座被称为九朝古都的城市,现在因为对历史的进一步研究,已被改称为十三朝历史古都了。

当时,这个历史古都的老城区几乎没有多少改造,城区街道两边,以及巷子两边的传统古建筑,一部分是平房,一部分是二层楼房。民房的建筑材料与农村民房的建筑材料没有差别,都是青砖灰瓦,院墙也与农村院墙一样,很多院子的围墙都是用土坯墙,只是院墙比农村院墙要高大一些。

这些传统民居大多是一座座四合院,都有院子大门。一座四合院大多居住了数户人家,多的达十几户,非常拥挤。这些院子的大门,白天,不管院子有人还是没人,大多是打开的,街坊邻居随时可以来串门。


实际上,这些院大门是无法关闭的,那时的传统民居,不像现在的小区,有物业管理,专门负责小区大门的打开和关闭。传统民居院子,把大门关闭,给出入院子的人带来不便。

事实上,很多古老城市的老城区,在那个年代,居民群居的院子大门都是打开的,除非是一种独家院子,但大部分的院子,只要主人在家,就会把大门打开。这种习惯与农村习惯的差别并不大,其中的民俗说法也是一脉相承。其中的邻居关系,也类似于农村邻里关系,只不过农村大多以姓氏家族为主,城市则是以熟人关系为主。

当然,在城市,一些处在繁华商业区的民居,出门和进屋后,随手关门,主要是一种安全方面的原因。这与正常的传统居民区有很大的差别,不过这应该是另外一回事。

二、民间“门要常打开,户要常关闭”不仅是农村风俗,城里也同样如此

这句俗语我在前面和图文中已解读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事实上,俗语中的“门”,指的是装有两门扇的门,这里就是指院子大门和正房的堂屋(厅堂)门;“户”指装有单门扇的院子后门,后来泛指所有房屋只装单门扇的房屋门。

按照民间的传统习惯,早晨起来,要把堂屋门和院子大门打开,晚上天黑后,再关上,如此周而复始。在农村的传统习俗说法之中,院子大门,院子大门在白天也可以关闭。比如,家里人下地劳作,或者外出走亲戚或有其人事,可以把院大门关上并锁好,还有因安全问题,即使有人在家,也可以关上。


然而,在过去农村,堂屋门是不可以随便关闭的,人们特别忌讳。过去,所谓“关门绝户”之说,指的就是堂屋门。有一些地方(不是所有的地方)习俗,非常忌讳白天把堂屋门关闭,半掩也不行。

主要是因为,一些地方有把老人放在堂屋内,等待断气的习俗,认为只有在堂屋内断气的老人,才算是真正的“寿终正寝”。老人断气后,要立即把堂门半掩起来(有的地方则是关上),等将老人身上料理好后,才把堂屋门重新打开。

以上说民间(包括农村和城镇居民)不关门,是民俗方面的原因。实际上,还存在现实生活方面的原因。

过去农村比较贫穷,住房条件差,再加上子女比较多,普通人家成家后,往往无力建房,就与父母挤在一个院子,往往一个院子住了五六户。院子里的人多,出出进进,大门也就没法关闭,只把自家的房屋门关上锁好就行了。

按照农村的习惯,一般来说,出房间后,要随手关门。院子大门和堂屋门,算是一家人的公共空间,而房间就是个人的私密空间,一般不会轻易让人进去,也不会让人探头看。再说,过去农村庭院都喂养了家禽,如果不随手关门,家禽就会跑进房间,房间变得很脏。也就因为如此,过去农村,很多人家要在门的外面再做一层栏杆式的拦鸡门。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户要常关闭”的原因之一。


过去城里的居民区(商业区除外)也大抵如此,从房间出来都要随手关上房屋门,与农村的区别就是城里的院子没有喂养家禽,比农村院子要干净。

三、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不仅城里人总是把门关着,农村也已经变得如此

有人说,农村人喜欢把大门打开,是因为农村是熟人社会,过去城市纯居民区也同样如此,街坊邻居住在一起久了,也就相互知根知底,相互之间经常串门,也有人情来往,有事也相互帮忙。

实际上,不管是过去的农村,还是过去城里的居民区,相对闹市来说,相对环境都比较封闭,外来的流动人员也很少,比较安全。再说,那时的普通农民也好,普通市民也罢,家庭生活水平并不高,家里值钱的东西也不多,开着门和关上门区别不大。

旧时,一些农村大户人家和城里富豪,有哪一家不是高墙深院,院子大门也常打开,但有家丁守卫,普通人想进去也进不了门。

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城市的快速发展,过去城市传统居民区逐步进行了改造,原来居住在上百年居民区的市民,搬入了楼房,原来熟悉的街坊邻居大多分开,从老坊的熟人社会,变成了小区的生人社会。

再说,这些现代化楼房,不像传统院子,每家每户有一座院子大门,或者数家数户共有院子大门,如今只有小区的大门,有小区物业派出门卫值守,他们也就不存在把大门打开了。


现在的农村也发生了变化,普遍建了新楼房和新院子,但是,留在村里的人很少,大多是一些老人。因此,那些常年全家外出的人家,不仅关上了院子大门,也把房屋所有的门都紧紧关闭,包括堂屋门。

而那些留在村里的人,在家的时候把大门(包括堂屋门)打开,出门时也会把所有的门关上,上铁将军把门,也不再忌讳“关门绝房”之说了。关于喜欢开门和关门,现在农村有两种人:

一种是少数年轻人,他们回家后,喜欢把院子大门关上,不喜欢别人打扰自己的个人空间,在家里或者是看电视,或者是玩手机,或者干其他的事。

另一种是老年人,他们回家后,喜欢把院子大门打开,还喜欢到村里的人前走动。这些老人并不是固守过去农村“门要常打开,户要常关闭”的传统观念,而是用这种举动向村里人表明,自己的身体还好,不用操心。

说起这些村里的留守老人,也是一把辛酸泪。现在很多村里的老人,特别是孤单老人,由于儿女常年不在身边,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匆匆回趟家,又匆匆走了。很多村里的老人,相互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他们之间相互照顾。


老人家里的大门开着,说明老人的身体暂时还没有问题,如果老人家里的大门没有打开,又不见老人出来到村里人前走一走,说明老人的身体可能出了问题,要上他家里去看看,免得老人病在家里,或者在家里去世了都没人知道。

事实上,这种事在一些村子发生过,老人们老有了这种自发的默契。现在农村老人在家,不是喜欢开门,而是出于一种无奈。

时代在发展,使传统的农村和传统的城市居民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形成的一些风俗人情以及习惯性做法,也随之逐渐消失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