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踪夏朝.夏图腾与古夏人8:黄氏起源史关于古夏人论述归集

 澴川黄饮冰 2022-05-04 发布于湖北

追踪夏朝  第一篇  夏图腾和古夏人

第八章  黄氏起源史关于古夏人论述归集

作者 黄饮冰

核心内容

一、古夏人

1、尼夏人是留守的燧人氏和北迁的华尼人在渭水流域融合后形成的

2、人面鱼纹图是尼夏人的标志

3、仰韶文化是夏文化,是由尼夏人创造的

4、古夏人文明圈——古夏人开拓了世界西方文明

5、尼夏文明毁于华尼安人

二、东亚人的演化与分类

三、东亚南北人口的演化和神农华夏的形成

中心词  夏图腾  华尼夏  华尼安

我也称之为华尼简称尼古夏人,就是生活于中国中西部的以“夏”为族徽或图腾的一群人。

古夏人在大洪水期间(距今80006000年)形成三夏:居上古中国中西高原的是西夏,也称戎夏;居上古中国中北高原的是北夏,也称大夏或尼夏;被大洪水阻隔在豫东鲁西的是东夏,也就是早期华夏,女娲伏羲支。

距今5000年时期诸族分布图

其中夏分为三夏:西部高原之西夏,中北高原之大夏,中东部为华夏

一、古夏人

1、尼夏人是留守的燧人氏和北迁的华尼人在渭水流域融合后形成的

华尼人的一支在距今18000年前13000年前由大西南北进到渭水上游大地湾。

此时处于渭水上游大地湾一带的是燧人氏,燧人氏是以渔猎畜牧为主的族群。在距今60000年以前,燧人氏在末次冰期的到来前,从西南沿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边缘地带迁徙到渭水上游生活,创造了大地湾60000年~距今13000年的文化遗存。燧人氏使用的是细石器,在加工细石器的过程中,燧人氏发明了“燧石取火”技术,为其在渭水流域渡过末次冰期提供了技术支持。这是一支强大的华人,在末次冰川期内生活于北方,成为了华人北方支系。在末次冰期内,他们是真正的冰雪之王。他们的文明不断向北扩散,对西亚、欧洲和非洲的在冰川期内的古文明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依靠人工取火技术,在末次冰川内燧人氏广泛活动于北部高纬度寒冷区。燧人氏战胜了末次冰川期内生活于亚洲北部、欧洲和非洲的原始人群,使他们的文明演化成了中华文明海外支系。

燧人氏对西亚、欧洲和非洲原始文明的影响,从希腊神话中可以看出端倪。希腊神话中,希腊文明之“火”是盗来的。希腊神话没有人工取火技术发明的痕迹,只有盗火的传说。而中国的传说是燧人氏“钻木取火”,也说燧人氏“取火于日”,还说“燧人观辰,心而出火”,总之,燧人氏是火之来源。西方人盗火,找太阳是不可能的,但找太阳神盗火则是可能的。燧人氏就是西方人传说中的太阳神族,西方人在燧人氏那里盗得火种,才有希腊文明。所以燧人氏是希腊文明之源头。

末次冰期在距今18000年前13000结束,这个期间气温回升。由于燧人氏长期生活于北方,适应了北方低温,温度升高反倒不适应,也可能对温度逐渐升高导致的气候变化(如雨水增加,空气潮湿或水灾,火灾爆发几率增加)和人口繁殖能力增加导致人口增加,大部分燧人开始继续向北部地带的迁移,只留下少部分燧人留守以守护祖灵。

同样的原因,生活于泛长江上游地区的华尼人,在距今1800013000年间迁徙到了大地湾地区,与少数人融合后,形成一个新族群——尼夏族群,在距今13000年~7000年之间,创造出辉煌的大地湾文化

在距今7800年以前,大地湾文化居民种植黍和十字花科油菜住在半地穴式的窝棚内,使用打制或略加磨制的石器,有石斧、石刀、石铲、砍砸器、刮削器,还有细石器。氏族成员使用陶器,其陶器的特色是叉纹绳钵的口沿磨光并绘有紫红色的宽带纹,是最早的彩陶。

这里所说的燧人氏,我给的学名是华尼安。

古夏人在中国北方西部出现的标志性器物,我认为是大地湾女神陶塑。如下图所示:

大地湾女神像(距今8000年到7000年)。写实偶像:“头”(夏)+人体(足)

2、人面鱼纹图是尼夏人的图腾

夏图腾是祖先崇拜的图腾——“人面鱼纹图”就是夏图腾

距今6800年~6300年,夏人一支生活于西安半坡,标志性的夏图腾画在了盆内壁——人面鱼纹图”字是由人面鱼纹图象形而来。所以半坡文化是夏文化的典型文化,夏崇拜是仰韶文化居民的普遍崇拜。

夏崇拜

夏人有华崇拜,也有夏崇拜,是最早的华夏。但由于他们夏崇拜是他们的新标志,所以他们也称夏,被称为“尼夏人”或“华尼夏人”

3、仰韶文化是夏文化,是由尼夏人创造的

仰韶文化是以大地湾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

大地湾文化从距今60000万年以前开始。在距今60000年到20000年之间,地层中仅发现石英砸击技术产品,如石英石片、碎片等。这是燧人氏的文化遗迹。

距今20000年到13000年,细石文化和大地湾一期陶片开始出现,但在遗物总体数量上处于从属地位。说明新的文化因素开始注入。这个新的文化因素,我认为是尼人(华尼人)由南迁移而至带来的。如细石、陶器都是尼人带来的。这是燧人氏文化和尼人文化共融期,但燧人氏为主体,尼人为附属,因为细石和陶片处于从属地位,没有形成主流文化。

距今13000——7000年以细石器和大地湾一期陶片为主。说明尼人已经成为了大地湾的主人,燧人已经彻底融入了尼人中,尼人文化成为了主流文化。

距今7000——5000年,主要文化遗物为半坡和仰韶晚期陶片。说明此时半坡文化成为了仰韶文化的主流文化,并回流到大地湾。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是承袭大地湾文化发展而来,故半坡文化是典型的仰韶文化,半坡人也许是那个时代夏人的中心族群。

我认为,仰韶文化开始的年代,就是夏人已经形成的标志。在大地湾文化中,距今7800年到7300年,出现了最早的陶器和黍的种植,时间是距今7800年。我认为陶器和黍的种植,是仰韶文化开启的标志。所以,我断定夏人形成的最晚时间是距今7800年。

我的结论是:至少在距今7800年的时候,华尼人和燧人华尼安就融合形成了古夏人,古夏人也就是华尼夏人,简称尼夏或夏。

尽管夏图腾是夏人的标志,且夏图腾(人面鱼纹图)出现于半坡文化,是否以半坡作为夏人形成的标志呢?仔细想来是不能的,因为一个图腾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文化积累和沉淀,所以形成的时间是很长的,半坡出现的人面鱼纹图,已经是成熟的文化标志了。有这个标志时,他们就已经是夏人了。

4、古夏人文明圈——古夏人开拓了世界西方文明

古夏人是在渭水上游的大地湾起源的,成熟于渭水中游的半坡。古夏人形成后,渭水流域是其主要的立足地,以后扩展到青海、西藏、中原、秦晋高原、西北以至于大漠草原。伏羲-女娲是夏人的东进支系。

古夏人的历史被忽视了。在中原文明崛起后,古夏人伏羲支系(东夏)与神农族群融合演变成了新的华夏,处于中原地区。在后来的历史中,大禹成为了夏人的重要支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夏后。匈奴是夏朝灭亡后移居草原后形成的新民族。

遗留中国西部和西北故地的古夏人,演化成戎夏(西夏)和大夏(尼夏)。西夏人一直生活于中国的西部,是中国西部族群的源头。距今7800年后,西夏人在大洪水影响下,向西深入到青海、西藏;向北迁徙到大夏人的生活区,引起大夏人西迁。大夏人一直以中国西部为基地,向四周施加影响。汉时位于阿富汗的大夏国是西夏建立的。宋时期的西夏王朝也是西夏人的后裔建立的。

从距今7800年前后,生活于中国西北的大夏人向西迁移,成为继燧人氏(华尼安)之后,影响西方文明进程的又一批华夏人。古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及罗马文明是大夏人创造的。大夏人对罗马文明、希腊文明有深刻的影响,是罗马人、希腊人心中的神族,希腊神话,是对东方华夏族的创建史的神化。

5、尼夏文明毁于华尼安人

在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的时候,南亚次大陆地区的主人是谁呢?这可以从“达萨”(dasa)或“达休”(dasyu)的族群名称看出端倪。“达萨”(dasa)或“达休”(dasyu)实际就是大夏(dasa)的转音,大夏也就是尼夏。所以在公元前1500年前,南亚次大陆地区的主人是来自中国西北的大夏人(尼夏人)。

实际上,在雅利安人(华尼安人)从欧亚大草原南下到环地中海、西亚、中亚、南亚和中国西域的时候,这里生活的原居民就是大夏人(尼夏人)。在雅利安人南下前,从中国西部到西域、到中亚西亚南亚再到环地中海,已经形成了发达的尼夏文明圈,尼夏人在这些区域已经建立了无数的尼夏人国家。所以尼夏文明是被雅利安人毁灭的。如苏美尔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河文明,先后都被华尼安人毁灭。

恒河流域的原居民,象蔑戾()车尼沙德等,是来自古中国西南部的稻作族群——华尼尸(夷)人(尼夷人)。

中国的夏朝文明,在公元前1600年的时候,也毁于商族。夏朝文明也是尼夏文明的一支。把世界历史结合在一起看,很多奥秘就可以揭穿了。那么中国的商族,实际上也是来自北方的,从人种上看,商族应该是华尼安人(雅利安人)的一支。不同的是,殷商的先祖来自原始的雅利安人——中国境内的华尼安人,而不是北进欧亚之后再南下的雅利安人。殷商是华尼安人的主体族群——燧皇的后裔,与炎帝姜族和原始的藏族是一类,他们是以猕猴为祖的族群,不是以女娲为祖的族群。燧皇衰落后,殷商先祖进入东北演变成了玄鸟氏。玄鸟氏在东北与古黄人(黄鸟氏)结成黄玄联合体,所以商族很早就成为了古黄人的一部分了。以后也一直生活于中国东部地区,接受了中国东部文化的熏陶,发展成了东部族群的中心族群——商种族。在公元前1600年的时候,商种族建立商朝取代了夏朝。

尼夏文明的复兴发生在大约公元前1000年前后。在环地中海地区,古希腊文明在公元前800年兴起;在中亚和西亚,像《史记》记载的一些国家如安息、大夏、条支等国家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也建立起来了;在中国,公元前1046年的时候,周朝代替了商朝。

在世界性的尼夏人复国运动成功之后,华尼安人就从历史中消失了。他们哪里去了呢?当然一部分华尼安人被消灭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并没有灭绝。中亚、西亚和环地中海地区的华尼安人融入中亚、西亚和环地中海地区的尼夏人中了;在印度的华尼安人化身高种姓而延续。

而在西欧和北欧,华尼安人化作了北蛮人。在距今6000年的时候,华尼安人就发明了马拉战车,挥舞着青铜制造的弯刀,向西进入到了北欧和西欧,不过人数不多。华尼安人在北欧和西欧与尼安德特人的后裔融合,形成了松散型的日耳曼尼联合体,松散型日耳曼尼联合体又成为了古希腊人眼中的蛮人。实际上欧洲人的祖先,就是松散型的日耳曼尼联合体。

二、东亚人的演化与分类

末次冰期内,有些古人类的智力发现到相当的程度,这个最高智力的群体,就是华胡原始群,华胡原始群在滇黔高原上分化成西部的华尼人群和东部的胡尼人群。有了成熟的智力为基础,人类就有了在冰期生活于北方的技术基础,所以在末次冰期内不少古人从昆仑山迁到北方生活,并成功生活于北方。从大地湾的考古看,距今60000年以前,这里就有古人类进入,其生活遗迹一直持续到距今5000年。

在末次冰期的晚期(距今20000年左右),一部分古人从昆仑山上下来,进入湖南南部,在这里开始创建文明。最早的陶片、最早的种子,都出现在湖南南部的玉蟾岩。

这样分析,基本可以确定,在距今15万年前,中国向欧洲、非洲、西亚等地区贡献了早期智人(过渡型智人)——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是北京人的后裔,尼安德特人是古猿型智人与现代型智人之间的过渡品种,尼安德特人是西欧、北欧人的直系远祖,即现代泛日耳曼尼人系列的西方人的远祖。

我所说的华尼安人,是生活于滇黔高原西部的华尼人的一部在距今60000年以前进入到秦安大地湾形成的中国北方新人群。华尼安人是中国传说中的北方族群燧人氏,也是影响西方历史进程的雅利安人。华尼安人在距今18000年到13000年的时候,因为末次冰期结束,暖气回暖,适应了寒冷气候的华尼安人在升温的驱动下向高纬度区和高寒地带迁徙以避高温,其中一部向北迁徙到北亚,经北亚转入高加索地区,最终在欧亚大草原演变成了游牧民族——雅利安人。青藏高原出现的象雄文明,也与此次华尼安人西迁有关。

我所说的华尼夏人,是在华尼安人迁徙以后,在中国北方之西部的出现的古夏人。在距今18000年到13000年的升温期,生活于泛滇黔高原的华尼人一部迁徙到秦安大地湾,与少部分遗留的华尼安人(燧皇直系)一起形成华尼夏人。华尼夏人的图腾是“人面鱼纹图”,“人面鱼纹图”就是夏图腾。华尼夏人分成三支——东夏(华夏)、西夏(戎夏)和尼夏(大夏)。东夏人在史前分布于中原及秦晋高原,西夏人在史前分布于中国的西部,尼夏人在史前分布于中国西北部、西亚、中亚至环地中海。

大夏人与华尼安人(雅利安人)在中国西域到环地中海广阔地域上的融合种就是西方所谓的印欧人。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处于中亚、西亚、南亚北部和环地中海地区的大夏文明遭到来自欧亚大陆北部的华尼安人的毁灭,华尼安人把大夏人置于其统治之下,这是一场华尼安人奴役大夏人和华尼安人与大夏人的大融合。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大夏人发起复国运动,大夏人推翻了华尼安人的统治,在中亚、西亚、南亚和环地中海建立了众多的大夏人国家,其中就有原始的古希腊。外西域的大夏人复国之后,华尼安人(雅利安人)就融入外西域的大夏人之中,消失于历史了,拉丁人、斯拉夫人以及中亚、西亚的居民,都是融入了雅利安血统的大夏人,只是雅利安血统的成分多少之区别。

与国际大夏人被奴役和复国运动一起发生的是,中国的中原地区的华夏政权(夏后氏政权,夏后氏也是古夏人的一支)被商政权(商祖是原始的未离开上古中国的华尼安人的一支,是燧皇的直系后裔之一,先在东北与黄帝祖族形成婚姻联盟,后在中国黄河下游与东部夷人融合后形成新的商种族群)取代,在公元前1046年左右,夏人的后裔周人也发起了复国运动,建立了周天下。

我所说的华尼夷人,是起源自中国两湖地区的古夷人,也就是古尸人,还是古华人。距今20000年后,华尼人和胡尼人在湖南融合形成了华尼夷,华尼夷是中国历史上的古夷人。华尼夷分成三部,一部是华尼夷,也称糯农部;一部是胡尼夷,也称谷农部;一部是互夷,是专门负责祭祀的族群。华尼夷信奉的是华(太阳),华尼夷糯农部是神农氏的祖族,也是最早的华族。胡尼夷称太阳为胡,一直没有丢掉胡人的种族特性。

胡尼是两湖地区直至东部沿海的原始居民,是后来影响中国历史的草原民族——胡人的祖先,胡尼也有迁移到西方的。

三、东亚南北人口的演化和神农华夏的形成

在末次冰川期,中国大地上的古老人口,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居渭水上游的华尼安人,华尼安迁移到西方后演变成了雅利安。一类是居滇黔高原的华尼人。一类是居东部到沿海甚至东海古大陆的胡尼人。华尼人和胡尼人由原居于滇黔高原的华胡原始群分化而来。华尼安人是在末次冰川期内由华尼人进入北方后分化而来。我只说远古人总分类,具体分类没时间研究。

末次冰川期在距今18000年结束,距今18000年到13000年是冰后第一个温暖期。在这个期间,大部分华尼安人北迁而去。华尼人分两个方向北迁。一支是沿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盆地西缘北迁,到中国西部,填补北方人口不足。一支是出武陵山、南岭进入湖南、江西等地。当然还有华尼人留守滇黔高原。

中国古人有分群的习惯,有时是环境变化被动分群,有时是主动分群。分群时一般是两股分出,一股留守。这是个祖传习惯。

到湖南的一支华尼人与原本生活在此的胡尼人相遇,混合成华尼夷。夷的概念实际是出现在西周,是西周人创造的概念,在夏和商没有夷人的概念。这里的夷实际上是尸,即敬祖时用的“尸”,在甲骨文中有“尸”。所以华尼夷应该是华尼尸。因为融合的程度不同,就形成了华尼夷、胡尼夷和互人。互人是专业的祭祀人员。华尼夷会种“谷”,也会种“糯”,胡尼夷习惯于种“谷”,所以我也称华尼夷为古夷人糯农部,胡尼夷为古夷人谷农部。古夷人糯农部大约在距今7800年前后进入鄂西、关中、豫西,与古夏人伏羲女娲部融合成了女娲伏羲神农氏族群,这个融合地就是距今5900年的庙底沟,文化就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神农族群在鄂西豫西留下了很多遗迹,神农架就是。在距今5600年北方气温降低,神农族群南下入鄂北大洪山之随州,在随州历山诞生了新的神农氏,神农族群继续南下入大富水之应城门板湾,建立门板湾城。距今5000年的时候东迁入孝感澴川,建立叶家庙古城——寰城。

古夏人是什么人呢?是华尼夏。华尼夏是华尼人与留守的华尼安人融合而成。只要是形成了“夏”的文化符号。在我的学说中,“夏”是“人面鱼纹图”。伏羲女娲族群是古夏人的东支。

在神农族群回到江汉地区的时候,形势发生了变化。江汉地区和湖南依然是女权社会,形成了无数的女王城邦。女性姓族时代,最高神和最高首领是女娲,即女娲崇拜。大洪水之后,南方地区女娲崇拜演变成了西王母崇拜,中原地区女娲崇拜演变成了伏羲女娲崇拜。与中原地区的伏羲女娲族群融合后形成的神农族群,演变成了男权社会,与江汉和湖南的女权社会对立,所以神农只能在鄂东北寻找根据地,这个根据地就是随枣走廊和澴川平原。

两湖地区的男权和女权对立,实际就是神农和西王母的对立,即民间传说的东王公和西王母。对立的时间正是屈家岭文化时期。所以,在屈家岭文化时期,孝感随州居民与两湖地区的原居民是对立关系。

从屈家岭文化时期,古城的分布的对立关系可以看出来。江汉南部的古城,一字排开建筑,明显是护卫南部的城头山古城。应城的门板湾古城、陶家湖古城,共同的特征都是西边的城墙建设的最坚固高大,明显有向西防御的功能,护卫的是叶家庙古城。可以明确看出城头山城邦和叶家庙城邦之间的对立关系。

到石家河文化早期,叶家庙古城和城头山古城都被废弃,说明这个时期,两湖地区统一于石家河古城。这个统一就是神农氏的统一。女儿国也就向西迁移到湘西山区或更远的西方了。现在的湘西还有女儿国的习俗残留就是证明,西方现在还保存女王体制当然也是证明。

在统一了两湖地区后,神农氏继承了“陈都”一词,“寰都”一词也就没用了。以后神农氏的都城叫做“陈都”了,随着神农氏再向北迁移,“陈”的地名就带到了中原了。

这里也说一句,成都平原上的文明是迁入性文明,成都一词也是来自城头山。成都平原上的文明不会超过距今5000年。

黄饮冰202238日星期二。以上摘录自本人多篇文章的论述归集而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