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为青春? 青春是最美的歌 中共一大召开时毛泽东是28岁, 周恩来参加中国共产党时是23岁, 邓小平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时仅18岁 他们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 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 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而在地学界同样有着一群人 他们终其一生致力于地学建设与发展, 在地学各领域开疆扩土,散发着自己的青春热血, 他们勇于探索科学真理、勇攀科学高峰 他们追求科学强国、科教兴国 地理君带大家了解下部分地学家们 辉煌灿烂的青春! (排名顺序不分先后) ![]() 地质 李四光 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 他的青春 31岁就当上北京大学地质学教授,33岁同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地质学会,选为第一届的副会长。 ![]() 工作中的李四光 ![]() 青年李四光 李四光顶住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风雨如磐、枪林弹雨、政治压力。 他下金陵,上北平,走江城……一生留下数百万字、170余篇(部)科学论著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其成果为第四纪地质、地理和气候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对国家水文、工程等建设作出贡献。 他创建古生物科分类标准,该标准准确划分了石炭-二叠纪地层,被国际古生物学界采用;将力学原理引入地壳的构造和运动规律研究,划分了中国及世界主要地区的构造体系,创建了地质力学,并以地质力学理论指导找煤、石油、铀、地热等能源及防治自然灾害等,解决了国家急需。 ![]() ![]() ![]() 地理 刘恩兰 著名地理学家,中国第一位女海洋学家 她的青春 24岁成为中国在自然地理领域的第一位女性硕士。 ![]() 工作中的刘恩兰 ![]() 青年刘恩兰 她当选为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航海学会常务理事,1978年被国务院任命为国家海洋局顾问。 主要著作有《中国农业气象》《中国雨量变率的研究》《海岸控制与航道维护》和《青岛近海声场》等。 她是我国第一位获得英国牛津大学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的女科学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环球考察北美及欧亚社会地理、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的女学者。 她曾和竺可祯一起创立了中国地理学会、中国气象学会。 她把一生的爱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终生未嫁。 ![]() ![]() ![]() 地理 竺可桢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 他的青春 39岁起屡次被选任为中国气象学会会长;44岁参与创建中国地理学会。 ![]() 工作中的竺可桢 ![]() 青年竺可桢 28岁获得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的竺可桢毅然回国,作为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位气象学博士,回国后的竺可桢为我国近现代气象事业做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成为近代中国“问天”第一人。 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在全国范围内广设测候所、收回天气预报“主权”。 解放后,竺可桢出席了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为百废待兴的中国建立了许多第一个:我国第一个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研究机构、我国第一批研究和治理沙荒的机构、第一批研究冰川和海洋的科研机构。 竺可桢始终关注并“尽毕生之力”开展气候变化研究,同样担任浙大校长13年,使浙大成为全国著名学府,为发展新中国科学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 ![]() ![]() 地质 池际尚 中国第一代地质学家,岩石学家,曾任中国地质大学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她的青春 30岁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布仑茂学院硕士学位,32岁获得博士学位。 ![]() 工作中的池际尚 ![]() 青年池际尚 学有所成的池际尚,她婉言谢绝了自己的博士后导师、国际著名地质学家特涅尔教授的诚恳竭力挽留,中断了当时的国际学术前沿——岩组学以及岩石高温高压变形的研究,放弃了优裕的物质生活,告别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回归祖国之轮船。 同船的还有邓稼先、涂光炽、张炳熹等人。 20世纪50年代初发表的岩组学论文具有当时国际水平。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负责山东等地区域地质调查及北京南口花岗岩科研工作,特别是山东金刚石原生矿的科研工作,发表了大量论文,提出了我国金伯利岩的分类、命名原则和方案,总结了各类金伯利岩的岩石学特征,对寻找金刚石原生矿有重要指导意义。 80年代完成了获地质矿产部1989年科技成果奖一等奖的成果“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上地幔研究(附金伯利岩)”。主编的《岩浆岩岩石学》和《费德洛夫法简明教程》反映了当时国内外的最新成果。 ![]() ![]() ![]() 地质 刘东生 中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被誉为“黄土之父”。 他的青春 41岁发现第四纪气候冷暖交替远不止四次,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大转折,奠基了环境变化的“多旋回学说”。 ![]() 工作中的刘东生 ![]() 青年刘东生 刘东生毕生从事地球科学研究,平息170多年来的黄土成因之争,建立了250万年来最完整的陆相古气候记录。 从事地学研究近60年,在中国的古脊椎动物学、第四纪地质学、环境科学和环境地质学、青藏高原与极地考察等科学研究领域中,特别是黄土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创立了黄土学,带领中国第四纪研究和古全球变化研究领域跻身于世界领先行列。 ![]() ![]() ![]() 地理 施雅风 中国冰川学的奠基人,中国冻土学和泥石流研究的开创者,被誉为中国现代冰川之父。 他的青春 25岁获得浙江大学硕士学位,39岁带领团队入祁连山考察冰川 ![]() 工作中的施雅风 ![]() 青年施雅风 新中国成立初期,施雅风与吴传钧等人集资创办了《中国国家地理》前身《地理知识》,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 1958年,施雅风带领100余人向祁连山进发,拉开了我国冰川考察的序幕。 1978年,施雅风组织中国冰川学家开始了中国冰川目录的系统编制工作,经过24年艰苦卓绝的工作,团队摸清了中国冰川资源“家底”,完成了12卷23册的巨著《中国冰川目录》,获得了我国49206条冰川包括名称、位置、长度、面积、储量等30多项参数的系统信息,使中国成为世界各冰川大国中唯一全面完成冰川目录的国家。 施雅风一生致力于冰川学和地理学研究,领导和促进开展冻土学与泥石流的研究,在发展中国地貌学、干旱区水文学、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第四纪气候和环境变化研究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 ![]() ![]() 地理 吴传钧 人文地理与经济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国家地理》前身《地理知识》创办人。 他的青春 1918年出生于苏州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18岁考入原南京中央大学地理系,27岁年考取全国地理专业唯一的公费出国名额。1948年7月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归国 ![]() 工作中的吴传钧 ![]() 青年吴传钧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综合经济地理(含国土开发整治)和人文地理研究。 他开拓了我国农业地理学和土地利用研究、国土整治与规划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等当代地理学一系列重要的研究领域。 他参与组织地理学界和农业部门完成了《中国农业地理》、《中国1:100万土地利用图》、《中国农业区划》、《中国人文地理》等一系列重大成果,给中央政府提供了多份农业发展、学科发展等的咨询报告。 为了推动地理学界的联合,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就和一些同行集资创办了《中国国家地理》前身《地理知识》。上世纪80年代,经过他的努力,先后创办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自1984年担任《地理学报》主编后,他就力图使该刊能够全面反映我国地理学发展的新成就。 ![]() ![]() ![]() 地质 金庆民 地质学家,我国首位深入南极腹地考察的女科学家 她的青春 18岁考入北京地质学院,41岁的她发现“角砾石田橄榄岩”,被列为国家地质的新发现,47岁随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队赴南极考察。 ![]() 工作中的金庆民 ![]() 青年金庆民 她先后三次登陆南极,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深入南极腹地的中国女科学家,同时也是第一个在南极发现铁矿峰的中国人。她在“世界尽头”创造了历史,生命之花在冰雪孤寂中绚烂绽放。 三十多年的地质研究工作,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填补了我国和南极地区几项地质科研空白,为我国地质事业和提高我国对南极研究的国际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 ![]() ![]() 他们的青春, 是大爱中的觉醒, 是立志后的奋斗 爱脚下的吾乡吾土吾国, 志在谋中华之崛起。 【以上仅节选部分地学家们的个人事迹,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补充】 历史前行,先驱不会湮没, 岁月流转,五四精神永存。 【参考资料】 [1]百年潮涌·之江楷模丨竺可桢:用一生诠释“求是”精神.浙江新闻,2021.07. [2]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10月 [3]陈德源.刘恩兰[J].海洋技术,1983(03):97-100. [4]邹宗平等.李四光科学精神初探——中国地质学会事略[J].地质学报,2022,96(01):1-3. ![]() 中国国家地理视频号 大美中国,山河锦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