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完成的同化措施--明朝占领安南后的文教政策

 逍遥_书斋 2022-05-04 发布于河南

明成祖于永乐四年(1406)九月令大军征讨篡位的安南胡季犛。

文章图片1

根据《大越史记全书》的记载,胡季犛的祖先名叫胡兴逸,系中国浙江人,在五代后汉时期前来安南,镇守演州。胡兴逸的十二代孙胡廉迁居清化的大吏乡,做了宣尉黎训义子,从此改姓黎。胡季犛是胡廉的第四世孙,也就是胡兴逸的第十六世孙。在占城一代雄主制蓬峨攻打安南的几十年里,胡季犛作为安南后戚及主要将领,领军抵抗占军进攻。1390年(陈光泰三年),占城国王制蓬峨阵亡,占城对陈朝的威胁开始逐渐解除。

胡季犛在战争中权势日益膨胀,他有一个从妹后来嫁给安南陈朝的陈睿宗成为皇后,生陈废帝。1400年(胡圣元元年),在胡季犛的安排下,群臣联名上表建议胡季犛称帝。胡季犛先是假装推辞,后来接受了建议,废陈少帝篡位,改元圣元。

胡朝初立,镇压了不少支持前陈朝王室的势力,并杀死了明朝保护下的声称为陈朝后裔的陈添平,引起了明成祖的震怒。永乐四年(1406)九月,下令命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西平侯沐晟为左副将、新成侯张辅为右副将,丰城侯李彬为左参将、云阳伯陈旭为右参将,领兵征讨安南。胡季犛领兵抵抗,但将军和大臣们大多对胡氏的统治不满,纷纷投降,咸子关的惨败使胡朝军队主力尽丧。1407年(胡开大四年,明永乐五年),明朝吞并安南,灭亡胡朝。

文章图片2

胡季犛父子被俘,同众多胡朝的文臣武将一起被押送明朝的首都金陵(南京),一起被斩首,唯独其长子胡元澄因擅于制造神机枪而被特赦。

1407年,明朝改安南为交阯,设三司,下设17府、47州、157县,安南成为明朝的行省,越南史书称这段时间为“属明时期”(1407-1428)。

明成祖根据儒家大一统思想,在交阯实施了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和文教政策。他的愿望是从大一统观念出发,在文化上迅速同化作为明朝郡县的交阯,变“夷俗”为华夏文明。不过,这种文化同化政策造成的效果,不如人意。

一、同化教育政策

文章图片3

明朝交趾行政区划

永乐四年(1406)闰七月,在朱能率军出征安南时,明成祖就令军队攻入安南后,“除释道经板经文不毁外,一切书板文字以至礼俗童蒙所习,如上大人丘乙巳之类,片纸只字悉皆毁之。其境内凡有古昔中国所立碑刻则存之,但是安南所立者,悉坏之,一字勿存”。(李文凤:《越峤书》卷2)

永乐五年(1407)五月二十一日明成祖再次下令张辅,“遇彼处所有一应文字,即使焚毁,毋得存留”。(《越峤书》卷2)明朝军队在安南是否完全执行了明成祖的指令,还没查到有史书记载。

越史倒是记载了明朝在交阯搜集书籍之事,1418年七月,“明遣行人夏清、进士夏时,来取我国古今事迹志书”。([越]陈文为:《黎史纂要》卷1)越南史书说“我国自陈以前之诗书图籍,悉收而送之金陵。”这说明,明成祖全部烧毁安南图书的命令并未执行,具体实施的是收缴当地诗书图籍送到金陵,以儒家经典书籍代替的同化政策。这必定会引起当地土著知识分子的不满。

明成祖主张在交趾普遍建立学校,选拔教师,以“俾其子弟习知中国礼义以变其夷俗,他日亦可得人以资国用”,“用夏变夷莫先于此”,“变蛮夷之习,复华夏之风”。(《明实录. 太宗实录》)

永乐五年(1407)六月,明朝政府在交阯设置了嘉林州儒学。此后,在各府、州、县陆续设立儒学。到永乐十四年(1416),明朝在交阯各府、州、县设立儒学共161所,其中府儒学14所、州儒学34所、县儒学113所。这样,明朝在交阯郡八成的府设立了府儒学,七成的州设立了州儒学,七成的县设立了县儒学。建立如此众多的府、州、县儒学,是安南前所未有的。原先的陈朝,仅仅只有不到两成的州府办学率。

明朝在交阯建立各级地方学校后,选本土士人子弟充生员,入学读书,并准免差役。至于教师,一开始打算在交阯本地“举土人之明经者”为教官。但后来发现,交阯本土人通经者少,完全达不到教育要求。而且,土著士子充当教师也不利于儒家思想在交阯的传播,不利于明朝在交阯“复华风”政策的实行,所以后来就从内陆选老成有学堪为师范者,由吏部任命教官来管理交阯学校。直到洪熙元年(1425)七月,交阯布政司还奏请朝廷选派学官,明宣宗也下令吏部选派。

文章图片4

学校建立后,教师也有了,还有教材问题。明廷从内陆运送书籍教材颁发给各府、州、县儒学的师生学习。《明太宗实录》载:永乐二十年(1422)五月,交阯宣化、太原、镇蛮、奉化、清化、新安等府及所隶州县学校的师生贡方物,谢赐五经、四书、《性理大全》、《为善阴骘》等书。

明朝在交阯各级学校所颁发的五经、四书、《性理大全》等儒家书籍,正是后来越南黎朝统治者千方百计从中国明朝和清朝求购之书,也是黎朝、阮朝科举考试的主要参考书和出题来源,越南历朝历代统治者将其作为巩固统治的思想依据。越南流传的儒家经典如四书、五经都是中国刊行的版本,到1734年越南人从华侨手中学得印刷术,才自己刻版印刷儒家经典,在全国各地发行,并禁买中国书籍。

明朝在交阯各府、州、县建立学校以后,也就将交阯地区纳入了全国的教育系统,自永乐十五(1417)起,定期选拔交阯各级学校的优秀生员,送至明朝最高学府国子监就读。

永乐十五年(1417),明朝规定交阯岁贡生员例。按明史记载,是年三月,“交阯北江等府、州、县选贡生员邓得等至京,命送国子监进学”,自此以后直至1428年,选送贡生员例一直在交阯郡实行。明朝规定了选送交阯贡生的比例和数量。《大越史记全书》记载:“……择有学行者充岁贡,补国子监,府学每岁二名,州学二岁三名,县学岁一名。后改定府岁一名,州三岁二名,县二岁一名。”

越南人自己统计了属明时期交阯选送的贡生员数目,一共有161名。直到宣德三年(1428)明军从交阯撤兵时,仍有为数不少的交阯子弟在明朝国子监学习,当年闰四月,明朝派人遣送交阯监生及土官土使160人还乡。

明朝时,在南京南都国学有交阯馆,北京国子监前有交阯号胡同,交阯选送的优秀生员是到明朝南北国子监就读。明朝将交阯作为如同云南等边远地区加以管理。交阯贡生在京读书期间,明朝按照云南等生员例,给予衣食补助。

永乐十五年(1417),交阯贡生至京,所得赏赐和待遇如云南生例。永乐十六年(1418),赐国子监交阯生以四季衣服靴袜。明朝还依云南、贵州例,交阯贡生有10个月的回乡省亲假期。交阯贡生在国子监的学习内容与中国其他省区的贡生一样,学习的课本是四书、五经、《御制大诰》、《说苑》、《大明律令》、史鉴、书、数等,对所有监生的品德要求也是一样的。

作为明朝的地方郡县,交阯郡选送贡生到最高学府国子监深造,学成之后,交阯贡生一般就回本地服务。他们将所学的儒家思想和中国典章制度带回越南,用于越南,对于中越文化交流和越南文化教育的发展,无疑是起了促进作用。

文章图片5

另外,永乐年间明朝在交阯郡还设立了78个医学。明朝除了在交阯各府、州、县设立医学机构外,还选派交阯医官至京授职学习。

明朝在交趾实施的文化教育政策,基本与内陆制度相同,有利于儒学等中国文化在越南的传播和普及,也有利于土著居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当然,这也有利于交趾内陆化,以及在文化上同化安南人。

二、搜集人才培养本土官员

明朝在交阯统治20多年间,除了建立学校培养交阯子弟、选送优秀生员到国子监就读外,还用明朝制度培训一支交阯本土官僚队伍。明廷重视选拔交阯本地人才,或送至京师授职再回本土叙用,或在当地授以各级官职。

永乐五年(1407)二月,明成祖就命总兵官张辅:“师克安南之日,其境内才德贤知之士及有一善可称、一艺可用者,广为询问,以礼遣送赴京。”同年五月十九日,明成祖又令张辅,平定安南之后,“交阯但有医、巫、卜、乐、工行院及香匠、瓦匠诸色工匠技艺等,尽数连家小起送赴京。有身材长大者、能使铳者、能修合铳药者、善驾船谙晓海道者,及诸色捕户,连家小送来”。(《越峤书》卷2《书诏制敕》)其中专门提到了使用火铳的专门人才,交趾铳的名气由此而来。

布政使黄福在交阯颁布的《申明教化榜文》,说有司宜访真才实学,礼送赴京授职,回本土叙用。发出求才诏令之后,经过一番访求,永乐五年(1407)九月二十三日,第一批交阯的各种工匠七千七百人至京。

同年十月七日,张辅搜集的山林隐逸、怀才抱德、聪明正直、明经能文、博学有才、练达吏事、能晓书算、容貌魁伟、膂力勇敢、惯习海道……等各种人才9000人,也送至京师。

永乐十一年(1413)五月,又有交阯工匠130余人及其妻子至京,明朝命所司“给钞、米、衣服、居室,病者与医药”。(《明太宗实录》卷140)据实录的记载,先后就有一万多名交阯各类人才被送到中国,实际人数肯定会更多。

被选送的各色工匠,大部分被留在中国从事造船、建筑、制香、制瓦等工艺技活。当时明成祖在北京建造城池和宫殿,需要大量工匠,从交阯选送的工匠很大一部分就是用于北京城和宫殿的修建。

原安南宦官阮安,因聪明能干,又精于建筑设计,所以明成祖和明英宗令他参与明朝宫殿和北京城的设计,《明史》卷304《宦官一》专门为其立传:“阮安有巧思,奉成祖命营北京城池宫殿及百司府廨,目量意营,悉中规制,工部奉行而已。正统时,重建三殿,治杨村河,并有功。景泰中,治张秋河”。这位交趾宦官贡献一生精力于北京,值得一提。

文章图片6

阮安负责设计的北京九门之一

还有黎澄,献神枪法,将交阯火枪、火药的技术用于明朝的军火制造,其家族此后就留在了中国。黎澄后官至工部尚书,其子黎叔休,仍督造军器,官至工部侍郎。

永乐十一年(1413)正月,黄福选取交阯匠人及其家小,送至南京龙江造船厂造船。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就在这里建造。

此后,越南建造了模仿中国式样的宫殿、皇陵等建筑,那是一些返回家乡的交趾工匠,将中国的建筑技艺带回了越南,现代河内城的那些王宫古迹,都是中越文化交流的结晶。

文章图片7

现代的越南升龙皇城遗址

选送到京师的交阯地方官员,明朝一般授职后送回本土任职,如任命交阯人祺润祖为谅江府同知,明成祖还亲作诗赐之。这些被选送赴京的人才,先由凭祥镇南关入广西,再由南而北至京,来回数月时间。明朝和交阯地方政府要负责他们的路费以及到京后的住宿伙食、赏赐等,花费极大。

明成祖不惜代价这么做,目的就是让交阯土官到内陆观摩学习天朝礼仪制度,以便回到交阯后以中国制度来治理交阯。这些土官游历半个中国,沿途耳闻目睹了中国的风俗习惯以及各种礼仪制度,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中华文明的熏染,开阔了视野。

他们回到交阯后担任各级地方官吏,一般都会致力于在交阯实施明朝制度,以及推广汉文化。

永乐九年(1411)五月。明朝定交阯土官考核例,以考核成绩定交阯官员之升降,按照明朝官僚制度培训交阯本土官僚队伍。越南史学家认为,明朝在交阯郡培养了一支人数众多的土官队伍,以便于明朝自上而下加强对交阯的华化和统治。

三、全方位的政教同化政策

交阯在明属时期,作为地方政权,参加全国的人才选拔考试。

早在秦时,就有交阯人北上在朝廷做官,交阯人李翁仲“入仕秦至司隶校尉”。唐朝时,安南人姜公辅、姜公复、廖有方等人均中进士,并在中原任职,姜公辅还仕至宰相。

洪武初年,明太祖为远播华夏文明于“蛮夷”,曾下诏安南、高丽、占城等国选送乡贡至京师参加明朝的会试,且不限名额。永乐年间,交阯作为明朝的郡县,也如中国内陆其他省区一样举行乡试。

当时分配给交阯郡每科乡试举人的名额是10名,洪熙元年(1425)九月,礼部奏定科举取士之额,凡乡试取士,“云南、交阯各十人”。永乐年间有交阯郡人试中进士,并在明朝中央政府任职。据越史载,交阯立石县黄钟人赵泰,于永乐年间中进士,授翰林学士,后得知黎利起义反明,便乞归省亲,并于1429年再应试黎朝明经科并中选,在黎朝仕至侍御史,并参与编定黎朝条律。后来越南黎朝将明朝科举制度为模板,以仿照明制为主设立了越南的科举制度。

文章图片8

同样,明朝将内陆的宗教管理体制及儒学制度全盘搬来,以华化安南风俗。

明朝设置交阯郡时,佛教、道教在安南有相当的势力,在基层有广泛的影响。安南陈朝儒、佛、道三教并行,百姓大半为僧,国内到处建庙,国王把佛教当作了国教。陈朝后期,越南本地儒士不断排斥和削弱佛教势力,抬高儒学地位。明朝统治期间,一方面设置大量的地方学校,以儒家书籍教育交阯子弟;另一方面设置佛、道等宗教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僧侣道士,以确保儒学的主导地位。

明朝在交阯郡设置的各级佛教管理机构,府称僧纲司,州称僧正司,县称僧会司,共设置了98个佛教管理机构。与此同时,设立了86个道教管理机构;68个阴阳学管理机构。设置各级地方宗教管理机构后,选拔当地佛教、道教、阴阳学等宗教人士,送至京师授职后,回本地管理宗教事务。

在设立各级宗教管理机构的同时,明朝还依内陆之制在交阯各地设立了文庙以及祭祀山川、社稷等的场所,以传播儒家思想。明朝在交阯各府、州、县设立的祭祀风云、雷雨、社稷等坛场共有444处,定期作春秋二祭;此外,还设立了城隍庙、旗纛庙等,春秋朔望,文武官僚行礼祭享。交阯各府、州、县的官吏、学官参加每年春秋两季的祭祀活动,一切如同内陆,自上而下加强儒家文化在交阯地区的传播和普及力度。

明成祖命令交阯布政使,一切依从内陆习俗,革除交阯旧习,以儒家伦理纲常来教化交阯百姓。

经过明朝20年的儒学思想和封建伦理纲常的灌输和熏陶,交阯城市居民和士人家庭多效华风,儒家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伦理,逐渐成为交阯士人和百姓的思想道德准则。只有偏远的乡村、深山等处的土著,还坚持旧风俗。

四、功亏一篑的同化政策

明成祖在交阯郡实行的一系列文教政策和措施,主观愿望在文化上迅速同化作为明朝郡县的交阯,变“夷俗”为华夏文明,客观而言是促进中越文化交流,为越南黎朝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基础,也为越南的历史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永远无法消除的中华烙印。

文章图片9

黎圣宗黎利

交阯建立了与中国内陆一致的行政制度、宗教管理制度、科举教育制度,建立和培训官僚队伍,华化交阯风俗,推进儒家思想的传播、普及,为越南自身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黎朝虽然是在反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是,明朝建立的各种制度对黎朝仍然产生影响。

从黎利开始,大力排斥佛教势力,自上而下崇尚儒学,以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依照明朝制度兴办各级地方学校,以儒家经学和汉文史作为各级学校的教学内容和科举考试内容,科举考试成为黎朝前期、莫朝和黎郑时期选拔文阶官吏最主要的途径。

也就是说:重新独立后之越南黎朝,其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几全都'明化’,而黎朝诸帝之独尊儒学,排抑佛道,以及科举制度等等,基本是明朝拷贝黏贴版本。越南史书也承认说:“自明成祖颁定五经、四书、《性理大全》于府州县学,而文学始渐发达,至黎而文献得称于中国矣。”(《大南郡县风土人物略志》)

但是,明成祖在短短十几年间在交趾郡照搬了几乎所有明朝体制,时间太短,措施实施过程也太快了。虽然他一再强调要以安抚为主来治理交阯,但是明朝在交阯的统治是以军事占领为基础,所实施的文教政策也带有“同化”的性质,本土贵族士人阶层必定受到打压。搜罗本土人才、消除本土历史文化等一些过激的措施,也引起了已经独立数百年,又一贯具有反叛传统的交阯人不满,随之而来的是本土豪强精英阶层的离心与反抗。

明朝从交阯搜罗各色人才送到内陆叙用,长途跋涉的劳役必然引起交阯人民的不满。同时,大军压境的强制性搜访人才选送内陆,那些不愿意被征召的交阯人或躲藏起来,或起来抗明。

黎朝的开国功臣阮俒,在父亲阮飞卿被明军俘回南京后,日夜思虑复仇,后向黎利献《平吴大诰》(被称为越南的独立宣言),被用为参谋。明朝在交阯开科取士,“士皆隐避不应”。

当年的安南,脱离中国主体文化自我发展已经四百多年,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与中华传统不同的独立民族文化。明成祖下令华化交阯风俗,“一从明俗”,虽然说明成祖烧毁安南图书的命令并未完全执行,但这种消除本土文化的同化政策,漠视了安南独立400多年的历史,其人民形成的文化与风俗习惯已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用政令来改变的。

明廷推行内陆化政策,强制交阯人民改从明俗,强行推广中国语言和文化,所以就引起了交阯人的反感。

同时,明朝所选派的内陆赴交趾任职的学官与地方官,水平参差不齐。朝廷指派交阯的府、州、县官多系两广、云南等处岁贡生员、下第举人,这些人学识和施政水平都很差,只是因为偏远地方容易当官才得以授职。明朝还将犯罪的官员谪戍交阯,如洪熙元年(1425)七月,调犯事者凤阳府同知王凤等119人为交阯府、州、县官。

这些远仕交阯的下第举人和因罪谪戍的官吏,在交阯有政绩者应该有,但是这些官吏总体水平并不高,而一些贪官污吏在交阯的不良行径,则成为交阯动乱频发的导火线。

文章图片10

现代的越南河内民族英雄黎利塑像

根据各种史料记载:张辅、李彬等人在交阯“酰酒好色,贪图货贿”,纵容部下“掠民子女孳畜”;中官马骐在交阯“贪黩诛求”,引起“郡县激变,盗贼所在蜂起”。(《四夷广记》(七)之安南)

在1407-1424年间,交趾地区出现有史料为证的抗明团伙领袖64位,包括平民、地方豪雄和明朝授官。如范世矜曾归降明朝,被授以新平府知府,后来却僭称睿武大王,据安代山为乱。这些反明动乱几乎遍及交阯全境,明朝军队疲于奔命,明宣宗遂于1428年令沐晟罢兵还国,所置大小衙门各罢,明朝退出交阯地区,越南重新独立。

明朝在交阯所实行的文教政策,花费巨大、劳民伤财,而且实施同化政策过激。明成祖求治心切,使用各种同化措施时不讲究策略,急于毕其功于一役,是明朝同化统治政策失败的主因。同时明廷委派官吏的失职,不断地引起交阯人民的反感乃至反抗,也是明朝对交阯统治失败的原因之一。

参考书籍:《征战与弃守:明代中越关系研究》、《大越史记全书》、《越峤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