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十味咳喘汤,让看小儿病的家长排成队!推荐16个小儿常用的有效中成药

 新用户5616Y0eR 2022-05-04 发布于辽宁

小儿16个常用的中成药

1、小儿咽扁颗粒
组成:金银花、射干、金果榄、桔梗、玄参、麦冬、人工牛黄、冰片。
适应症:用于小儿肺卫热盛所致的喉痹、乳蛾,症见咽喉肿痛,咳嗽痰盛、口舌糜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腺炎见上述症候者。
证析:咽喉为肺之门户,肺卫热盛,热邪伤阴致痰凝,可见咽喉肿痛咳嗽痰盛等。
治法:清热利咽,解毒止痛.
方义:人工牛黄、冰片清热解毒、化痰开窍;射干、金果榄、桔梗、玄参清热利咽化痰;麦冬清热养阴,金银花透散郁热。
使用指征:咽喉红肿痛,舌红苔黄。
注意事项:急性喉炎、风寒袭肺咳嗽不适用,脾虚易腹泻者慎用。

图片


2、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组成: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金银花、连翘、知母、黄芩、板蓝根、麦冬、鱼腥草。
适应症:外邪袭表、痰热壅肺所致发热、汗出、微恶风寒、咳嗽、痰黄,或兼喘息、口干而渴。
证析:外邪袭表所导致发热、汗出、微恶风寒;痰热壅肺所导致咳嗽、痰黄,或兼喘息、口干而渴等症。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化痰。
方义:麻黄+杏仁宣散表邪、止咳平喘,金银花、连翘加强宣散表邪的力量;石膏清肺热,知母、黄芩、板蓝根、鱼腥草加强清肺热的力量;热邪伤阴,用麦冬清热滋阴兼顾。
使用指征:咳嗽、痰黄,舌红苔黄。
注意事项:风寒闭肺、内伤久咳不适用。

图片


3、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组成:山楂、槟榔、枳实、枇杷叶、瓜蒌、莱菔子、葶苈子、桔梗、连翘、蝉蜕。
适应症:用于小儿食积咳嗽属痰热证,症见:咳嗽,以夜重,喉间痰鸣,腹胀,口臭等。
证析:食积蕴久化热生痰。
治法:清热理肺、消积止咳。
方义:山楂、槟榔、枳实消食导滞;枇杷叶、瓜蒌、莱菔子、葶苈子、桔梗清肺化痰止咳;连翘、蝉蜕透散郁热。
使用指征:腹胀、纳差,舌中厚腻。
注意事项:忌食生冷、油腻等不消化食物。

图片

4、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其主要成分: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黄芩、白芍、蝉蜕。方中柴胡、桂枝为温热的药,善于散外寒;黄芩、白芍为凉性的药,善于清里热;葛根、浮萍、蝉蜕善于透邪。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表里双解,寒热兼顾。

用于小儿外感发热,症见发热、流涕、头身痛、口渴、咽红、溲黄、便干。

图片

5、小儿七星茶

其主要成分:山楂、稻芽、薏苡仁、淡竹叶、蝉蜕、钩藤、甘草。方中薏苡仁健脾祛湿利尿;山楂、稻芽消食导滞;淡竹叶心火、利小便;蝉蜕、钩藤定惊安神;甘草则用来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以有效祛除心、肝、胃肠之火。

对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夜惊夜啼、烦躁易惊、二便不畅等上火症状有显著的疗效。

图片

6、小儿感冒颗粒

其主要成分:广藿香、菊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地黄、地骨皮、白薇、薄荷、石膏。方中广藿香芳香化湿、和胃止呕、祛暑解表;薄荷、菊花疏风散热、解肌透表;连翘、大青叶、板蓝根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地黄、地骨皮、白薇、石膏凉血清热,诸药共奏清热解表之功。

用于小儿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胀痛、咳嗽痰粘、咽喉肿痛。

图片

7、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其主要成分:连翘、淡豆豉、薄荷、荆芥、栀子、大黄、青蒿、赤芍、槟榔、厚朴、黄芩、半夏、柴胡、甘草。方中连翘、淡豆豉、薄荷、荆芥、栀子、青蒿、黄芩、柴胡疏散风热、清解邪气;槟榔、厚朴、半夏、大黄消食导滞。诸药共奏疏风解表,清热导滞之功。

用于小儿风热感冒挟滞证,症见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红肿痛,纳呆口渴,脘腹胀满,便秘或大便酸臭,溲黄等。

图片

8、午时茶颗粒

其主要成分:红茶、广藿香、羌活、紫苏叶、苍术、连翘、厚朴、六神曲、山楂、麦芽、甘草、柴胡、防风、白芷、川芎、前胡、陈皮、枳实、桔梗。方中防风、广藿香、羌活、白芷、柴胡、紫苏叶等发表散寒;六神曲、麦芽、山楂、陈皮、枳实等理气健脾,消食化积;厚朴、苍术化湿和中健脾;柴胡、桔梗宣肺化痰止咳;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具有祛风解表,化湿和中的功效。

用于风寒外感初起并挟食滞,症见头痛咳嗽,流清鼻涕、脘腹胀满,饮食不振,呕恶腹泻。

图片

9、复方鲜竹沥口服液

其主要成分:鲜竹沥、鱼腥草、生半夏、生姜、枇杷叶、桔梗、薄荷油。方中鲜竹沥清热化痰;鱼腥草清热解毒;生半夏化痰;生姜温化痰涎,同时制约鲜竹沥的寒性;枇杷叶降气、清肺热;桔梗解毒排脓;薄荷清利咽喉。诸药合用,起到清热化痰的功效。

用于痰热所致的咳嗽,症见咳嗽频繁、痰黄黏稠难咳、发热口渴、面红耳赤、烦躁不安、舌质发红、舌苔黄腻。

图片

10、金振口服液

其主要成分:山羊角、平贝母、大黄、黄芩、青礞石、石膏、人工牛黄、甘草。方中山羊角清热镇痉、平肝熄风;平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大黄清热泻火;黄芩清热凉血。此方大多为清热、凉血、解毒、化痰的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

用于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符合痰热咳嗽者,表现为发热、咳嗽、咳吐黄痰、咳吐不爽、舌质红、苔黄腻等。

图片

11、小儿导赤片

其主要成分:大黄、滑石、地黄、栀子、木通、茯苓、甘草。方中大黄苦寒泻下;木通清利小肠,与滑石利水通淋;茯苓利水消肿;栀子清热泻火;地黄凉血滋阴,以防清热伤阴;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清热利便之功。

用于胃肠积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龈出血,腮颊肿痛,暴发火眼,大便不利,小便赤黄。

图片

12、启脾口服液

其主要成分: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山药、莲子、山楂、六神曲、麦芽、泽泻。方中人参、白术健脾补气;茯苓健脾渗湿;山药、莲子健脾止泻;山楂、六神曲、麦芽化积消食;陈皮醒脾理气;泽泻利水渗湿;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消补兼施,健脾消积之效。

用于小儿疳积、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溏等症。

图片

13、醒脾养儿颗粒

其主要成分:毛大丁草、山栀茶、一点红、蜘蛛香。方中毛大丁草主治脾胃虚弱、反复呕吐、小儿疳积;一点红治疗小儿气血虚弱萎黄消瘦、多虚汗;蜘蛛香主治小儿食疳诸积、肚大肢瘦;山茶养血补虚弱,镇静安神。四药合用具有健脾开胃,养血安神,固肠止泻之功效。

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儿童厌食、腹泻、便溏、烦燥盗汗、夜尿多。

图片

14、四磨汤口服液

其主要成分:木香、枳壳、乌药、槟榔。方中木香理气调中、燥湿化痰;乌药辛温香窜,行气疏肝解郁;槟榔辛温降泄,破积下气;枳壳能破气、行痰、消积。诸药共奏顺气降逆、消积止痛之功。

用于婴幼儿乳食内滞证、食积证,症见腹胀、腹痛、啼哭不安、厌食纳差、腹泻或便秘。

图片

15、保和口服液

其主要成分:山楂、茯苓、莱菔子、六神曲、陈皮、麦芽、半夏、连翘。方中半夏降逆止呕;陈皮理气开胃,燥湿化痰;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山楂、神曲、麦芽消食除积。连翘清热解毒。诸药合用,有助于强健脾胃,对小儿伤食型腹泻的相关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症见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吐酸,不欲饮食、腹泻。

图片

16、玉屏风颗粒

其主要成分:黄芪、防风、白术。方中黄芪补脾气、补肺气;白术健脾养胃;防风祛风止痛。以上这三味中药合用,既能补自身,还能够防止外邪入侵。

用于儿童体虚反复感冒,症见盗汗、自汗、流鼻涕、打喷嚏、鼻炎。

图片


*******************************************

找马新童治小儿病的家长排成队,十味咳喘汤效果非凡!

跟诊恩师马新童先生临证的时候,治疗一位夜间咳嗽的8岁小男孩,效如桴鼓。时隔一年,自己真正全心投入临床时,运用此方,只要抓住主要病机,亦屡试不爽。有趣的是我运用此方把一位幼儿园老师的儿子治好了,她把我的名片发到家长微信群,家长带着孩子成群结队来找我,同样也都帮助了许多孩子解决实际问题。故特介绍此方,以供同道参考。
柴胡24克,黄芩9克,桂枝9克,芍药9克,干姜9克,细辛9克,五味子9克,半夏12克,炙甘草9克,炒杏仁9克。
方出渊源:
此方源于恩师马新童先生对《伤寒杂病论》中小柴胡汤与小青龙汤加减法治疗咳喘的研究,并受仲圣柴胡桂枝汤合方思想的启发而制成。
《伤寒杂病论》中小柴胡方后的加减法云: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恩师将加减后的小柴胡汤命名为“六味小柴治咳汤”。
《伤寒杂病论》中小青龙方后的加减法云:若喘者,去麻黄,加杏仁半斤(去皮尖)。
恩师将加减后的小青龙汤命名为“八味青龙治喘汤”。
加减后的两方合方用来治疗咳喘,共十味药,恩师便将其命名为“十味咳喘汤”。
临证治疗小儿的要点:
望诊形体较瘦(柴胡体质),双眼下肉轮处轻微浮肿(脾虚水泛),色黝黑(水色),舌偏大或正常,边红,苔略厚腻,咳嗽有痰,量或多或少,夜间为主,流或不流鼻涕(或清或黄),纳差,夜卧不安稳,喜欢踢被子,较易发脾气,耳朵时痛,眵多,病程多为十日以上。脉弦滑。

图片


临证实例:
患儿7岁半,其母代诉咳嗽2月余。2月前因受凉感冒发烧,口服西药“退烧药”未能退热。
到当地医院输液3天,热退后始出现咳嗽,多处就诊不但未见好转,反而有加重趋势。经介绍来找我,刻下症:脸色水色,肉轮黝黑浮肿,咳嗽,夜甚,痰多,因年纪小不懂吐痰,未知痰状如何,偶有黄白色鼻涕,睡眠不踏实,胃纳差,大便干结,脉弦。
诊断:咳嗽(少阳病夹饮证)
处方:十味咳喘汤原方
北柴胡8,枯黄芩3,法半夏5,炙甘草5,淡干姜3,北五味子5,桂枝尖5,杭白芍5,苦杏仁5,辽细辛3。三剂,每日一剂,以水600毫升,煎两遍,合成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复诊时,其母诉服药两剂已经不咳嗽了,胃口好,大便亦已通畅。余下一剂药未服。
体会:
临床应用此方无论小孩成人皆能取得甚佳效果。愚因临床患儿较多,故剂量缩小。此类患儿多有输液史,损伤脾胃阳气,因运化水液功能差,化生痰饮,伏痰伏饮蓄于肺,而致反复咳嗽,迁延难愈。加之小儿本就少阳之体,生机勃勃,心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其致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温馨提醒:本文所涉及之方药,仅供临床中医大夫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可在当地中医大夫指导下使用

马新童

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马新童中医传承工作室创建人。威海马新童医学研究院创建人。世界中医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专家。北京房山中医院马新童中医经典门诊及中医经典病房(肾病科)学术带头人。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学术部主任。深圳颐仁中医基金会首席顾问。深圳经方协会名誉会长。山东威海市文登区首席中医健康顾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