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壮王”覃应机(二)

 方兄 2022-05-04 发布于广西

2022—05—04 作者:吴 华

萌 动 的 青 春

青春是一首诗,谁不想让自己的青春璀璨绽放?

生命是一首歌,谁不想把自己的生命活出精彩?

那是一个热血澎湃的时代,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时代。当年在中国大地上,乱世出英雄,让许多平凡的人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凭着一股血性,用灿烂辉煌的青春,英姿勃发地冲上了中国历史的大舞台。

当年覃应机他们东兰县三石区和坡豪区有300多青年一起参加了红军,他们随着队伍一路赶赴平马(今田东县平马镇),先是参加了恩隆暴动,接着参加了百色起义。

文章图片1

百色起义纪念馆

红七军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当年从这支队伍走出来一位共和国军委主席、一位大将,两位上将,十二位少将和一大批党政高级干部。

自古英雄出少年。从东兰冲出来的这拨年轻的队伍,他们大多都是穷孩子出生,他们纯朴,像一颗颗破土而出的种子,一个个都要带着梦想闯天下,尽管不知道未来是什么?一切都从零开始,从无到有,一步一个脚印,从青涩走向成熟,从奋斗中赢得果实。

历史这本书,透过纸背,我们似乎从当年右江两岸那一片热闹喧哗的参军热潮中,听到了那些汇集了所有来自丹田的呐喊,青春热血流动的声音像大河一样波澜壮阔,经久不息。

他们中很多人都是从当警卫员、勤务兵、通信员、号兵开始军旅生涯的,长期在首长身边,学到很多东西。

如:黄荣(原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和凤山的黄天祥(后牺牲)两人都是主要领导的警卫员。

覃应机和覃恩忠(原广州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给冯达飞当勤务兵、警卫员、通讯员。他们都是同一个村出来的东兰人,后来又都曾是八路军总部任警卫员或特派员。

莫文骅(中将)是张云逸身边的军部机要参谋,后担任抗大政治部主任、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常在首长身边工作。

韦杰(中将)在第五师侦察连当连长,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 李志明(大校)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委,黄新友(少将)名义上是红三军团司令部作战参谋,三人都曾在中央领导身边工作。

覃健(中将)长征中也是警卫连连长、方面军警卫营营长、红三军团保卫队队长,曾在中央领导身边工作。

欧致富(少将)在一营给营长何莽(龙州人、后牺牲)当通讯员。后来担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曾在中央领导身边工作。

覃士冕(少将)在二纵队给纵队长胡斌(血战湘江时牺牲)当号兵。与覃应机一样,他也当过儿童团团长,在“东兰县高等小学堂”学习过。覃士冕后来在红三军团第五师十三团特派员、保卫局侦察科员、第四师十二团特派员,曾在中央领导身边工作。

韦祖珍(少将)任红一军团特派员。保卫部科长。八路军总政治部保卫部副科长,经常在首长身边工作。

陆鸣平(后牺牲)与覃应机从同一个村出来,当红军的右江特派员。

阮平(后牺牲)给阮殿煊(红七军政治部宣传科长,后牺牲)当勤务兵、团部传令班长。

周华彪(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副厅长)在军部给张云逸当勤务兵。当年,周华彪曾作为红七军一名代表,双手接过毛泽东亲授的“转战千里”的锦旗,并护旗回军部的。

文章图片2

这些从大山中走出来的红七军队伍,多来自贫瘠的大山,对于名利诱惑视若无物,为革命事业浸染鲜血、写满忠诚。他们中的许多人参军或参加革命时都很年轻:

韦国清(15岁、上将)、李天佑(15岁、上将)、

莫文骅(16岁、中将)、韦杰(15岁,中将)、

冼恒汉(17岁、中将)、覃健(16岁、中将)、

欧致富(15岁、少将)、覃恩忠15岁、覃国翰(15岁、少将)、

覃士冕(14岁、少将)、黄天祥(14岁、后牺牲)、

黄惠良(15岁、少将)、韦祖珍(17岁、少将)、

黄新友(17岁、少将)、姜茂生(18岁、少将)、李志明(16岁、大校)。

覃应机当年14岁,正是小学毕业刚上初中的年龄。他和上述开国将士们一样,个个都是少年脸庞,青涩明朗,正是这种悄然萌动的年龄,在信仰的激发下,迸发骨力干大事!敢冲敢拼,具有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优势,用鲜血和生命描画出充满英雄气概和不屈精神的辉煌画卷,这些少年郎最后都幸运的活了下来,从此,八桂历史由他们改写,他们的青春不应被历史掩没。

然而,更多的红七军年轻战士却不幸倒下,而且都是倒在正走向青春芳草地的美好年龄上。如年仅25岁的红八军政治部主任何世昌,被捕后用青春热血毅然写下《绝命词》:“烈士!视死如归然,浩气凌青天,奋身饮枪弹,为工农争利权,头颅抛荒山!”,最后在南宁壮烈牺牲。

文章图片3

还有韦拔群的二弟韦菁,他曾任中共东兰县委书记、凤山县委书记、红七军二十一师六十一团团长(兼),不幸被捕,牺牲时年仅27岁。

红色的冲锋号在一次次响起,烈士的青春鲜血在一汨汨流淌。

自甘拼死留史迹,浩气英名万古留。请记住他们,绝不能忘记他们!

文章图片4

红七军的动人故事数不胜数,其中有个鲜为人知的老红军,他就是覃恩。其实覃恩与覃应机既是同村又是发小,还互称为表兄弟。查党史资料上很少有覃恩的名字出现,原来其中还有感人的故事。14岁参军的覃恩,在战争中耳朵被炮弹震聋,拼死拼活浴血奋斗了一辈子。解放后,不但不居功自恃,对于组织上给的工资,他从来不去领,还说服家人不要给组织添麻烦,还毅然推辞了组织安排的领导职务,放弃城市舒适生活,带着一家人返回家乡大山深处去植树造林,其高风亮节让人不禁感慨万分。

纵观史料,可见覃应机以及那些红七军将士们,哪怕牺牲,也要坚守信仰,用一种热血沸腾的青春节奏与旋律,璀璨绽放自己,从而谱写出传奇而精彩的人生。

恩 师 冯 达 飞

红七军浴血转战七千里,一路写满悲壮,写满荣光,写满苦难辉煌。覃应机历经最悲壮的拼杀,练就了飞翔的翅膀,最后铸梦为实。覃应机的传奇人生,是从得到一个人的点拨开始的,这个人就是冯达飞。

初入军营,覃应机被分入二纵队二营,营长是冯达飞,教导员是陈漫远(后任广西省委书记)。当初是冯达飞捷足先登,到东兰人中去选人,他一眼看中了生得厚实稳重,看上去五官端正、精气神满满的覃应机。与他一同入选的就是同村的覃恩忠,冯达飞安排他们一个当警卫员一个当勤务兵。

覃应机和覃恩忠两人都是同村少年,他们像两兄弟那样,从此有幸接受冯达飞的教诲。

说起这个冯达飞,的确是个身怀绝技,不简单的传奇人物。

文章图片5

冯达飞

他来自广东连县,是黄埔军校一期精英,颇有儒将风度,长得一表人材,为人和蔼可亲,豁达开朗,与身边的人相处很随意,没有官架子。早年被选派到苏联莫斯科航空学校、苏联红军步兵学校深造,后又到德国陆军大学将校班、意大利炮科研究院等多个国家进修深造,从飞机大炮到各种军事装备,包括驾驶技术和使用维修等技艺,他都精心研学过,还会英、俄、德等3門外語。

冯达飞才华横溢,且多才多艺,弹棋书画无所不晓。曾担任红七军二纵队司令员、红八军代理军长、红军学校第四分校校长、新四军教导队总队副总队长兼教育长、新四军第2支队副司令员等职务,为革命事业培养了不少军事骨干。

遵照党的南下安排,当年中央和广东省委先后派遣邓小平、贺昌、张云逸等40多名优秀干部到广西,冯达飞便是其中之一, 参与筹备了百色起义。并在广西省第四警备大队当机枪连长,当年广西省军械库被我军接管,库里虽有许多武器,但大部分已残缺不全。能否及时修理好这些武器,对起义成败关系重大。

冯达飞临危受命,精通枪械的他,带领一班人马进入军械库。凭着过硬技术,把好的零件拆下修配到别的枪械上,经过昼夜奋战,赶在起义前夕抢修出了20余挺重机枪、5门迫击炮和3门山炮,为起义立了大功,冯达飞的故事也一下在军中传扬开来。

冯达飞还是我人民军队航空先驱。1932年4月,红军在闽南漳州缴获国民党的两架教练飞机。

文章图片6

当时两架都是有故障而飞不起来的飞机,有人推荐说叫冯达飞来准行,只有他对包括飞机在内的各种兵器娴熟运用。于是让学过飞行的冯达飞前往修理,结果修好了其中一架,由他亲自驾驶着这架飞机,从漳州飞回瑞金,途中还驾机轰炸了赣州国民党军队,受到苏维埃政府的表扬。

这架被称为“马克思”号的飞机成为我党的第二架飞机。(注:第一架叫“列宁号”,是在湖北缴获国民党的飞机。)

可以说,当年冯达飞算是全军传奇式的英雄。

天宇虽大,不润无根之草 佛法虽宽,不度无缘之人 。除了勤奋努力之外,不能不说,缘份竟如此巧妙,覃应机当年出门遇到贵人,有幸得到了名师的点拨。

能在冯达飞身边当勤务兵,时时聆听他的教诲,接受他的熏陶。覃应机的心情非常愉快。后来,他在个人回忆录中说:“我在二营时,听到不少有关冯达飞的故事,能跟着他工作心里十分高兴。”看得出,这话绝非溢美之词。

天天都跟在冯达飞身边,每天行军打仗,在崇山峻岭间披星戴月,日夜兼程,还要忍饥挨饿,露宿野外,极度疲劳,但覃应机好像满身都是劲,有时还哼歌,充满乐观精神。

覃应机的资历浅,却能脱颖而出,这主要得益于长期在领导身边工作,覃应机的成长与冯达飞的亲切关注、精心培育分不开的。

冯达飞常给下属讲革命的道理和故事,还教他们认字。他经常给连、排级干部上军事课,要求身边的警卫员勤务兵通信兵也要听课,使他们懂得只有善于学习才能掌握各种军事本领,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应付自如。

1930年6月,红七军回师百色。在一座山坡上被敌人的一座碉堡挡住去路,眼看着红军用重机枪和迫击炮久攻不下。

李明瑞提议用山炮打掉敌堡。但山高炮重,扛不上去怎么办?

炮科出身熟悉山炮的冯达飞,马上找到山炮营。覃应机就配合着冯达飞,帮助拆散山炮部件,并手脚麻利地帮助钢炮搬运上山,运至山顶再按冯达飞的指挥配合着把山炮组装好。部队最后用仅剩的3发炮弹,成功摧毁目标。敌人弃堡而逃,红军乘胜追击,终于占领百色城。

一个刚走出大山啥都不懂的山区孩子,经过冯达飞调教,会拆枪拆炮,竟一下学到了许多东西,这件事让覃应机对知识渊博能文能武的冯达飞,更加尊敬和钦佩。从此知道了学好技艺的重要性,心中产生了趁机多向领导讨教学习的想法。

据红七军一个老同志回忆说:1931年,冯达飞在湘赣担任红军大学四分校校长,冯达飞的军事理论水平极高,他对学生要求极严,他给连、营级干部们上军事课时,耐心地点拨学生要学会看地图,熟记地图。

在冯达飞身边跟班时间长了,让覃应机在收藏地图和默记地图方面堪称一绝,为此后的侦察破案夯实了铺垫,这里暂此不表。

冯达飞授课要求学员多学本领,战场上本领强的人可以少流血。

也许是听了冯达飞的这番教导,于是,参加过学习的覃应机严格按他说的去练好本领。久练而技进,博学则青出。他下了多少苦功流了多少汗水我们不得而知,但后来他在全军开展的各项比武活动中都取得了好成绩,尤其是在目测比赛中荣获了全军比赛第一名。

文章图片7

上图的鹰扬关,位于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是脚踏三省的历史雄关,当年红七军曾在此与敌激战,鹰扬关三个字为著名书画家关山月所题。

文章图片8

为了加强战斗力,红七军在鹰扬关经过桂岭整编,由原来的两个师缩编为两个团。红七军曾在此设立了碉堡和战壕阻敌。离开鹰扬关时,覃应机还带人在鹰扬关埋藏了一批不便携带的山炮和步枪,如今鹰扬关上矗立的一块“红七军路过此关”的碑文,是1991年覃应机书写的。

1972年,时任自治区领导的覃应机曾重返桂岭寻找当年埋下的武器,最终没找到。如今,当地留下了一首《红七军在桂岭》的歌:

“镰刀锤子红旗扬,革命工农有武装,为了人民求解放,来到桂岭重振军威……”

文章图片9

图为鹰扬关景区内的红七军浮雕墙,包括邓小平、李明瑞、韦拔群、陈豪人、雷经天、韦一平、邓拔奇、冯达飞、叶季壮、李谦、覃应机等11位人物。

长期艰苦的行军打仗,危险的流血牺牲,一起参加红七军的很多人都熬不下去了,不少人当了逃兵。同一个村出来的韦瑞求(副营长)也打了退堂鼓。他问覃应机想不想回去?覃应机坚定地说:“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坚决跟着队伍走。”

据覃应机在《硝烟岁月》一书中说,红七军离开全州时,覃应机却不幸病倒了,身体虚弱不堪,浑身无力,两条腿肿得连迈步都很难,四周环境凶险。眼看着自己根本走不动路了,谁都怕跟不上队伍,掉队就危险了,这时候的覃应机忍不住哭了起来。此时刚好冯达飞骑马路过,问明情况后,冯达飞安慰他说什么也别怕,并把自己的马让给覃应机骑,靠着同志们的关心照顾,覃应机才没掉队。

昨日青涩,今已城府。经历多场战火考验后的覃应机,有很强的思考能力。每次领导交代的事,覃应机都能全神贯注,努力做好。于是,冯达飞对他加以悉心栽培,哪怕后来冯达飞由营长变成了团长,覃应机也改当了营部传令兵,再到师部当勤务兵,冯达飞仍时时关注着覃应机,经常把覃应机叫到身边,给他以热情帮助,细心点拨。

可以说,覃应机与情报侦察保卫工作的结缘,无不渗透着冯达飞的不少心血。后来有人说,作为得意门生,是冯达飞向彭德怀和张云逸举荐了覃应机和覃恩忠,属不属实,有待考证,但罗瑞卿亲点覃应机入保卫局当特派员却是真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点一滴的积淀,积淀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有了一种底蕴,这底蕴就变成了一个人的魂 。

在冯达飞身边工作的那段日子,是留在覃应机脑海里回味无穷的珍藏,也是留给他刻骨铭心的记忆。

文章图片10

鹰扬关景区内有座纪念亭,是为了纪念人民军队航空先驱冯达飞将军而建,下面埋着冯达飞将军的忠骨。

悲歌响彻丰碑立,万幏云烟隐忠魂。冯达飞后来在皖南事变中不幸被捕,蒋介石闻冯达飞是黄埔精英,急忙派遣也是黄埔一期、与冯达飞一起留苏的同学、国民党第三战区政治部主任邓文仪,以多年同学友情的身份出面设宴劝降,遭冯达飞怒斥。冯达飞最后誓死不屈,慷慨赴死,从而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覃应机闻迅放声大哭,泪水从他的心中喷涌而出。感恩于心,无以言表!他在《硝烟岁月》一书中感慨地说:

“冯达飞是我的好领导、好老师,他永远活在我心中!”

陈毅曾对冯达飞当年的警卫员覃恩忠说:'冯达飞是个人才,多才多艺,文武双全。'

当年毛主席得知冯达飞的事迹后,连声叹息:“人才难得,可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