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渡舟:苓桂术甘汤加味治高血压。陈士铎:牛膝,蜀产者佳

 北京润雨 2022-05-04 发布于辽宁

刘渡舟讲痰饮病

苓桂剂的第四个方子是苓桂参甘汤,由茯苓、桂枝、人参、炙甘草组成。治什么病呢?治心脏病,心慌,心跳,气短,出汗,浑身没有劲,手脚发麻,哆里哆嗦的。我经常开这个方子,效果很好。
如果是水心病,咳嗽多痰,胸闷,可以用苓桂术甘汤加上干姜、细辛、五味子。这三味药是张仲景治疗痰饮咳嗽的药对,简称姜辛味。这个药对与苓桂术甘汤合方,能够化痰祛饮治寒,治寒饮的效果很好。
比如说,这个人是个苓桂术甘汤证,心慌,心跳,胸闷,后背怕冷,又有咳嗽,痰太多,你可以加干姜、细辛、五味子,效果很好。
还有一个就是喘,心脏病气喘,我也用苓桂术甘汤,加上蛤蚧和紫石英,吃了就好了。蛤蚧和紫石英有纳气的作用。
临床上还会遇到心脏病兼血压高的病人。我曾经在太原给一个学校里的教务长看病,这个教务长姓曹,心脏病,还血压高。当时,他正在西医医院看病,对血脂、血压、血糖这些指标很敏感。
他说:“老大夫,我血压高,你得给我降压。”我给他开了苓桂术甘汤,说这个就能降压,加上一味药,就是10克牛膝(川牛膝)。吃了以后,血压就下降了。
【高血压,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加牛膝能降压,我们伤寒教研室的很多老师就记住了,也照着这个方法给病人用。如果心脏病出现心绞痛,前胸后背都疼,痛如刀扎,如针刺,舌头的边界都有瘀斑,这是心脏有瘀血,血脉不通则梗塞,血脉瘀阻则疼痛,“痛则不通”,可以在苓桂术甘汤里面加两味活血化瘀的药,一味是茜草,一味是红花,吃了就见效,不用费很大劲。
如果苓桂术甘汤证的同时,火特别大,脸上发红,发热,甚至牙也疼,可以在苓桂术甘汤里面加点大黄。大黄是“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的药,能泻三焦之火。吃了以后,尿就黄了,大便也通畅了,上面的热就下去了。

选自《刘渡舟伤寒论专题讲座》


医门法律,

论苓桂术甘汤

痰饮阴象,阻抑其阳,用此阳药化气,以伸其阳,此正法也。兹所主乃在胸胁支满,目眩者何耶?《灵枢》谓心包之脉,是动则病胸胁支满,然则痰饮积于心包,其病自必若是目眩者,痰饮阻其胸中之阳,不能布水精于土也。茯苓治痰饮,伐肾邪,渗水道;桂枝通阳气,和荣卫,开经络;白术治风眩,燥痰水,除胀满;甘草得茯苓,则不资满而反泄满,本草亦曰甘草能下气,除烦满,故用之也。

痰饮门方

苓桂术甘汤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自利。


牛膝

牛膝,味甘酸,气平,无毒。蜀产者佳。善走十二经络,宽筋骨,补中绝续,益阴壮阳,除腰膝酸疼,最能通尿管涩痛,引诸药下走。近人多用此药以治血症血瘕,绝无一效,亦未取其功用而一思之也。夫血症血瘕,乃脾经之病。牛膝能走于经络之中,而不能走于肠腹之内。况症瘕之结痰包血也。牛膝乃阴分之药,总能逐血而不能逐痰,此所以终岁而无效耳。至于血晕血虚,儿枕作痛,尤不宜轻用,而近人用之,往往变生不测,亦未悟用牛膝之误也。

牛膝善走而不善守,产晕,血虚之极也,无血以养心,所以生晕。不用归芎以补血,反用牛膝以走血,不更下之石乎。虽儿枕作痛,似乎有瘀血在腹,然而产后气血大亏,多有阴寒之变,万一不是瘀血,而亦疑是儿枕之作痛,妄用牛膝以逐瘀,去生远矣。故必手按之而痛甚者,始可少用牛膝于归芎之内。否则勿轻用耳。

或问牛膝最善堕胎,是非补剂,似产前均宜忌之。然前人间用于产前,而胎安然不损者何耶?夫牛膝岂堕胎药哉,乃补损药也。凡有断续者,尚可再接,岂未损者而反使之堕乎。古人有用牛膝,合之麝香之中,外治以堕胎,取其性走之意。然而堕胎实麝香之故,而非牛膝也。从未闻用牛膝内治而能堕胎者,但性既善走,在胎产亦不宜多用,而终不可谓牛膝是堕胎之物也。

或问牛膝乃下部之药,用之以补两膝,往往未见功效,岂牛膝非健步之药乎。夫牛膝治下部,前人言之未可尽非,但膝之坚实,非牛膝之可能独健也。膝之所以健者,由于骨中之髓满,髓空斯足弱矣。故欲膝之健者,必须补髓,然而髓之所以满者,又由于肾水之足,肾水不足,则骨中之髓何由满。故欲补骨中之髓者,又须补肾中之精也。虽牛膝亦补精之味,而终不能大补其精,则单用牛膝以治肾虚之膝,又何易奏效哉。

或问牛膝健足之药,近人见下部之病辄用之,而取效甚少,得毋止可健膝而不可健足耶?

不知健膝即所以健足,而健膝不可徒健夫膝也。凡足之所以能步者,气充之也。不补气以运足,而徒用牛膝以健膝,膝且不能健,又何以健足哉。(〔批〕健足由于健膝,膝健由于气充,至论也。)

或疑牛膝血分之药,入气分药中转易成功,其故何也?盖牛膝性善走,气亦善走,两相合则气无止遏,而血无凝滞,自然血易生而气易旺,又安有不成功者哉。

或疑牛膝乃补中续绝之圣药,何子反略而不谈?曰∶牛膝补中续绝,前人已言之矣,何必再论。惟是补中续绝,实别有说。盖牛膝走而不守,能行血于断续之间,而不能补血于断续之内,必须用牛膝于补气补血之中,而后能收其续绝之效。此补中续绝之义,实前人所未及也。

常用量:10--30克。


茜草    

茜草,味苦,气寒,阴中微阳,无毒。入胃、脾二经。止下血崩漏,始跌折损伤,散瘀血

女子经滞不行,妇人产后血晕,体黄成疸,皆能治之。但只行血而不补血,宜同补气之药以行血,不宜同补血之药以散气。至于各书言其能补虚热,且治劳伤后,虚语耳,吾未见其功也。

或问茜草色红,何以止血?夫茜草本行血之药,行血而反能止血者,引血之归经耳。当血之逆行也,少拂其性,而其势更逆。茜草之色与血色相同,入之血中,与血相合而同行,遂能引之归经,而相忘其非类,此治法之功也。但既引入于各经,即当以补阴之药继之,则血安而不再沸。否则,血症未尝有不再发者也。常用量:10--15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