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根道魂 心宿

 昵称61114037 2022-05-04 发布于河南
今日癸未,斗指申,日行至周天136度,留于南方柳宿,月留于北方壁宿,为立秋初候第二天,象应雷风恒卦二爻,气运火运不及,昼太阴湿土司天,夜太阳寒水在泉,其气火,其应心,其音徵,律中夷则,乐出于丝而发于琴筝。

心宿,也叫明堂,七曜为月,图腾为狐,故亦称心月狐,为天王的布政之宫。心宿中只包含心、积卒两个星官,分述如下:

心宿:共三星
心又名火,或称大火,或直呼三星。《书经·尧典》:“日永星火 以正仲夏。”《注》:“火谓大火,夏至南之中星。《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昏火中。”《石氏星经》:“心名鹑(chún)火。”

我国古代以心星为夏季首月(孟夏)应候的星宿。以心星开始现于东方确定为夏季的开始。古籍中常见到类似记载,例如《国语》:“火见而清风戒寒”。即心星出现于东方时,天气就开始热了。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朱熹注:“七月斗建申之月,夏之七月也。流,下也;火,大火,心也。”

此处朱熹所说的“夏之七月”中的“夏”,指的是三正中的夏历,“夏之七月”即相当于“殷之八月”、“周之九月”。夏历的七月是秋天刚开始,而代表夏天的火星开始往下流动,离开了原来的位置,就说明夏天已过去了。通过这个也可以了解当时的天象,心星是从初夏出现,到了夏末就移去了。


图片


上述对反映了心宿的《诗经·七月》中“七月流火”的“流”字的解释,当代张汝舟教授不同意古代考据家们解释为“西流”或“流下”的这种不具体的说法,而认为“流”是心星在天球上运行的规律“中、流、伏、内”中的一种天象。认为心宿的运行规律是:“六月火中”、“七月流火”、“八月火伏”、“九月内火”。

但是另一个说法则认为,心星是在春季开始出现于东方。例如汉代郑玄对一段《诗经》的解释于下:

《诗经·召南·小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夜,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郑玄所著述的《郑笺》中记载:“心在东方三月时也,噣在东方,正月时也。”此处《郑笺》所述的“三月时”,可能是指夏历的三月,夏历三月是该历所定的春季最末一月,而却相当于殷历的四月、周历的五月。

殷历四月是该历的初夏,周历五月是该历的仲夏。之所以有不同的说法,是因为各家所依据的心星出现在东方的时间和位置,由于岁差的原因,每个时代皆有不同,天球上的恒星经过了数百千年的运转,其位置是有所变动的。

据现代天文学家的考证,我国早在四千余年之前,就把心星作为纪时的依据。并且设有“火正官”,每年还要举行祭祀大火的仪式,以求年中的丰收。


图片


例如《左传·襄公九年》记载晋士弱对晋侯说的一段话中有:“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

这段记载说的是帝尧(陶唐氏)时设立的天文官叫阏伯,他是帝喾的儿子,帝尧的异母弟,帝尧安排他负责观测大火星,目的是“授民以时”,以便安排农业生产。

而大火星简称火、火星,也叫辰星、商星,即现代天文学所说的心宿二。当大火星在东方黎明时出现的时候正好是“春分”,当大火星在西方不见的时候又是在“秋分”。

尧舜时代人们就很熟悉它的规律,并以它确定时间,所以才有了专门负责观测大火星的官员。大火星也因阏伯居商丘而得名商星。

心宿三星又名为“心前星”、“心中星”、“心后星”,分别代表着“太子”、“天王”、“庶子”。我国古代早期的军队体制也是据此而来,即国家军队由父子三人统帅,具体分工是:太子统领前军,君王统领中军,庶子统领后军。


图片


古人以南方为前方,以北方为后方,以东方为左方,以西方为右方。全国也被划分为三个大军区,既东南军区、中原军区和西北军区。于是黄帝的嫡长子青阳被封在“铸(祝)”,此地在今山东曲阜附近,战时则负责统帅前军;黄帝的庶长子夷鼓被封在蓟(今北京地区),战时则负责统帅后军;黄帝本人驻防在新郑(今河南新郑市)战时亲领中军,统帅全局。黄帝父子三人的驻地与统军鲜明的体现了心宿三星的体制。

积卒:共十二星
《宋史·天文志》:“积本十二星在房星西南,五营军士之象,立卫士扫除不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