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巨婴”是怎样炼成的

 新用户2356fYUI 2022-05-04 发布于浙江

“巨婴”是怎样炼成的

文/蔡朝阳

有一天,群里大家开始讨论“巨婴”是如何炼成的。是要怪罪妈妈吗?还是妻子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个讨论中,我发现了很多有趣的陷阱。比如其一,为什么,巨婴的产生要怪妈妈,仅仅是由于母亲的教育失误吗,难道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是缺位的吗?

这个问题背后,其实透露了更多中国式家庭教育问题的本质。以及,已经埋藏在我们头脑中的很多观念,这些观念塑造了我们的行为,以至于我们会在自己反对的道路上高歌前进而不知其所止。

观念是最有力量的东西,因为观念必然导致行动。我们对家庭教育的理解,也必然导致我们自己的家庭教育。所以自我认识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其二,有朋友笑言,妻子某种程度上也助长了丈夫巨婴的倾向。那就有意思了,作为丈夫的这个成年人,也还在等待投喂吗?

“巨婴”这个武志红老师发明的词,现在已经很流行了。我这里只是延用而已,加了引号,表示这是引用,不代表认同。

我不喜欢、不认同“巨婴”这个词,有两个原因。一则,很多时候,发明一个说法,会很过瘾,但是这个说法也会导致一种脸谱化和标签化,导致我们对某些事情的简单化理解。

另外,其实婴儿很厉害、很能干,婴儿有非常好的吸收力和学习力,我们养过孩子,就会知道,他每一天都在成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武志红老师用婴儿来比拟不再成长的成年人,这是对婴儿的无理指控。教育界现在都有向孩子学习如何学习的观念,还拿“巨婴”这个词来指责,实在是很对不起婴儿,要向婴儿道歉。

但是呢,在群里的讨论中,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基本的共同认识,就是,所谓的巨婴,大概就是指没有自我,不能承担责任的成年人吧。

那么,这里就有两个问题。一个,之所以是巨婴,那就不分男女。另一个,如果光指男性,那么其实我们有另外的词汇,叫做“妈宝男”。而妈宝男,也是一个被发明的说法,我以前也反对过这种粗暴指责。

后来我想了想,这个问题蕴含的实质还比较复杂,既有原生家庭的问题,也有亲密关系的问题,还有永恒的性别战争问题。

今天聊到哪里就算哪里吧。

没有自我,不能承担责任的人,有男也有女。今天为了表述方便,姑且还是袭用“巨婴”这个不严谨的说法。

巨婴的炼成,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宠物式育儿。就是,爹妈没有把孩子看做一个有独立自我的个体。加上中国式家庭多是威权控制型家庭,导致孩子没有自我,依赖长辈,不能去承担自我的责任,良有以也。

但关键是,巨婴式人格,是一个承上启下式的存在。因为巨婴是被制造的,但同时,巨婴在生理上成熟,会有婚姻,也会有自己的孩子。那么,作为巨婴的一代父母,又能培养出怎么样的孩子呢?我这些年一直讲“父母的觉醒”,就是要在自我身上,克服这个精神控制的延续,让自己变成一个身心健康的独立个体。这才是根本性的问题。

此外,在舆论上来看,对“巨婴”的指责,一般多倾向于男性。我想这里也有误解。因为巨婴本不分男女,但为何男性受到指责更多呢?因为这个问题一般都只反应在家庭教育中,而以中国的现实而言,家庭教育多以母亲为主。这里问题也很复杂。因为承担了育儿的重任,所以一旦身为母亲,出于爱的本能而开始学习,女性觉醒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男人继续躲在女性背后,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这就是那位爸爸问,家里的父亲是个巨婴,跟妻子的投喂有没有关系的原因。

这就要说到第二个问题,关于亲密关系。

年轻时我们不懂爱情,因为各种原因,识人不明,遇人不淑,结婚之后有了孩子。那该怎么办?

很好办,一起成长呗。问题出在哪里呢,就是,一般,一方已经成长了,一方还在原地踏步,这就比较难办了。

双方一起在原地踏步,那也没关系,反正就是两个巨婴彼此指责,最后视为寇雠,大家一起活在烂污泥里好了。

但问题最大就在,一方已经成长,一方还没这个意识,就会有问题。

其实这里有很多细节需要讨论。关键在于,是不是婚姻这个东西,一旦有了那个证,就万世不易了。还有,是不是有了孩子,就必须死气白咧一家三口腻在一起?

这个背后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厘清。当然,我是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也支持那种特别温暖有爱的稳固家庭。但前提在于,这个家里,并不是其中任何一方,必须依附于另一方而存在。

但是中国的社会文化呢,有比较漫长的宗法制度遗留,一般都主张好死不如赖活着。但这个活着,往往充斥着虚伪和将就。人生短暂,一将就,就过去了,挺愧对这有限的一生的。

还有呢,多年媳妇熬成婆,终于有了处于我们的权势掌控之下的下一代,我们可以把自己的遭遇变本加厉加诸孩子其身了。

一则,还是有观念的问题。我年轻时看港台的财经小说,那是1980年代,在香港这样的比较现代化的社会里,一般成功女性,其最后归宿,也仍是嫁作商人妇。当时没感觉,现在想起来,真是唏嘘。过了几十年,看看我们的当下,就是一种现实的回响。

但你看一些现代文明社会,个人的边界意识特别清晰。此外,我有时候看美剧的家庭剧,即便是婚姻,结婚离婚也跟儿戏一般。也不是说他们就不痛苦。我是说,这个婚姻背后,是需要有两个独立的个体的。有结婚育儿的勇气,也有独立的担当。像舒婷那首诗歌《致橡树》,不是凌霄花,也不是牵牛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看来舒婷还是平权的先驱呢。

性别战争是永恒存在的。但好在人类学会了协作。婚姻也是需要协作的,人的结构,不就是相互支撑吗。

但最大的巨婴,就是什么都要最合算的那些人。其实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选择了独立,就要承担独立的风险。选择了蜷缩在长辈的羽翼之下,那也要承担自己不能独立自主的后果。既要安全的子宫,又要任性不必负责,这是最典型的巨婴,也是极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聊到这里,忽然想起今天是五月四日。我总是觉得,100年前,先贤的讨论,一点也不过时。比如,鲁迅提出立人的概念,跟我们今天讨论“巨婴”,就有很多相似点。无非鲁迅多从人文精神的层面讨论,我们好歹有一点点掘进,就是可以在更专业的层面的来讨论立人这个概念。

但须知一点,立人这个概念,鲁迅是在《文化偏执论》里提出的,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这篇文章,发表于1908年,鲁迅时年27岁。而100多年之后,我们仍在起点附近踯躅,也真是醉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