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击沉商船,干翻航母!太平洋双雄之:小鲨鱼级和巴劳鱵级潜艇

 自由自在8888lw 2022-05-04 发布于山东

二战历史中,与潜艇相关的战争占了很大篇幅。狂暴的大西洋中,U型潜艇几乎逼得英国弹尽粮绝,盟军拼尽全力才在激烈的猫捉老鼠游戏中获胜。

广阔的太平洋上,美军潜艇也跟旧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展开浴血厮杀。它们巡逻侦察、封锁港口、破坏海上交通,在1600余次巡逻中以太平洋舰队1.6%的兵力击沉了1113艘(532万吨)商船,占日本商船总吨位的55%。还击沉了包括4艘航母在内的200多艘军舰,占日军作战舰艇总数的三分之一,为太平洋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鲃鱼号海港锚地大战

它们被称为“沉默舰队”,最巅峰时也只有不到4000名军官和46000名士兵,相比威风凛凛的水面舰艇部队,许多事迹被深埋在大海中不为人所知。

其中两大功臣就是小鲨鱼级(Gato class)和巴劳鱵级(Balao class)潜艇。小鲨鱼级1940–1944年建造了77艘;巴劳鱵级为改进型,1942–1946年建造了120艘,二者共同构成了美国潜艇部队的中坚力量。

1、小鲨鱼/猫鲨级潜艇

鼓鱼号SS-228

小鲨鱼级潜艇是一战“舰队潜艇”概念的产物。人们希望这种潜艇能跟随水面舰队一起行动,在前方侦察敌军方位和航向,用鱼雷伺机攻击,为己方主力战列舰决战做好准备。因此需要有大续航力、不低于20节水面航速和强力武器。

美国是潜艇创始国之一,早在19世纪末期就有约翰·霍兰、西蒙·莱克等一大批杰出工程师在积极探索。

1897年5月,56岁的老霍兰经过38年努力,5次迭代升级终于研制出第一艘汽油机与电动机结合的“霍兰6号”潜艇,从此将潜艇带入新时代。他也当之无愧地成为“现代潜艇之父”。

1900年4月,美军花15万美元买下“霍兰6号”潜艇,命名为SS-1号,不久后成立了第一支潜艇部队。

划时代的“霍兰6号”

此后美国潜艇不紧不慢地发展,陆续推出七八种型号进步不大。直到一战爆发,美国潜艇才在惨烈的战争刺激下快速提升。

一战后美军沿着“舰队潜艇”思路继续试验,先后建造了AA-1级(3艘)、V级(9艘)等几艘实验艇,但都不太成功。

直到1940年前后随着科技发展和从鼠海豚级、鲑鱼级、重牙鲷级、河豚级等一系列潜艇上积累的经验,美国才终于拥有渴望已久的、性能完善的舰队潜艇——小鲨鱼级。

AA-1号实验艇

该潜艇全长95米,宽8.31米,水上/水下排水量1549吨/2463吨,比德国IXD型大型远洋潜艇(长87.6米,宽7.5米,水下排水量1799吨)还要大许多。

艇身采用单双混合式壳体结构,首尾鱼雷舱是单壳体,艇身中部有外壳和耐压壳。两层中间可以装载压载水与额外燃料,提高了续航力。

4台大功率柴油机分置于两个水密机舱中,抗损能力大大增强。5400轴马力动力输出驱动潜艇水面最高航速达21节,水下9节。还拥有11000海里大航程,一次出海75天足够从夏威夷到日本跑个来回。

庞大体型也为艇上6名军官、54名水兵提供了其他国家潜艇兵不敢想象的优越生活。空调、冷藏库、洗衣机都是标配,差不多每一位水兵都有自己的床铺。轴心国同行羡慕得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就算大英帝国海军强盛,看看自己的小潜艇也自叹弗如啊。

舒适的环境、充足的后勤可以让官兵们好好休息士气高昂,在战斗中更有效率,同时还提高了艇上机械和电气的可靠性,再次验证了“空调也是战斗力”的正确结论。

不足之处就是体型大下潜速度慢,所以设计师增加了一个快潜水舱,能够让潜艇在45-50秒内由水面潜到潜望镜深度。

1940年9月11日,第一艘鼓鱼号(SS-228)潜艇在缅因州朴茨茅斯海军造船厂铺下龙骨,1941年11月1日服役。随后小鲨鱼号(SS-212)于10月5日在康涅狄格州电动船公司开工,1941年12月31日服役。

到1944年4月最后一艘黄花鱼号(SS-246)服役,电动船公司、马尼托瓦克公司、朴茨茅斯和马雷岛海军造船厂共建造了77艘小鲨鱼级潜艇。其中电动船公司包揽了一半以上的生产任务,为此新建了7个船坞保证速度。

这些尖牙利齿,装备10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4枚鱼雷,1门76毫米甲板炮,1门40毫米博福斯高炮,1门20毫米厄利孔高炮的“鲨鱼”群们,马上就要在太平洋上掀起一场血腥大战。

鼓鱼号前鱼雷舱

马里亚纳海战中,大青花鱼号(SS-218)击沉了服役不到3个月的日本新锐装甲航母大凤号。

日本第一艘重装航母

菲律宾海海战中,竹荚鱼号(SS-224)击沉了妖娆的主力航母翔鹤号。鲃鱼号(SS-220)击沉了云鹰号护航航母,甚至还炸毁了一列满载物资的日本火车!

库页岛东南部的铁路线

海鲫号(SS-227)击沉了爱宕号重巡洋舰,鲦鱼号(SS-247)击沉了摩耶号重巡洋舰……小鲨鱼们个个奋勇当先,打遍日舰无敌手,以骄人的战绩被人们称赞。

20艘潜艇在战斗中损失,1艘重伤报废,其余都平安地度过战争。二战结束后,剩余56艘潜艇中有一些远渡他国,一些改作实验艇和其他用途,一些退役拆解,还有6艘成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

曾经轰轰烈烈功勋满身的鲨鱼群就这样各奔东西,只留下那些传奇令人无限回味。

2、巴劳鱵级

巴劳鱵级是小鲨鱼级的改进型,所以外形、大小都很相似。

弓鳍鱼号SS-287

但是巴劳鱵级的耐压壳和骨架采用更高张力的HTS合金钢制造,钢板厚度由14.3毫米增加到22.2毫米,因此潜深更大。测试深度从90米增加到120米,刺尾鲷号甚至在测试中潜到了187米深海!

巴劳鱵级换装了口径更大的甲板炮,早期型号装备4英寸MK9甲板炮,1944年后换上了火力更强的5英寸MK17甲板炮,比小鲨鱼级的3英寸甲板炮厉害多了。

5英寸25倍径甲板炮

另外,导流罩和指挥塔系统在小鲨鱼级已经优化4次的基础上继续改进,外形更小巧流畅,雷达和潜望镜布局合理,深受船员喜爱。

在战争催化下巴劳鱵级建造数量很多,1942–1946年共建造了120艘,也同样创造了辉煌战绩。和风漫谈原创,禁止抄袭。

射水鱼号(SS-311)击沉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信浓号(72000吨),海狮号(SS-315)击沉了金刚号战列舰,刺尾鱼号(SS-306)则摘取了潜艇总击沉吨位榜冠军。自身有9艘在战斗中损失。

信浓之死

战后随着德国XXI型潜艇技术在各国普及推广,巴劳鱵级潜艇也迅速变得过时。与小鲨鱼级相同,111艘幸存潜艇中也是一部分升级改造,一部分转售外国,其余的退役处理。

这两级优秀潜艇撑起了美国二战潜艇部队的大半个天空,它们与众多潜艇官兵一起迎着朝阳战斗,一起在暗夜中潜行,在波涛与烈焰中相互依偎相互支持,终于成为太平洋上不朽的传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