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长记录201丨从来没有想过疫情会离我这么近。

 给唯一的你 2022-05-04 发布于湖南

我们的第201篇成长记录:

从来没想过疫情会离我这么近

突然接到通知,做完第三轮核酸后,宿舍就只准进不准出了。巨大的不真实感和漫无目的地恐慌一下子席卷了我们。

“原来疫情离我们可以这么近。”但其实从三月开始,疫情就已经开始慢慢扩大侵蚀我们的城市了。我们能做的就是管好自己,积极应对。

前段时间,3月5日恰好是周末,是我爷爷的七十五岁大寿。我想既然是没有课的周末,回去给爷爷过个生日,爷爷应该会很开心。我这样想着,也确实这样做了。于是在没有和老师请假的情况下,我回到了怀化,陪爷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寿宴。然后在3月6日下午赶回了长沙。

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于是我心安理得地保持着缄默。 但当我看见自己的健康码一瞬间变成黄色,在手机上不停收到辅导员,社区工作人员等的一条条提醒信息的时候,这种自大的想法瞬间消失了。

我突然清醒过来,突然意识到自己闯祸了。我完全没想过,在这短短的48小时之内,我有多少次可能会与肆虐全球的病毒擦肩而过,然后浑然不知地把病毒带到我的母校,带到长沙,给多少人带来不便和危险。

这次虽然有惊无险地变回了绿码,没有扩大影响,但我还是心有余悸。这几天自己不仅为此提心吊胆,而且还要几番波折去做三天两次核酸,再加上没有绿码,简直就是寸步难行。

我很深刻地体会到,防疫是一件多么严肃和重要的事情

师大国护队成员正在维持秩序

我更加没想到的是,我出生长大的这个小城市,怀化,有一天也会被病毒席卷。上周,家里突然发消息告诉我:封城了,有确诊病例。我本来压根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疫情就是新闻上的数字、手机上的推送,离我们应该很远吧

但随后发来的被感染者的活动轨迹,让我突然发现:这次是真的严重了。

疫情随时随地都能侵蚀到我身边

看着新闻里面一个个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名,我甚至能在脑海里把她走过的街道不差一分一毫地复制出来。新闻里报道的的确是我生活了十多年的小城——怀化,的确就是我的家人现在正处于被疫情感染的风险之下。

师大全员核酸现场

冷汗冒了全身

思绪不由得拉回到过去。我想起高三那个时候的我们对于疫情的实感好像也并不强烈。我只是清楚地记得,那是2020年1月19日。学校已经放假了,但班主任还组织高三的我们在学校进行自测。

上午刚测完数学,还在恍惚自己刚刚哪道题没做出来,老师却突然说要我们回家,还着重强调我们路上一定不要逗留,赶紧回家。然后发下了我从未见过的“试卷潮”。还没来得及细想怎么这次这么多作业,就被赶回了家。那天很冷,下着一点小雨。我趁着时间还早,就一个人慢慢步行回家。

等到了家听家里人说了我才后知后觉地知道:

就在学校对面的小区,有了三例确诊病例

医护人员正在工作

那也是我距离疫情最近的时刻,只不过当时的懵懂无知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危险的真实感。随后就开始了将近三个月的网课生活。那段日子每天都在四方的卧室里一天天听着病例疯长的新闻,一边还要面对这电子屏幕上数码组成的老师的脸和题目,对付日渐逼近的高考。

我想每一位20级的同学应该都和我一样,那是一段不管什么时候回想起来都是令人叹息的孤军奋战的岁月。还好,在那三例确诊后怀化并没有大范围传染。所以虽然形势严峻,那段时间也并没有到封城的地步;还好,我们也都挺过来了,平安地高考,顺利地考上大学。

这次也一定会挺过去的。

不管是怀化,还是长沙,还是我们的中国

防控隔离、全院核酸、封城、彻查健康码场所码每一项雷厉风行的举措;医护人员,疾控中心,各单位各政府,包括高校同学志愿者,每一个人的积极配合,努力工作。全部叠在一起,筑起了只属于中国人防控疫情最有力的墙,这让我有理由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被战胜。

只要心“怀”不惧,便能“”险为夷。

BeTheOne Saying:

尽管抗疫压力陡然增大,但没有任何一个人在抱怨。如果要做核酸,我们就去做;如果要封宿舍,那我们就不出门;如果要线上上课,那我们就做好准备。

政府,社区,学校,老师都站在我们的身后,齐心协力,一起抗疫。只要积极配合,安心等待,做好当下我们应该做的,需要做的事情。

那么我相信,摘下口罩呼吸的那一天就会到来。

  今日作者

邓子俊

编辑丨刘嘉怡

配图丨唯一老师、刘嘉怡、彭玲丽

配乐丨周深——有一件美好的事情将要发生

审核丨唯一老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