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王朝

 zqbxi 2022-05-04 发布于江西

       四大文明古国中分别从古中国和古印度发展下来的中、印两国分别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数量第一和第二的国家,两个国家都是世界发展中国家中的耀眼明珠,同属金砖四国,又是近邻关系。很多人都会把两国家的现在、过去和未来进行对比,今天我们来对比一下两国的过去。古印度文明璀璨,产生了较多盛极一时的王朝,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而古中国和它们同时期的分别是战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我们就分别将孔雀王朝和战国时期、笈多王朝和南北朝时期从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进行对比。

  

古印度的孔雀王朝时期VS古中国的东周战国时期

古印度初期是一种松散的城邦状态,亚历山大正是看到这一点,才把当时的古印度视为盘中餐,他把古印度当时的联军统帅波拉斯俘虏再放还后,古印度北部地区基本都选择臣服于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去世后,帝国分崩离析,古印度的贵族月护王得以横空出世,在打败亚历山大帝国的驻军和亲亚历山大帝国的诸多城邦后建立了孔雀王朝。它在从公元前322年到公元前185年共137年的时间里给古印度的历史添上了最为灿烂的颜色。这个时间段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古中国是处于东周战国时期。

1、孔雀王朝和东周战国的经济对比

孔雀王朝:以农业经济为主、工商业经济为辅。农业上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保证田地的灌溉所需,并出台各种政策保护农业的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源;工商业上把盐、铁、酒等收归国有,由国家统一进行经营和管理,并推行各种货币来加快商品流通的速度,推动工商业经济快速发展。

东周战国:以农业为主、工商业为辅。农业上以战国七雄为主的各诸侯国大力开垦土地、兴修水利(如:秦国的都江堰和魏国的西门渠等),土地逐步形成私有制(产生大量的自耕农,保证了生产积极性),提倡精耕细作(保证粮食的高产);工商业上减少官方干预,鼓励市场经济,产生大量的富商阶层(如:吕不韦、郭纵等),推行货币带动经济发展,黄金白银开始作为货币流通,保证了金融秩序的健康发展。

  

  

孔雀王朝疆域图

2、孔雀王朝和东周战国的文化对比

孔雀王朝:婆罗门文化再次兴起,产生大量的神学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宗教法典,对当时印度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乃至言行举止上都有深刻影响。婆罗门文化是一种等级分立严重的宗教文化,将印度人分为三六九等,同时大力压制女性的社会地位。同时,佛教文化也大兴,王朝的建立者月护王和光大者阿育王最后都皈依了佛教,并且在国内兴建佛教建筑、组织佛教人员编纂佛经,大力弘扬佛教的慈悲精神。

东周战国:承续了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大潮,主流的儒家提倡以礼治国,法家提倡以法治国,道家提倡无为而治,墨家提倡兼爱非攻,主流之外的兵家和纵横家们也纷纷活跃在这个大舞台上,它们各自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这个时期涌现出大批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军事家,如庄子、韩非子、孙膑和屈原等,同时还在各种领域内产生了大量鸿篇巨著,如《孙膑兵法》、《庄子》和《韩非子》等。

孔雀王朝信仰佛陀

3、孔雀王朝和东周战国的军事对比

孔雀王朝:军队组成复杂,有类似明朝军户的祖传军队、雇佣军队、地方诸侯掌握的地方军队和手工业从业人员组成的后勤服务军队等。军种较为齐全,拥有战车兵、战象兵、骑兵、步兵和辅助兵。武器装备种类较多,有各种长度的长矛、锋利的刀剑、轻便的防护盾、威力较小的弹弓和射程一般的弓箭。军队规模较大,鼎盛时期可以动员60万的大军。

东周战国:军队主要由各诸侯国掌握,主要通过征兵制和募兵制来保证兵源,募兵制下招募的士兵可称为职业军人,需要经过严格选拔和长时间的军事训练。军种和军种之间的协同作战发展较快,骑兵从一种配合兵种发展成具有威慑力的单独兵种,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的赵国骑兵,能够将强大的匈奴骑兵打得落花流水。武器装备分类清晰,近程有刀、剑、戈、戟、矛,远程有弩、弓箭,防护有各种铠甲和大、小盾。军队规模分诸侯国,强大的诸如秦国、赵国都能动员五六十万军队,仅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秦国就坑杀了赵国40万降卒。

4、孔雀王朝和东周战国的综合对比

二者对于经济都很重视,但是孔雀王朝的社会性质是一种奴隶社会,而战国已发展到封建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制度给经济发展的优势是不言自明的。文化上,孔雀王朝主要是一种唯心的宗教文化,而战国是一种务实的经世文化。军事上,孔雀王朝武器装备不如战国,战国有射程极大的弩,战术思想不如战国,军队规模只能和战国中的一个诸侯国持平。故而孔雀王朝弱于战国!

杀气腾腾的战国军队

古印度的笈多王朝时期VS古中国的南北朝时期

印度史上为数不多的有为帝王—阿育王去世之后,古印度再次发生分裂。中亚地区的大月氏人得以征服古印度北部。贵霜帝国在和波斯帝国战争失败后迅速衰落,给了印度北部的一个小城主室利笈多发展的机会,他吞并了周围很多小城邦,他的儿子在此基础上兼并了更多的城邦,建立了笈多王朝。笈多王朝从公元320年到公元540年共220年的时间里主要对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

1、笈多王朝和南北朝的经济对比

笈多王朝:农业上,重视水利工程建设,推广和普及铁制农业生产工具,犁、铲子、镰刀、锄头都基本实现全民使用,拥有施肥、轮作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工商业上,鼓励丝织业发展,丝织品能够出口,重视海洋商业经济发展,加大造船业投入,积极与东西方进行海洋贸易。

南北朝:农业上,南方产生了大庄园经济,有点类似美国南北战争前南方的那种经济模式。工商业上官方设置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和发展丝织业经济,同时南方和北方在瓷器业上各自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链,南方有青瓷,北方有白瓷。

2、笈多王朝和南北朝的文化对比

笈多王朝:王朝初期盛行婆罗门教,中后期佛教开始大兴,不管是婆罗门还是佛教,王朝始终笼罩在宗教文化的氛围之中,导致一些和宗教文化相冲突的文化很难发展,宗教是一种很唯心的文化,虽然对于社会道德和社会意志的建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如果宗教文化在一个王朝的思想文化中占据主导的话,或许会让这个王朝的统治更加稳定,但是对于整个王朝的社会发展绝对是有阻碍的。

南北朝:此时期战乱频发,时人的思想上没有紧箍咒,各种思潮自由的奔放着。关于入世的政治哲学,关于出世的人生哲学,关于宗教信仰的佛教和道教都像是百花齐放一般。这种氛围体现在文学方面就是一种个性文学,时人不受崇古思想制约,敢于对前人的思想和著作进行评价和总结,以期得出更合时宜的思想总结,如《文选》和《文心雕龙》等。

令人畏惧的象兵

3、笈多王朝和南北朝的军事对比

笈多王朝:兵制和孔雀王朝类似,兵员素质参差不齐。军种上主要是一些军队主要偏重步兵和弓箭手,也拥有少量的骑兵、战象兵和战车兵。武器装备上,侧重发展远程兵器,有射程较远的长弓,甚至还制造出了钢弓,但是钢弓普及度不高,只是一些贵族将军能用。军队规模上,鼎盛时期能动员出50万左右的大军。

南北朝时期: 兵制有征兵制、募兵制,甚至还出现了府兵制,充分保证了兵源和兵员素质。军种上主要以骑兵和步兵为主,同时还拥有较大规模的远程兵。武器装备上有百炼刀等钢制武器,并且普及度较高。军队规模上,仅北魏在和南梁进行的一次局部战争中就动员了40万大军。

4、笈多王朝和南北朝的综合对比

笈多王朝本质上依然处于奴隶社会,只是在王朝后期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初期,而南北朝时期拥有成熟的封建社会制度,这种制度的优势在农业上体现出的单《齐民要术》一本农业著作就很淋漓尽致。文化上,笈多王朝始终沉浸在宗教文化中不可自拔,而南北朝时期虽也崇仰宗教文化,但是神权远远不到凌驾于政权之上的地步。军事上,南北朝时期单一个北魏,在兵制、军种、武器装备等方面就胜于笈多王朝。故而笈多王朝时期弱于南北朝时期。

气势如虹的北魏军队

结语: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是古印度史上统一程度较高的王朝,也是让印度人很是自豪的王朝。战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都是古中国比较纷乱的时期。一边是最盛的时期,一边是最动乱的时期,对比出来的结果却是古中国的动乱时期都可以完胜古印度最盛的时期。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得出如此结论,古印度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弱于古中国!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对比中会发现古中国的分合周期较短,而古印度的周期却长的难以想象!一个没有凝聚力的古印度文明和拥有强大凝聚力的古中国文明对比,有这样的结果自是情理之中!

说到印度很多人或许会想到什么呢?其实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的,但是问题不大的,小编想到的就是阿三,恒河水治百病,但是其实这些也都比较片面了,真正的印度也还是有很长的历史的,今天我们就简单的来说说印度王朝吧,看看印度这一块神奇的土地到底有着什么的过去,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

印度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概念,它是一个地理概念,历史上在印度一个地理概念内建立的王朝,有的时候没有全部涵盖今天印度国家的所有领土,有的大大超越了今天印度的范围。

  

  

1、孔雀王朝

(出身刹帝利贵族的青年旃陀罗笈多建立,时间是大约公元前324年公元约前185年),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孔雀王朝,基本统一了印度地区,期间佛教发展迅速,第三代国王阿育王最为著名,为中国人普遍知晓。

孔雀王朝君主世糸一览表
月护王(旃陀罗笈多):公元前322年-公元前298年
宾头娑罗: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72年
阿育王(阿输迦):公元前268年-公元前232年
达沙拉沙: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24年
三钵罗底:公元前224年-公元前215年
舍利输迦:公元前215年-公 前202年
提婆伐摩: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95年
萨塔陀拉:公元前195年-公元前187年
巨车王:公元前187年

2、巽伽王朝

约公元前187年, 孔雀王朝的将军布舍耶密多罗弑君篡位,建立巽伽王朝,因他属巽伽族,故名,大力支持婆罗门教,反对佛教,大量佛教寺院被毁。公元前75 年被末帝被大臣杀害,王朝灭亡。

3、甘婆王朝

约前75年(一说约前73年),巽加王朝发生宫廷政变,巽伽王朝末王(提婆菩提)为一女奴所杀,出身婆罗门的伐苏迪跋(即婆薮提婆,属甘婆族)夺得王位,建立甘婆王朝,甘婆王朝是一个苟安于一隅的小朝廷。它的领土只有摩揭陀的附近地区,信奉婆罗门教,只存在45年,此后北印度政治一片模糊。

4、3世纪到5世纪,200多年间中,印度地区王朝政权交错,出于黑暗和混乱时期

4.1、200-250年,贵霜王朝,又称“萨卡”王朝,由迦腻色迦创建,一直延续到中世纪。250年,这个王朝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创伤,不过在混乱中,贵霜国王和他们的总督仍然统治着旁遮普、拉杰布塔纳和信德地区,这些位于东部和东南部地区的印度小国家之间继续处于分裂状态,彼此之间的战争持续不断。

贵霜王朝世糸一览表
赫拉欧斯(1年~30年)
丘就却(30年~80年),首位贵霜皇帝(45年~77年)
阎高珍(80年~105年)“无名王”索特尔·麦格斯(意为“伟大的救世主”)
阎膏珍(105年~127年)
迦腻色伽一世(127年~147年)
婆湿色伽(151年~155年)
胡毗色伽(155年~187年)
韦苏提婆一世(191年~最少至230年),贵霜王朝最后一个君主
迦腻色伽二世(226年~240年)
Vashishka(240年~250年)
迦腻色伽三世(255年~275年)
韦苏提婆二世(290年~310年)
Chhu(310年?~325年?)
ShakaI(325年~345年)
Kipunada(350年~375年)

4.2、约230年,安得拉王朝灭亡,印度半岛南端古老的安得拉王朝灭亡,取而代之的是活跃的帕拉瓦家族。新的帕拉瓦-安得拉王朝开始试探性地对外扩张,它的扩张范围东到德干高原、北至恒河,在东南方则向泰米尔人居住的地区扩张。

4.3、约300年,摩揭陀国复兴,古老的华氏城的一位新统治者开始复兴摩揭陀国,多次在恒河流域取得霸主地位,320年,建立起笈多王朝。

4.4、330-375年,萨姆陀罗笈多统治期,萨姆陀罗笈多征服了德干的北部大部分地区,占据了拉耶普塔那以及恒河口西南部的东海岸地区。在这过程中,他征服了安得拉的帕拉瓦国王,还控制了尼泊尔、阿斯萨姆和旁遮晋,以及犍陀罗邻近地区。实际统治区并不比阿育王小,但国内出现了一些封建割据的诸侯国。

笈多王朝世糸一览表
室利笈多(240年—290年)
迦多铎卡伽(290年—305年)
旃陀罗·笈多一世(305年—335年)
沙摩陀罗·笈多(335年—380年)
旃陀罗·笈多二世(380年—413年)
鸠摩罗·笈多一世(415年—455年)
塞建陀·笈多(455年—467年)
鸠摩罗·笈多二世(467年—477年)
补卢·笈多(477年—496年)
旃陀罗·笈多三世(496年—500年)
佛陀·笈多(500年—515年)
那罗僧河·笈多(515年—530年)
鸠摩罗·笈多三世(530年—540年)
毗湿奴·笈多(540年—550年)

4.5、350年,帕拉瓦·安得拉霸权的中断,笈多的失败,严重地削弱了帕拉瓦权力的增长,结果德干当地的公国逐步强大起来。其中好战的是法卡塔卡王朝,统治着那格浦尔南部地区。

4.6、375-413年,旃陀罗笈多二世统治期,王朝发展到了顶峰,他击败了旁遮昔的萨卡人诸王,历史上称他为“超日王”,是征服萨卡人的传奇式人物。他还吞并了马尔瓦、萨乌拉什特拉和古吉拉特等地区。在他的英明领导下,印度斯坦的艺术、文学和自然知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

5、布舍菩地王朝

在6世纪的时候,布舍菩地王朝上线,建于德里附近

戒日王朝世糸一览表
戒日王(606~约647在位)
ps:戒日王死后,王子纷争,相阿罗那顺将王子们杀光后夺位,该王朝一世而终。

6、褐利沙帝国王朝

褐利沙帝国,统治北印度的王朝,封建制度最后确立

7、8世纪混乱王朝

8世纪的印度,混乱,缺乏有效记载,大致属属于拉起普特时期,存在一个发源于今孟加拉的波罗王朝。南部存在着朱罗王朝即中国古籍中的注辇国,八世纪仍然占据着南印度倭玛亚王朝侵入印度北部。一直延续到9世纪。

8、德里苏丹国 伊斯兰教封建国家,共有5个王朝

8.1、奴隶王朝 最初管辖印度半岛北部,建都德里,为印度穆斯林王朝建都之始。

奴隶王朝世糸一览表
库特卜-乌德-丁·艾巴克(Qutb-ud-din Aibak,1206–1210),(穆伊兹-乌德-丁·穆罕默德·古里的奴隶)
阿拉姆沙(Aram Shah,1210–1211)
沙姆斯-乌德-丁·伊勒图特米什(Shams-ud-din Iltutmish,1211–1236)(奴隶)
鲁克-乌德-丁·菲鲁兹(Rukn-ud-din Firuz,1236)
拉齐娅-乌德-丁·苏丹娜(Raziyyat-ud-din Sultana,1236–1240)
穆伊兹-乌德-丁·巴拉姆(Muiz-ud-din Bahram,1240–1242)
阿拉-乌德-丁·马苏德(Ala-ud-din Masud,1242–1246)
纳希尔-乌德-丁·马茂德(Nasir-ud-din Mahmud,1246–1266)
吉亚斯-乌德-丁·巴勒班(Ghiyas-ud-din Balban,1266–1287)
穆伊兹-乌德-丁·凯库巴德(Muiz-ud-din Qaiqabad,1287–1290)

8.2、卡尔吉王朝 创建者为菲鲁兹·卡尔吉。菲鲁兹本为奴隶王朝的一名将领﹐于1290年取代了当时的奴隶王朝苏丹。

卡尔吉王朝世糸一览表
1贾拉尔丁·菲鲁兹·卡尔吉(1290~1296)
  
2鲁肯丁·伊卜拉欣(1296)
  
3阿拉丁(1296~1316)
  
4希哈布丁·奥马尔(1316)
  
5穆巴拉克(1316~1320)

8.3、图格鲁克王朝 (1320年—1413年)是德里苏丹国第三个王朝﹐其创建者为加兹·图格鲁克,图格鲁克王朝在苏丹穆罕默德·本·图格鲁克时期达到鼎盛,在位其间发动了4次南征﹐并占领了差不多整个南印度地区。

图格鲁克王朝世糸一览表
1吉亚斯丁·图格鲁克(1320~1325)
  
2穆罕默德·本·图格鲁克(1325~1351)
  
3菲鲁兹·沙(1351~1388)
  
4吉亚斯丁二世(1388~1389)
  
5阿布·巴克尔·沙(1389~1390)
  
6纳希尔丁·穆罕默德(1390~1394)
  
7阿拉丁(1394)
  
8纳希尔丁·马赫穆德·沙(1394—1413)

8.4、赛义德王朝 德里苏丹国第四代王朝(1414~1451),创建者为原旁遮普总督黑兹尔汗。因其家族自称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故称赛义德王朝。

赛义德王朝世糸表
1黑兹尔汗·赛义德(1414~1421)
  
2穆仪兹丁·穆巴拉克(1421~1434)
  
3法里德汗·穆罕默德·沙(1434~1445)
  
4阿拉丁·阿拉姆·沙(1445~1451)


8.5、罗第王朝/洛迪王朝 (1451-1526),是德里苏丹国第五个王朝﹐其创建者为巴赫鲁尔.罗第。巴赫鲁尔·罗第原为赛义德王朝信德总督。

洛迪王朝世糸一览表  
1巴赫鲁勒·洛迪(1451~1489)  
2希坎达尔·洛迪(1489~1517)  
3伊卜拉欣·洛迪(1517~1526)

1451年﹐巴赫鲁尔夺取了德里﹐成立了罗第王朝,1526年﹐莫卧儿帝国攻入德里﹐罗第王朝灭亡。

9、莫卧儿王朝

是突厥化的蒙古人,蒙古人的帝国帖木儿帝国崩溃后,皇室后裔巴布尔在印度建立的封建专制王朝,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南亚次大陆以及阿富汗等。第五代国王沙杰汗为其宠妃修建了享誉世界的泰姬陵。

莫卧儿王朝世系表
六大帝:
巴布尔1526—1530年
胡马雍1530—1556年
阿克巴1556—1605年
贾汉吉尔1605—1627年
沙贾汗1627—1658年
奥朗则布1658—1707年
后期莫卧儿:
巴哈杜尔·沙1707—1713年
查汗杰达尔·沙1712—1713年
法鲁赫·西亚尔1713—1719年
拉菲·乌德·道拉1719年
穆罕默德·易卜拉欣1720年
穆罕默德·沙1719—1748年
艾哈默德1748—1754年
阿拉姆吉尔二世1754—1759年
沙·阿拉姆二世1759—1806年
阿克巴二世1806—1837年
巴哈杜尔·沙二世1837—1857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