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个性邮集自题诗

 木讷叟斋 2022-05-04 发布于四川

喜见邮集初成

传邮系国脉,集邮悦吾心。

尺牍藏日月,方寸纳乾坤。

荟萃博物志,盈缩家国情。

了却平生愿,不辞白发生。

自己动手制作个性化分类邮集(邮册),历时四年多,如今陆续成卷,蔚然可观。夙愿得偿,书斋又添新品类,木讷斋主人喜不自禁,乐吟于江安河畔。


我从五六岁起就喜欢上了邮票。那时还称不上“集邮”,只是从旧信封上撕下花花绿绿的“大邮票”,夹在书本里保存起来,就像保存糖纸、烟茗、火花一样对待。上小学了,从《少年报》上知道了“集邮”一词,懂得了一些基础知识。比如,旧邮票不能从信封上直接撕下来,要剪下、清水浸泡自然脱层、用干净毛笔刷净背面、再用纸张吸干水等等。

集邮册,是我小时候向往追求的一件奢侈品。记得上小学五六年级时,我曾经按照《少年报》介绍的方法,自己动手,用硬纸板、旧日记本封皮、玻璃糖纸、浆糊等等材料,做了一本相当粗糙但又有些像模像样的“集邮册”。我把这本插满邮票的“集邮册”拿到班上去炫耀,引起一帮同学的好奇欣赏。上课铃响了,邻座的张胜年同学没看够,要拿过去,我不让。因为我怕他上课时拿来看会被老师收缴去了。那可是我的身家宝贝啊!谁知这位张同学不松手,我俩就争夺起来。这时班主任熊老师已经到了教室门口。看见我们俩在争抢东西,她就在门口停下不进教室,我俩却依然互不相让,熊老师见状转身便走了。这时教室里一片哗然,我俩成了众矢之的。张同学终于松了手,我把宝贝邮册收进书包。教室安静下来,老师又才回来上课。课后,我去办公室向老师作了深刻检讨(张同学也一样)。此事终身难忘。

这本“集邮册”用了几年后坏了。上中学时,每当走进解放路的那家全城最大的文具店,看到玻璃柜里摆放的正规集邮册,总有一种“垂涎欲滴”的感觉。但是哪有“财力”呢?收集的邮票就夹在两三个好一点日记本里保存。后来下乡插队、招工进厂、恢复高考后上大学,这些夹邮票的本子都放在家里仔细收存。直到1989年左右,工作和家庭生活都安定下来,我又重拾“集邮”,开始买正规集邮册——那种固定式的插票册。好像第一本集邮册就在解放路的文具店里买的,有点小贵,还是我夫人付的款。过了十多年,这种册子的毛病出来了——纸质的册页发黄,插放的邮票都受到影响。于是,又改用塑料基底的活页式插票册,如“殷氏”之类。

大约七八年前,我又开始了“自制”邮册。主要原因是,流行的主流邮册式样,如活页插票册、“年册”、“定位册”等,都不能满足我的“口味”。

我对邮票的喜爱,从小就冲着它们花花绿绿图案所蕴含的知识背景去的。邮政部门发行的“邮票年册”,把背景知识和邮票汇集一体,比较合我的口味。但是,“年册”是按发行顺序排布邮票,如果要欣赏某一类型、某一系列的邮票,比如水浒、三国系列,就得去翻好几本册子。等你把它们一一翻出来,欣赏的情绪恐怕早就没了。也就是说,这种“年册”不利于分类整理,不利于欣赏。何况“年册”体量臃肿,长期收存占用空间大。更别说里面插的都是些“裸票”。

“定位册”,比“年册”简洁,也方便,买来就可用。但是,预留的插票位置是按照“裸票”设计的,那些带有色标、厂铭等边纸的邮票就不好插进去。而且,它也是按发行顺序排列邮票,不能分类整理,何况还没有附注背景知识的位置。因此,“定位册”我也只好“忍痛割爱”了。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剩下只有一条路——自己动手DIY!参考了网上一些邮友自制邮册的经验,我踏上了自制邮集(邮册)的漫漫路程。2014年,试做的“十大名花”邮集完工了,自我感觉良好,便一发不可收拾。几年下来,陆续制作了生态、风光、文学、艺术、民俗等几大“卷”,洋洋大观,让我颇为兴奋。于是,我把它们称之为我的“个性化分类邮集”,并吟得五言诗一首,印制在每卷的扉页上,以资纪念。

 

  下面,请各位欣赏“木讷斋邮集”的几个册页。

江山多娇——祖国边陲风光

三山——黄山、庐山、雁荡山

十大名花——梅花

十大名花——牡丹

花草——兜兰

古典名著——金陵十二钗

古典名著——聊斋志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