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00,走进现代(一)

 阿里山图书馆 2022-05-04 发布于北京
走进现代

这一次

但愿我们能明白

什么是古典音乐

图片

斯特拉文斯基 Scene 3 : The Moor's Room天之籁音乐 - 音乐大典—理查.施特劳斯、斯特拉文斯基、杜卡斯作品选

音乐发展与社会变迁紧密相连,这种变化涉及音乐的创作者、创作目的、以及创作地点等诸多方面。当教会和宫廷主宰的封建社会让位于现代商业化城市生活后,音乐地位自然有所不同,人们喜爱的音乐类型也必然会随之改变。歌剧院和音乐厅兴起,观众蜂拥而至,这些都标志着一种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廷或中世纪的修道院截然不同的音乐环境。音乐生活的变化虽然属于外在,比如音乐建筑、乐器、音乐会、音像出版物等;但音乐风格和语言的发展却直指内心世界,所谓划时代的改变其实并不局限于政治变迁或技术进步,也可能是思想信念、感知体系的变化。在音乐、艺术和文学等领域,表达方式的转变既反映人类艺术感受力的变化,也是种为了适应不停变化的世界而进行的虚构实验。

这种转变在20世纪尤为明显。这一时期的音乐,有时似乎直接反映人们应接不暇的世事变迁,比如各种价值观念的碰撞、非理性焦虑与超理性逻辑混战,甚至是武力和暴力;有时又似乎描绘一个完全不同于现世的彼岸,永恒不变、光芒四射,且精致梦幻;有时甚至会怀旧复古,不过多数时候是面向未来。以上所有元素都是20世纪音乐的一部分,既代表不同作曲风格,又可能出现在同一部作品中。这种音乐多样性正是现代社会复杂性和矛盾性的体现。

或许这正是20世纪的音乐令人难以理解,甚至令古典音乐爱好者都心生畏惧、望而却步的原因。许多听众对早期音乐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对同时代音乐的了解,以至于离他们最近的音乐反而听起来最陌生。虽然人们不可穿越回18世纪,身着当时的衣服,用伊丽莎白时代的语言交谈,或用维多利亚时代的技术;却很容易理解莫扎特、伯德、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新技术带来了完全现代化的生活,可人们却更喜欢曾祖父母在儿时耳闻目睹的音乐和艺术。这种现象值得思考。

图片

甚至就连“现代音乐”这个词似乎都带着贬义。对不少古典音乐爱好者来说,“现代音乐”就等于缺少感情、难以领略的作品。这种音乐有时过于恣意放纵,有时又特别拘谨死板,喜欢使用反常规不协和音和咄咄逼人的表达方式,缺少形式感和方向感。简而言之,许多现代音乐似乎缺乏“音乐性”,就像许多现代绘画作品好像握弃常规绘画技法一样。更有甚者,在许多听众看来,艺术最基本的义务是表达和交流,可现代作曲家似乎忽视了这一点。20世纪的艺术和音乐很容易就被归为某种主义的产物,比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无调性主义、序列主义、新古典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这也是作曲家和艺术家因过度执迷于开创先河而遭受诟病的原因之一。到底应该如何理解现代音乐?为什么音乐发展到现代成为这个样子?在这趟路程的终段,我们讨论这个话题。

图片

有些关于现代音乐的著述会暗示读者,在音乐语言发展中存在某种必然性。也就是说,音乐发展的内在逻辑决定了无调性音乐或高度抽象的作曲方法之类是个必然结果。这种论述方式的弊端在于,它暗指音乐的趣味或意义完全取决于音乐技术的应用。但创作音乐的技术包括作曲和表演,与聆听音乐的美感意趣其实相去甚远。如果说现代音乐艰深、复杂、门槛高,(其中有一些确实如此)。那么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技术层面分析,而是真正理解这种音乐背后的体验和表达需求。一部现代音乐作品,或者说任何一部音乐作品,其意义都不在于它的创作方式,而是它到底是什么,要表达什么,又是如何表达的。

编/茶茶斑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