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35岁新四军巨头,交完党费后却举枪自尽,唯一儿子后成国家栋梁

 冬不拉拉 2022-05-04 发布于安徽

  “万里长征有何难?中原百战又等闲。驰骋潇湘翻浊浪,纵横云贵等弹丸。金沙大渡征云暖,草地雪山杀气寒。最喜腊子口外月,夜辞茫荒笑开颜”。

  这首诗字间里透露出对长征所有艰险苦难的藐视,也充满了对革命美好前景的期望,如果有印象的话,你还会觉得此诗文与毛主席的《七律·长征》有些相似,其实这篇诗文就是作者长征途中,在读完主席创作的《长征》后的有感而发。

  值得一提的是,诗文作者也非常受到主席的欣赏。当年新四军成立时,政治部主任一职迟迟没有合适的人选,主席了解后,专门向项英推荐了此人,这位文武兼备的革命先辈就是袁国平。

图片

  求学之路

  从袁国平的这篇诗作来看,此人才学的确不一般。其实袁国平是黄埔四期毕业,之前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不论是在当时那个年代,还是在红军将领中,都算是一位才子了。

  不过袁国平是穷苦人家出身,袁家祖辈都以务农为生,祖辈上不要说当官,就连个秀才也没有,他父亲这一生也是吃尽没有文化的苦。袁国平从小聪慧过人,父亲立下誓言,就是砸锅卖铁,全家人饿肚子,也要供出一个读书人。

  步入学堂的袁国平心里十分清楚这求学机会的来之不易,他勤奋读书,不浪费一点光阴,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不过他从高等小学毕业时,家里实在是再没有能力供他了。

图片

  但天无绝人之路,通过好友袁国平了解到,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在宝庆府有四个公费生的名额,这可是袁国平继续学业的唯一机会。朋友们都觉得以袁国平的学识非常有希望,他自己也觉得不妨一试,但要尽全力。

  多年的苦读给他带来胜利的果实,袁国平顺利通过考核,成为一师的公费生。

  一师是湖南最优秀的高等学府,走出的名人众多,陈天华、蔡和森、何叔衡、李维汉等革命先驱可都是袁国平的师兄。当时新文化运动的思潮也传播到湖南,一师可是最早引入这股思潮的学府,入学之后的袁国平,不仅受到进步思想的洗礼,也接受革命思想的启蒙教育。

  剧作家田汉就曾是一师的教员,也是袁国平的老师,他对品学兼优的袁国平非常赏识,后来袁国平毕业后,就是田汉邀请他赶赴上海,加入了“南国社”,投入到革命事业中。

  一年后立志从军报国的袁国平考入黄埔四期政治课,短短数月他的军事素养、革命理论得到大幅度提升。

  转眼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刚刚走进黄埔校园的柔弱书生,已经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红军高级将领。

图片

  平民出身的红军名将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时,袁国平是红一方面政治部副主任兼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红军即将踏上征途,不知要面临多少恶战、险仗,炮兵的作用非常重要。但炮兵缺乏运输工具,还要跋山涉水,参加长征将要面临巨大困难。

  袁国平了解这一切后,深入炮兵部队,给大家做宣传,动员大家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也尽可能为大家解决问题,长征初期,跟随的炮兵部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人民炮兵成长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前三道封锁线顺利通过后,敌人又在湘江建立第四道封锁线,为了穿过湘江天线,袁国平亲自率领红十团,跟随红一军团控制了界首渡河点,架起浮桥。湘江一战,是长征中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役,经此战,中央红军由8.6万人锐减到不足3万。

图片

  袁国平是政工干部,长征中只要有重要战役,他就给部队作动员,作报告,经过鼓舞的红军官兵激情高昂,战斗力大增。而到了新的地区,他会组织工作队,深入群众宣传我党政策,同时发动群众开展农民运动,不仅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红军的兵员和物资也可以得到补充。

  红军数次反围剿和长征中的经历,证明袁国平是一位忠于党,能力出众的优秀革命者,因工作关系,令主席不仅了解他,还对他的能力赞赏有加,所以抗战初期,将他推荐给项英担任政治部主任。

  上任之后,袁主任针对新四军基层官兵对抗日信心不足的现状,分赴多地,对各部新四军官兵进行鼓舞宣传。

  袁国平口才一流,阅历丰富,还是高材生,最主要他也是贫民出身,非常了解战士们的内心想法,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将战士们心中的不自信、悲观情感一扫而空,只剩下雷鸣般的掌声。

图片

  建国后,有一次陈毅见到袁国平之子袁振威,对他讲:“你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鼓动宣传家,非常有才华,就连《新四军军歌》也是在他主持下集体创作的。”

  但令人叹息的是,如此一位优秀革命者,却没有看到抗战胜利那一天。

  英雄殉国

  1941年1月,北上的新四军军部在皖南地区遭遇敌军重兵袭击,损失惨重,傍晚突围中,眼睛近视的袁国平与项英等人失散,在周家大山山洼中负伤昏迷,后来军部特务连途径这里,发现不省人事的袁主任。

  大家带着袁主任一起突围,泅渡章渡河时,水声引来敌人,战斗中兵员损失过半。半夜在一所破屋子休整时,奄奄一息的袁国平,将自己的七块银元交给连长李甫,要他帮自己代交党费。

  待大家睡熟后,不想再拖累大家的袁国平掏枪将自己打死。袁国平牺牲后,战士们将他埋在章渡河边,并作了记号,1955年袁国平遗骸移葬南京菊花台。

图片

  将军牺牲后,妻子邱一涵将儿子抚养长大,多年后袁振威成为一名解放军少将。

  结语

  战争年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作为军人,流血牺牲在所难免,但能够为保卫国家而献出生命,是他们的骄傲,也是他们的一种使命感。他们虽然离去,但是英雄事迹会代代相传,祖国和人民永远会记得他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