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杨家将》以及《杨门女将》的故事吧,里面讲述的杨家儿郎的英勇无畏,杨家女眷的巾帼不让须眉,让人看完总忍不住热血沸腾,心中涌现出保家卫国的豪迈。 按理说,有这样一个忠贞不二的英雄之家,北宋怎么也会落得灭亡的地步啊?在发生靖康之耻的时候,“杨家将”为何没有出现呢? 一、骁勇善战 在“杨家将”的故事里,杨家有六个儿子全部都战死沙场,但他们的妻子和孩子却继承了“杨家将”的精神,继续上战场厮杀,这样的桥段确实感人,却与真实的历史完全不符。在北宋的历史上,确实出现过杨家这个军事家族,但却并没有那么多的传奇,尤其是女眷上战场,穆桂英等故事更完全是杜撰的,而且杨家也没有那么多的英雄。 ![]() 历史上首位真实的杨家将军名叫杨业,从小就在武学军事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当时他偶然结识了正在担任河东节度使的刘崇,刘崇对他的才能极为看重,不仅将他收拢到身边重用,还将他收为了养孙,给予了他自己的姓氏,改名为“刘继业”。杨业也没有辜负刘崇的信任,一路骁勇善战,杀敌无数,凭借一把九环金锋定宋刀横扫雁门,北边诸国都惧于他的威名,不敢进犯。可以说,在他为北汉效力的这些年,边疆就没有出现过动乱。 但即使勇猛如他,也无法改变朝代的变迁。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杨业与宋军的交锋节节败退,但即使如此他也不愿意放弃,最后还是北汉君主投降,亲自来劝他,他才放下了自己的倔强与守护几十年的北汉基业。虽然杨业是受降的敌将,宋太宗却仍不计前嫌地重用他,让他担任左领大将军兼郑州防御使,也是此时,杨业恢复了自己原来的姓氏,选择重新开始。 ![]() 杨业在北汉时期就与辽国对抗多年,对辽军与北面地形了解颇深,所以宋太宗也将他安排到了边疆,对抗辽军的入侵。在此后对辽的战役中,杨业果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几次将辽军挡于国门之外。朝中的将领嫉妒他的能力与功绩,曾不止一次地诽谤污蔑他,但都被明智的宋太宗驳了回去,这也让杨业可以心无旁骛地指挥作战。 二、绝食陨落 雍熙三年,宋太宗觉得自身兵强马壮,时机成熟,便出动三路大军征伐辽国,意图彻底消灭边疆的隐患。此次大战,朝中将领几乎倾巢出动,杨业因为出身与资历的问题没有担任主将,而是担任了西路军副将,辅佐主将潘美。 ![]() 战役初期,杨业凭借硬实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攻占了辽国四洲,眼看着胜利在望,主力军那边却出了问题,遭遇惨败。为了防止辽国趁机在中路反扑,太宗便下令让杨业等人将民众转移到宋朝疆域,以便后续开战伤及无辜。杨业也觉得此时不应再进攻,所以也未提出异议,但军中却有两人与他意见相左,认为此时正是正面交锋的好机会,若是立下头功,必然能够得到陛下的嘉奖。 ![]() 潘美一直都嫉妒杨业的才华,因此选择了采纳那两人的意见,出兵迎战。杨业无奈,又无法改变现状,只能硬着头皮跟着一起出战,没想到此举正好中了敌人的圈套,兵败如山倒。 杨业即使天纵英才,也是双拳难敌四脚,他的几个部下与四子全部战死沙场。他想要做最后的努力,因此并未自刎,却不慎被敌人所俘。敌人各种威逼利诱,想要逼迫他归顺辽国,杨业倔强不肯屈服,最终绝食而死。此次战役,不仅大败而归,更是损失了杨业与许多精兵强将,这让宋太宗暂时放弃了攻占辽国的想法,专心提升国家内部的发展。 三、子承父业 杨业死后,杨家的威名并未消亡,他的儿子杨延昭子承父业接过了杨家的大旗。在杨家将的故事里面,杨延昭是第六个儿子,所以被称为“杨六郎”,而在真实的历史上,杨延昭确实有“杨六郎”的外号,却与家庭排名无关,因为杨延昭是杨业的长子。 ![]() 杨延昭性格含蓄内敛,少时便与胡闹玩乐的同龄人不同,但与其父一样,从小就在军事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杨业极其重视对长子的培养,行军打仗都要带着他,这也让他从小就受到军队的熏陶。父亲死后,杨延昭继承了父亲的衣钵,继续为国奋战,他在战场上的英勇善战,甚至远超其父,而且他为人简朴,令行禁止,但凡是他管辖的队伍,都从来没有出过逃兵与叛徒。 杨延昭对辽国的威慑力也不比父亲差,在他镇守边关的几十年间,辽国很少会进犯。迷信的辽国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是专克辽国的,而杨延昭就是那第六颗星星的转世,所以他们才无法战胜。杨延昭“六郎”的外号就是因此而来的。 ![]() 杨延昭死后,他的儿子杨文广也按照杨家的传统,长大后选择了入军报国。初入军队的时候,他年纪还小,却得到了名臣范仲淹的赏识,因此得到了许多参战的机会。在西夏的防御战中,杨文广机智果敢,在敌人到来之前,抢先连夜修建好了防御工事,不仅致使夏军无功而返,他还趁机出兵,斩杀了许多敌人,顺利地完成了此次狙击任务。 ![]() 此战之后,杨文广迅速扬名,当朝皇帝得知他乃是英雄杨家之后,又立下了诸多战功,龙颜大悦,不仅任命他为定州路副总管,还给予了步兵都虞侯的军职。对于杨家的老对手辽国,杨文广也提出过攻取幽燕的策略,计划周密,内容明确,可行性非常之高。然而还没等到朝廷方面的回信,杨文广就因为突然疾病死在了任上。 ![]() 当朝皇帝知道此事后心痛不已,不仅厚葬了他,还追封了他的官职,只是他之前提出的计划,因为当时宋朝内部情况复杂,最终没能真的实施。因为杨文广死时还未娶妻,所以杨家将到他这代就断了,因此靖康之耻的时候,再也没有英勇的“杨家将”来保家卫国了,这个原因实在是让人觉得遗憾。 四、结语 后世总是对一些英雄人物的故事进行添油加醋,这种夸大其词虽然容易埋没真实的历史情况,却也增加了“趣味性”,让英雄人物的故事可以被传播得更加广泛。“杨家将”也是如此,那些不存在的杨门女将与佘太君,反而让杨家三父子的故事更加丰富多彩了起来,也让他们这些英雄被更多人记住与传颂,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