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时期,皇权至上,圣旨便是“天命”,不可违背。自古以来,胆敢抗命不尊者并非没有,但极其罕见,一般以谋反者居多。 宦官因为心地善良,为救千余人性命而冒死涂改圣旨之举,则千古罕见。该宦官也因此善举,被史家立传,载入史册。 ![]() 张居翰,字德卿,清河县人。张居翰在被张从玫收为养子后,阉割为宦官,凭借这层关系得以入仕。 张居翰入仕后得以升迁至枢密承旨、内府令,不久后被派往幽州监军。这期间,他与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建立了亲密关系,两人在此期间成为密友。 甚至后来皇帝想调张居翰回去,幽州节度使刘仁恭都没同意。他对皇帝主动请求留下张居翰,得到了批准。张居翰留在幽州的无心之举,却令他幸运地逃过了一劫。 ![]() 彼时,黄巢起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唐僖宗死后,胞弟唐昭宗继位,朝廷内的党派林立,互相间明争暗斗更加激烈。 天复三年(903年),宰相崔胤得到军阀朱全忠的大力支持。他们联名上奏昭宗,罗列宦官历年来的罪名,强烈请求对宦官进行剪除。 在求得昭宗的皇命之后,朱全忠在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对宦官进行诛杀。 他亲自带兵入宫,将所有宦官全部驱赶到内侍省,在那里诛杀了宦官超过百人,诛灭了朝廷中的宦官势力。 ![]() 张居翰因为在幽州监军,幸运地躲过了朱全忠的诛杀。不过,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很快就接到了诛杀张居翰的命令。 刘仁恭与张居翰相处数年,关系甚密,不忍杀害张居翰,便随便找出一个军中犯人斩首,作为张居翰的替罪羊。 另一边,刘仁恭又亲自派人将张居翰送往位于幽州西北的大安山,让他暂时隐居在大安山避难。 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弑君,杀昭宗于后宫。昭宗被杀后,朱全忠立了昭宗的十三岁儿子李柷登基为傀儡皇帝,自己则封为魏王,成为实际掌握朝政的权臣。 ![]() 此后,朱全忠大肆铲除异己,为自己登基称帝做准备。天祐三年(906年),朱全忠率军攻打刘仁恭所辖的沧州。 刘仁恭率军迎战,却屡屡不敌,遂派人向太原李克用求救。李克用向刘仁恭提出,让他出一部分兵力,与自己合力去攻打潞州。 刘仁恭虽然不满,但军情危急,只好派出了三万兵。刘仁恭这次派往李克用处的3万兵中,张居翰便名列其中,以监军职随军前往。 张居翰此次跟随李克用攻打潞州时,表现非常抢眼,为李克用出谋划策,得到李克用的赏识。 ![]() 待到大军攻破潞州,围沧州之敌溃散后,李克用将张居翰据为己用。命他继续任监军,与李嗣昭同守昭义(即潞州)。 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禅位,改国号梁,自己做了梁太祖。同年5月,朱全忠任康怀贞为潞州行营招讨使,领兵8万攻打潞州。 但在李嗣昭和张居翰的坚守之下,始终未能攻破。登城死战,一直持续到次年的正月。适逢晋王李克用因病逝世,他的儿子李存勖袭位于晋阳。 ![]() 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李存勖,亲率太原之兵直奔潞州而去。然后,潞州之围随之而解。 因为守城有功,张居翰得到了李存勖赞许,并任命他继续与李嗣昭搭班子。李嗣昭每次出征,张居翰都随军而行,为李嗣昭稳住后方,安抚官兵和百姓。 从这里来看,张居翰虽然在军中站稳了脚跟,但手中并未掌握实权,更远离权力中心,没有什么话语权。 ![]() 不过,张居翰此时的命运还算安稳。身处乱世,每天都有无数人死于刀兵之下,能获得一份性命无忧的安身立命之所,也算是一件幸事。 但这种相对稳定的生活,终于还是被打破。张居翰也因此,被迫卷入到朝堂之争中,如同无根之柳絮随风飘荡。 同光元年(923年),文武双全的李存勖成功灭掉后梁,建立后唐,称帝后大封群臣。 建立后唐的功臣之中,有两人的功劳最大,一个是宦官马绍宏,另一个是大将郭崇韬。 ![]() 马绍宏与郭崇韬一向不和,于是思来想去,郭崇韬决定推一个资历浅、好驾驭的宦官上位,这样对自己未来专权有利。 于是,张居翰成为郭崇韬的人选。最终,张居翰被动与郭崇韬同掌起枢密使。张居翰虽然白捡了一个枢密使当,但他的处境也不乐观。 张居翰不仅没有实权,甚至还有性命危险。张居翰对自己的处境了如指掌,与郭崇韬同掌枢密使期间,始终不发一言,低调做人,才得以保全性命。 ![]() 同光三年(925年),李存勖派太子李继岌、枢密使郭崇韬率军征伐前蜀,准备将其一举灭国。 在对前蜀进攻中,为了让王衍乖乖投降,庄宗李存勖亲赐诏书给王衍,做出了“列土而封”的承诺,并附上了赌咒发誓之言,增加承诺的可信度。 王衍得到诏书后,带着宗族和大臣一行千余人向洛阳进发。同光四年(926年)四月,王衍一行人行至秦川驿时,李嗣源在魏州造反的消息传来。 ![]() 庄宗李存勖闻讯,立即决定亲自披甲前往平叛。如此一来,洛阳就变得空虚起来。万一王衍一行人趁机作乱,洛阳有失,庄宗李存勖将陷入进退两难之地。 正好在此时,庄宗李存勖身边的伶人景进向他献计,于是庄宗李存勖立即就对王衍下了杀心。 打定主意后,庄宗李存勖立即下诏:“王衍一行,并宜杀戮。”李存勖诏令下达到中书省后,被复查诏书的枢密使张居翰看到。 ![]() 张居翰觉得庄宗李存勖此举不妥,违背誓言,出尔反尔。既不利于帝王形象,亦不合天理人情。 心地善良的张居翰,明知道篡改圣旨乃是死罪,仍然将圣旨贴到柱子上,将其中的“行”字涂抹掉,另写了一个“家”字。 仅此一字,便改变了圣旨的含义,变成了“王衍一家,并宜杀戮。”因为张居翰冒死修改的这个字,王衍的宗族虽然被杀尽。 ![]() 但随行的前蜀高官及家属等千余人,却因此获救。由于当时是乱世,羽檄飞驰,庄宗李存勖又忙于平乱,自顾不暇,其他人也没人想到张居翰居然胆敢篡改诏书。 因此,张居翰最后竟然没有因为篡改诏书而获罪。后来明宗李亶进入洛阳,杀死庄宗李存勖,并在德宫与张居翰见了一面。 ![]() 张居翰在此次见面中,不求为官,只求免官,幸运地得到了明宗李亶准许,得以安度晚年。 最终病逝于长安,终年七十一岁。北宋史学家薛居正,在《旧五代史》的列传中,对张居翰之举不吝赞赏,“居翰改一字于诏书,救千人之滥死,可不谓之仁人矣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