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苏轼、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等都是北宋名人,其中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并反对王安石变法,但这些都不如“司马光砸缸”出名。司马光因为“砸缸”上课本,成为妇孺皆知的大名人,在民间其名气甚至超过苏轼和王安石等大咖。 王安石、苏轼等同时期的名人写诗词都挺牛,那司马光的诗词水平如何?这篇文章专门谈谈司马光的诗词,分享他水平最高的8首给大家欣赏。 ![]() 第8名 《虎牢关》天险限西东,难知造化功。 路邀三晋会,势压两河雄。 余雪沾枯草,惊飚卷断蓬。 徒观争战处,今古索然空。 这首诗是司马光路经虎牢关时触景生情、怀古感今而作。此诗颔联、颈联写出虎牢关的雄伟、壮阔,尾句“徒观争战处,今古索然空”看出作者对战争持否定态度,诗中含有政治家的独特见解。 ![]() 第7名 《夏日西斋书事》榴花映叶未全开, 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 满庭鸟迹印苍苔。 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退居洛阳,开始长达15年的闲居生活,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这首诗就像一幅幽静清美的夏日闲居图:开到一半的石榴花鲜艳欲滴,与浓绿的叶子相得益彰,苍翠的槐树树影浓密。小院因人迹罕至,苍苔上布满了飞鸟栖息时留下的爪印。 此诗融情于景,作者孤寂苦闷之情是通过景物流露出来的,深沉蕴藉,耐人寻味。 ![]() 第6名 《阮郎归 渔舟容易入春山》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绮窗纱幌映朱颜,相逢醉梦间。 松露冷,海霜殷,匆匆整棹还。落花寂寂水潺潺,重寻此路难。 这首词想象力丰富,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类似,抒发的是作者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歌颂和向往之情。 此词用语清新自然,风格婉丽,满满全是仙家之语、怡然之情。 ![]() 第5名 《闲居》故人通贵绝相过, 门外真堪置雀罗。 我已幽慵僮更懒, 雨来春草一番多。 司马光因与王安石政见不一,遭到排斥,于是被任命为无实权的闲散小职,在洛阳闲居15年。此时因为失势,原来的故友旧僚纷纷倒向变法派,并与司马光断绝往来。 这首诗讽刺了这些“倒戈派”们,表达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但又无可奈何的感慨。 ![]() 第4名 《过故洛阳城》烟愁雨啸黍华生, 宫阙簪裳旧帝京。 若问古今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 这首诗流传下来的版本众多,这是其中的一个版本。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司马光退居洛阳城,他途径汉魏洛阳故城,目睹颓败残状,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诗。此诗感古伤今,满满全是对朝代兴亡的感慨,抒发世事无常、人生起伏、历史沧桑之感。 ![]() 第3名 《锦堂春》红日迟迟,虚郎转影,槐阴迤逦西斜。彩笔工夫,难状晚景烟霞。蝶尚不知春去,漫绕幽砌寻花。奈猛风过后,纵有残红,飞向谁家。 始知青鬓无价,叹飘零官路,荏苒年华。今日笙歌业里,特地咨嗟。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怎不教人易老,多少离愁,散在天涯。 这首词同样作于司马光闲居洛阳时,是一首感慨春光易逝,人生易老之作,饱含壮志难酬之意。这首词语言优美,引用白居易《琵琶行》之典,两者抒发的是相类似的情感。 ![]() 第2名 《西江月 宝髻松松挽就》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这是一首直抒胸臆的写情之作。上阕写恋人和所处之境,营造出惝恍飘忽,扑朔迷离的意境;下阕写自己的感受,真情流露,雅而不俗,尾句以景代情,韵味悠长。 全词用语自然,毫无雕琢的痕迹,表达出真挚的情感。 ![]() 第1名 《客中初夏》四月清和雨乍晴, 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 惟有葵花向日倾。 这首诗是司马光的代表作,是他水平最高的一首诗。 此诗同样作于司马光闲居洛阳期间,通过对初夏时节的景色,尤其是对于柳絮随风起和葵花向日倾之间的对比,暗含诗人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坚贞不二之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