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南中药量效讲解——价廉用广的蒲公英

 新路成功 2022-05-05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夏至秋季花初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鲜用或生用。

蒲公英又叫作黄花地丁,这个名称是为了与紫花地丁在药名上进行区分。蒲公英最早以地丁的药名由《新修本草》收载,比首次收载紫花地丁的《本草纲目》要早近一千年,因此,《本草纲目》之前的本草及方剂书籍中记载的地丁,指的是黄花地丁即蒲公英。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药典用量:10~15g。

蒲公英、鱼腥草、败酱草三种药都属于清热解毒药中治疗疮痈肿毒的药,但三味药各有特色。蒲公英是乳痈要药,鱼腥草是肺痈要药,败酱草是肠痈要药。

《本草秘录》曰: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

蒲公英价廉、用广、效佳,不但对痈疮毒、疔疖有显著疗效,而且对肝火目疾、湿热黄疸、郁热胃痛、湿热痢疾、热淋、燥热便秘、痰火瘰疬,热痹腰痛等多种疾病,或配伍应用,或单独使用,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文章图片2

蒲公英的临床应用及用量:

一、用治痈肿疔毒,乳痈内痈。

公英苦寒,既能清解火热毒邪,又能泄降滞气,故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佳品。由于乳头属厥阴,乳房属阳明,而蒲公英又专入肝、胃二经,主治内外热毒疮痈诸证,兼能疏郁通乳,故为治疗乳痈之要药。

用治乳痈肿痛,即急性乳腺炎:

外敷:鲜蒲公英150g,冰片5g捣烂为泥,外敷乳房患处,消肿减痛。

内服:柴胡疏肝散加蒲公英30g,大贝15g,夏枯草15g,橘叶15g。

或以蒲公英40g配瓜蒌、金银花、牛蒡子、王不留行、川楝子、败酱草煎药内服。

乳腺增生为乳腺小叶复旧功能不全所致,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出现乳房肿胀疼痛。在逍遥散中加入鲜蒲公英100g,浙贝、王不留行、生牡蛎、夏枯草各30g, 能收到止痛软坚散结的效果。

二、用治热淋涩痛,湿热黄疸。

蒲公英苦、甘而寒,能清利湿热,利尿通淋,对湿热引起的淋证、黄疸等有较好的疗效。

用治热淋涩痛,常与白茅根、金钱草、车前子等同用,以加强利尿通淋的效果;以上蒲公英用30g。

治疗湿热黄疸,常与茵陈、栀子、大黄等同用,配入蒲公英20~30g。

文章图片3

三、用治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

蒲公英善清肝泻火,有清肝明目的功用,治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可用单味蒲公英60g,浓煎2次,分3次内服; 另取蒲公英30g、野菊花30g,水煎熏洗患眼。

四、用治产后乳胀及回乳

产后乳汁淤积又称产后乳胀,发病最早为产后3天,常见病因是乳腺管不通、乳头凹陷、乳头皲裂。症见发热恶寒,乳房肿痛,乳汁排出不畅等,用蒲公英30g,水煎服,一般3剂可愈。

蒲公英有消除乳房淤滞,解除乳房胀痛功效。用于妇女断乳乳房胀痛有良效。用蒲公英30g,煎2次,分2次服用,连服5天,即可回乳。与麦芽回乳同效。

文章图片4

五、用治胃脘痛

《临床本草》曰:蒲公英镇痛不仅在于它能清胃,还在于它能消瘀,凡胃脘因热作痛,用其最为相宜。《本草秘录》亦云:“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

现代临床凡经胃镜检查,呈现病灶红肿溃烂,一律加用重剂蒲公英,可消炎生肌。用药关键在于重用,针对瘀热诸症,轻则30克,重则60克,即能取得显效。

六、用治常见炎症

急性扁桃体炎、咽炎、腮腺炎、附鼻窦炎是五官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急,多由风热内侵,侵犯肺卫,上扰口鼻,咽喉而发病。患者多发热恶寒、咽痛、黄涕,用蒲公英30g泡茶饮,让患者汗出热解;或用普济消毒饮加蒲公英30g,药到病除。

七、其他用法

用蒲公英与山楂、桑寄生、黄芪、五味子同用,可治疗高血脂症。

用蒲公英配伍乌梅、大黄、五味子等,治疗乙型肝炎、HbsAg转阴,效果良好。

用蒲公英配伍鱼腥草、金银花、薏苡仁及麻杏石甘汤、千金苇茎散可治肺痈。

用蒲公英、败酱草、赤芍、白头翁等治疗肠痈,甚验。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蒲公英具有抗炎、抑菌、调节免疫、降糖、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作用。临床内服不良反应少见,但用量过大时可致缓泻,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