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题研究】做中学:指向物理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实践行动108——《简单机械》自主学习单03

 潘书朋5n2xo3hm 2022-05-05 发布于山东


做中学:指向物理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实践行动
课题介绍
    名称:做中学:指向物理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实践行动
    类型:烟台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堂教学改革专项课题
    介绍:本课题旨在解决目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强,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的问题,这需要中小学着力培养实践性、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创新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心。
    课题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做中学”这种将人类历史认识成果(人类已有经验)转化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活动,转化为学生的精神力量和发展能量,让学习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突破点就是课堂教学从“知识中心”转为“活动中心”,把实验探究活动按照主题单元整合为“学着做”“自主做”“合作做”三个层面的“做中学”,让学生构建基础性的科学观念,经历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性精神

四单学习法:基于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大单元教学策略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本身就是如何指导学生学,是在学生的学习和觉悟中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思维可视化课堂是基于真实的情境(生活情境、实验情境),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等)将大脑中的“图”画出来,将整个教与学的思维过程直观展示给大家,从而促进思维的激发和整理。学生自主创新实验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深度学习方式。深度学习的前提是深度思考,深度思考的成果取决于有无强烈的“问题意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实验,就是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进行基于主题单元教学的深度研究,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给学生搭建一个“学评一体化”学习支架——自主学习单,也就是说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中推行学习任务单,在教学活动中推行学生活动单,在反馈交流中推行学生思维单,在考核评价中推行学习作品单,即:以自主学习单为工具,基于学生自主创新实验进行教学活动设计,通过思维导学促进学生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提升。
基于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思维可视化课堂通过给学生搭建一个“学评一体化”学习支架,让学生阅读—搜集—思考—尝试—表达(需要呈现成果,即思维可视化),这样学生就会“带着成果(或问题)来学习”,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交互反馈矫正,课堂教学是多维对话形式。这种逆向教学(“讲完后习练”、“学习后应用”的过程翻转)实际上经历了两轮学习(多层面介入同一内容,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重复)。这种方式既可以发现学生“学没学”问题,引发学生高质量的输入和加工,又可以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反馈是教学的核心环节),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要想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就要牵住课堂教学变革的牛鼻子,有效推进学习方式的深度变革,通过基于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思维可视化课堂让学生真正体会知识的魅力、学习的魅力和思维的魅力,让学生想学习、爱学习、会学习,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微信公众号特推出“基于自主学习单的课题研究”系列文章,仅供一线教师学习分享之用。如果涉及内容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更正或及时删除,感谢大家。

专题一:《简单机械》自主学习单

第2课时 滑轮
活动11阅读课本第72页“想想议议”,观察图9-2-1中所示的生活场景,观看微课,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与同学交流后写下你的看法:
微课:提物上楼 
(1)图中装置与旗杆顶部装置是否相同?
 
(2)老人将重物吊起至三楼后,他遇到了什么问题?这说明使用此装置具有什么特点?
 
(3)最后小同学反被重物拉了起来,这说明此装置在使用时还具有什么特点?
 
 
活动12阅读课本第72页第一自然段,知道滑轮这种机械,试根据课本描述,在下面画一个滑轮的结构简图。
 
 
 
四、定滑轮和动滑轮
活动13请你阅读课本第72页的第二、三自然段,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两种机械的区别,写下来。
 
 
活动14完成课本第73页“观察与实验”:组装完成一组定滑轮和一组动滑轮,观察体会滑轮的使用,分别测出弹簧测力计直接提起钩码、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提起钩码时所用的拉力大小及通过的距离,将实验数据填入至下面表格中。
实验时需要注意
(1)实验前,用手转动滑轮的轮子,注意轮子转动时存在摩擦阻力,这会影响实验时的测量数据。
(2)提起物体时要慢慢地做匀速直线运动。
(3)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注意要让弹簧秤保持在竖直方向向上匀速运动。
提起钩码的方式
拉力大小
拉力通过的距离
拉力的方向
(与物体运动方向对比)
直接提起



用定滑轮



用动滑轮



分析表中数据,从是否省力、是否省距离和能否改变用力方向三个方面总结归纳定、动滑轮的使用特点,与同学进行交流,完成课本第73页“观察与实验”中的四个问题,写出实验结论。
 
      微课:认识定滑轮 
   
微课:认识动滑轮
活动15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动滑轮的重力大小,利用上面器材再次进行测量:
(1)使用一个动滑轮竖直向上拉住重物静止,读取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GG)相比较,找出其数量关系。
(2)竖起向上慢慢匀速拉动动滑轮,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再与(GG)相比较,找出其数量关系。
 
(3)两次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写出实验结论,并分析造成数据存在偏差的原因。
 
(4)利用刚才的实验结论,和同学交流如何解决图9-2-1漫画中两个人所遇到的问题,请你写下解决办法。
活动16定滑轮和动滑轮其实质也是一个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是一种杠杆,它们在工作过程的五要素如图所示(其中O是支点),你能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吗?请你在图中标明,并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并写出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一半的原因。

      支点在其轴心处              支点在其左侧轮与绳子的接触处
 
     微课:定滑轮特点   
微课:动滑轮特点
五、滑轮组
活动17阅读课本第74页第一自然段,了解滑轮组,并写出滑轮组的工作特点。
 
活动18请你和同学一起完成课本第74页的“观察与实验”,练习安装滑轮组,并通过测量完成课本中的实验数据表格。
分析刚才完成的实验操作和测量,请你和同学交流,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同样是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可以组装成两种不同绕法的滑轮组,
画出图中这两种滑轮组组装时的绕线办法。
 
 
(2)用两种不同绕法的滑轮组提升重物,测出拉力移动过的距离和重物移动过的距离,仔细观察两种绕法中拉着动滑轮子绳子的股数,找出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3)比较拉力大小F与所提重物的重力G的大小关系,写出使用滑轮组的用力特点。两种装置中FG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请你和同学一起合作,测出动滑轮的重力G,重复实验操作,比较两种情况下F与(GG)有无数量关系?思考一下:如果不考虑动滑轮重和摩擦对实验测量的影响,那么使用滑轮组时,拉力F与所提重物的重力G的大小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4)利用刚才总结出的规律,思考:如果利用课本图9-2-4中的滑轮组提升物体(假设动滑轮重为G),那么拉力大小与物体重、拉力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移动的距离h有什么数量关系?请你写下来。
    
实验:探究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

(未完待续)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