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抚州铀矿冶联合企业”发展概述⑥

 艾俊民的游子报 2022-05-05 发布于江西

“抚州铀矿冶联合企业”发展概述⑥

■作者:王红国

十八、721矿的交通建设

1.军工专线铁路:

  721矿作为中国最大的核原料开采基地,一经发现就备受中央关注,被中央领导称为“共和国的掌上明珠”。

  1959年初期,国家大量物资设备运往矿区,有许多设备超重超大,而当时的简易公路无法运输,很多物资积压在浙赣线上抚州地区所属的东乡县火车站。东乡县距离矿区有110km路程。

  在矿区没有铁路之前,开采出的矿石全部由汽车运送至东乡火车站,挂上军用列车车皮运往湖南衡阳市272铀水冶厂加工。

  1959年12月,苏联驻中国二机部十二局专家组的总工程师克拉甫琴科在《421工程技术经济报告书》中提出:“应考虑从抚州车站到矿区之间修一条铁路专用线。” 并指出“这条铁路将来有着全省性的意义”。

  1961年5月9日,二机部十二局设计院拟定【61】交字11号文,向南昌铁路局和武汉第四设计院提出铁路设计委托书。

  1961年10月11日,二机部、铁道部、公安部、铁道兵司令部联席会议,就421矿企业军事工业铁路专用线进行商讨。施工设计文件签订由二机部江西矿务局负责。

  1963年3月,中共中央15人专门委员会第四和第五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批准了由二机部、铁道部呈送的江西一矿铁路专用线建设报告书。

  1963年12月,向塘至江西一矿的军工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由解放军铁道兵6708部队(铁8师)负责承建。此条军工铁路线命名为“向乐线”(向塘—乐安)。起点站位于向塘附近,终点站为矿区内的江边村。铁8师在离江边村2km的古城地区盖了十几栋楼房和平房用于官兵住宿。铁路建好之后这些房子全部移交给了721矿。

  1964年下半年,向乐铁路加快施工接近尾声。二机部决定在向乐线末尾再续建一条产权属于721矿的内部专用线。随后派出设计组进行工程设计,并委托721矿基建科将设计图纸交付给铁道兵6708部队。该内部专用线长约2km,设置物资转运站和大型油库。从油库附近建公路与公溪大桥北侧公路相接。

  1965年2月26日,721矿和解放军铁道兵6708部队签署《国营721矿铁路专用线施工协议》,确定线路长1.97km,于3月20日施工,年底交付,造价约55.3万元。

  1965年3月,向乐线建成通车。全长123km。

  1965年4月,721矿专用铁路线开始施工。6月,完成铺轨,9月,开始矿石运输试运行。

  1965年10月27日,向乐铁路及矿属专线铁路全部工程竣工。

  1965年12月,721矿基建科科长芦乐州代表721矿和铁道兵6708部队代表吴永志签署了矿属专线铁路工程验收交接书。向乐铁路全线通车运营。

  京九铁路开通后,向乐线江家—三江镇段与京九线共轨。

  2013年5月6日,向乐线客运列车停运,每天只运营2列货运。并且把向乐线抚州以北段列入发展规划,把抚州-江边村段称为“抚乐线”。向乐线的停运,给沿线人民群众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

  向乐线,这条国家专门为721矿投入巨资建设的军工专线铁路,从2014年起,就再也没有了往日的辉煌。当初的489/490次,8305/8306次客运列车,也消失不见了,绿皮火车的身影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进入新时代后,抚州作为江西中部的重要中心城市,其交通地位日显重要,国家开始长远规划,将抚州与外界相联,新建了多条铁路线,抚州站也始发动车组,抚州市东乡区的东乡火车站也经停多趟高铁列车。从抚州向南也新建了通往福建、赣州的铁路。

  矿区内的江边村火车站,到2022年止,只保留运行一趟货运列车。2021年规划动工兴建的“吉抚武温”高铁线路(吉安—抚州—武夷山—温州),在乐安县城设有停靠站。计划于2025年全线通车。届时,革命老区乐安县将进入现代化高铁时代。

  至于运营了六十多年的“向乐线”军工铁路,今后会怎么安排,目前还无规划。

2.矿区公路建设:

  1957年时的相山地区,只有一条崇仁至乐安的县道经过罗家墟、戴坊、龚坊,村镇之间都是土路、山路和田埂羊肠小道。

  要在这里建矿,没有路怎么行?

  要想富,先修路。矿里的第一条公路是罗家墟至莲塘至石马山的这条约10公里长的路。1958年时,石马山至山南已有309队修的简易公路。而在莲塘至罗家墟之间,横亘着一条公溪河将南北截为两段。路要通,桥要造。一切都从零开始。

  1960年9月20日,江西省交通厅公路处就矿内公路、桥梁做了相应的设计。一号公路长2.092公里,跨越王陂河与罗家圩至莲塘公路相交。五号公路长2公里,由古城工人村直通王陂西侧与矿外公路相接。

  1962年,江西省交通厅承建一号公路和五号公路,年中完成了建设。

  1963年3月~1964年12月,江西公路管理局工程大队五中队在矿区建成了五座公路桥梁:

  1963年3月,王陂桥首先动工。

  1963年6月,莲塘生活区北部的小桥和古城东侧的公溪大桥动工。公溪大桥长154m,是矿区的交通咽喉,以前这里一直靠木船摆渡过河。

  1963年7月,位于古城西北方向的古城桥动工。

  1963年8月,莲塘小桥率先通车。

  1963年9月,位于公溪大桥北部的公溪中桥动工。

  1964年,古城桥、王陂桥、公溪中桥全部建成通车。

  1964年,二机部准备上马云际、沙洲、湖港三个矿点。矿部通往三处的公路,罗湖线长5.7km,新云线长13.5km,土石方量约30万m3。沿线地形非常复杂,人烟稀少,高山峻岭,野兽出没。

  1964年4月2日,721矿筑路指挥部成立。魏乐斌担任总指挥,魏福荣担任书记。1200多名的转业军人进矿,组成9个连队(后改为中队)。

  1964年5月13日,矿区东西线公路正式开工。9个连队分配位置如下:

  1连,驻扎在堆头村;

  2连,驻沙洲村;

  3连,驻甘泉村;

  4连,驻窑上村(6月份调往湖南272厂建设);

  5连,驻黄家村;

  6连,驻下堡村(7月5日移驻张家村);

  7连,驻丁坑村;

  8连,驻杨家山村;

  9连,驻熊家村。

  1965年5月,东西干线全线通车。矿筑路指挥部改为矿基建工程指挥部,8个连队的官兵分配至各个工区车间工作。

  矿区的公路养护工作,由矿家属委员会招收公路养护工人维护,养路工基本都是矿区职工家属,因此也被称为“家属工”。他们都是临时工性质,工资待遇也很低。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江西省也大力发展高等级公路,矿区附近也有了“抚吉”高速公路。矿区至抚州的省道也拓宽改造升级。

十九、721矿的教育事业

1.中小学校:

        莲塘学校是721矿成立最早的一所学校。

  1960年2月,421矿指定从北京大学毕业的夏复生同志负责筹建莲塘小学。

  1960年7月,由转业军人曾方同志负责领导,从抚州师范学校毕业的傅金仁和全平祥同志担任教师。当时有学生38人。

  1962年9月,增设初中班。由夏璟任书记,康书文任校长。教师有20多人,学生有250多个人。当时的初中部只有初一年级共18人。

  1963年7月,山南小学建成启用。山南片的学生就不用翻山到莲塘学校念书了。

  1964年7月,721矿有了第一届初中毕业生。

  1964年9月,古城学校建成启用。莲塘学校的初中部并入古城学校。当时的古城学校小学部有学生194人,初中部有学生103人,教职工15人。

  1969年,学校实行军事编制。林述美任连长,樊志东任指导员。

  1970年,恢复设立初中班。

  1971年,水冶厂初中建成启用,莲塘学校初中班又搬迁到水冶厂。

  1971年,古城学校设立高中部。721矿的学生从此可以在矿区读高中。

  1974年,莲塘新教学楼动工。把弯曲的河道截弯取直,填平凹地。现在小学和初中楼的所在地正是原先旧河道处。

  1975年,新教学楼竣工。

  1976年秋,莲塘学校设立高中部。学校学生1962人,教师工102人。

  1978年,“721矿子弟学校总校”名称取消,设立古城和莲塘两个平级的完全学校。“721矿莲塘子弟学校”正式挂牌,夏璟同志担任莲塘子弟学校第一任校长。

  1978年7月,莲塘学校第一批高中生毕业,井宁等4人考上了大学。

  1980年,莲塘学校高中楼建成启用。小学部从老学校搬迁入新学校。

  1982年,把学校内小河道北边平整成标准跑道足球运动场。当时有在校生2886名,教职工199人。

  1988年,在校生人数1888人。

  1995年,在校生人数800人。

  1996年,莲塘学校高中部并入古城学校。

  2005年,721矿所有学校全部划入地方归地方政府管理。“莲塘子弟学校”从此更名为“乐安县公溪镇莲塘小学”,直到现在。

  “721矿古城子弟学校”也更名为“乐安县第四中学”,直到现在。

  担任过莲塘学校领导的还有:安义祥,黎佐洲,周静宜,李吉文,李和衷,周文友,王斌,裔照根,王维德,陈浩,刘政琤,费觉良,宋鸿放,胡云涛等同志。

  721矿各学校的教学设施齐备,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水平在江西省内都算不错的。有许多名牌大学毕业的同志在矿各级学校任教。40多年来,721矿向各大中专院校输送了大批品学兼优的人才,有些毕业生如今已在各行业担负起重要职责。还有不少学生后来留学国外,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大成绩。

2.华东地质学院:

  华东地质学院,是国家专门为建设721矿而设立的一所专业院校,从遥远的山西省迁到721矿所在地抚州。它是我国唯一一所以培养原子能事业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

  1956年6月,二机部在山西省太谷县创办太谷地质学校。

  1958年6月,迁往山西太原市,更名为太原地质专科学校。

  1959年9月,为了相山矿区地质研究及人才培养的需要,太原地专迁往江西省抚州市,更名为抚州地质专科学校。

  1978年4月,更名为抚州地质学院。

  1982年11月,更名为华东地质学院。

  2007年3月,721矿政策性关闭,华东地质学院也由核工业部属高校改为部、地联合办学,更名为东华理工大学。

二十、721矿的医务机构

  1959年,组织上指派单皆平、许文英、朱连元几位同志组建了421矿“第一医务所”,位于山南。

  1962年,有20张床位的莲塘矿部医院建立。可以进行内、外、妇、儿科的基本诊治,还建立了中医科。

  1965年,拥有50张床位的古城医院建成。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古城医院改为“721矿职工医院”,设立了较为齐全的科室,能进行中型手术。医疗水平不亚于地区级医院。

  其他各单位也在生活区建立了医务所,使职工、家属们可以就近就医,方便了群众。

  2005年起,矿区所有医疗机构合并后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721矿职工医院”(古城医院)也更名为“乐安县第二人民医院”,直到今天。   (未完待续)@原文刊载于第329期《游子》第一版。下面是于2022年4月30日出刊的游子报版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