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前12世纪,崛起的亚述人取代赫梯人成为美索不达米亚的主人。亚述人是闪米特人的一支,他们和古巴比伦人几乎同时登上美索不达米亚的舞台。但是在长达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亚述人只是给其他民族当雇佣兵,而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文明,因此他们总是游离于美索不达米亚的边缘地区。亚述人是为了战争而存在的,他们很早就有了不同兵种的明确分工:不仅有步兵,还有骑兵和工程兵,后者负责搭建临时的桥和军营。为了战争的需要,亚述人喜欢研究武器,并不断加以改进。他们使用的常规武器包括长矛、剑、盾牌和弓箭。此外,他们还制作出大规模的攻城机械:攻城车、撞墙锤和云梯。在战术上,亚述人也有很多创新,他们发明了人类最早的重装步兵方阵,可以有效地对付横冲直撞的战车部队。这个革命性的成果后来被古希腊人(尤其是马其顿人)和古罗马人使用,在随后的一千多年里成为战争的主力兵种。亚述人的社会结构也是为了战争的需要而设定的,早期亚述的最高立法和行政机构是长老议会,国王只是战时军事领袖。这点和后来的罗马元老院及执政官制度很相像。 除了作为雇佣军替其他民族打仗,一些亚述人还以高利贷为业。他们似乎不喜欢从事耕作和发展经济,也没有长期发展的耐心,因此虽然擅长战争,却长期游离在文明的边缘。在苏美尔人退出美索不达米亚后的一十多年里,亚述人曾多次向古巴比伦人、米坦尼人和赫梯人甚至是埃兰人称臣。而他们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赫梯人的衰落。随着赫悌王国内忧外患不断,美索不达米亚再次分裂为几十个小城邦。公元前12世纪,亚述王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一世趁机开疆扩土,并且占领了黎巴嫩到地中海边的大片区域。他先后征服几十个部落,逼迫他们每年进贡大量牛马,然后他再用这些牛马组成部队,四处远征。帕拉沙尔一世把疆土扩张到了地中海沿岸,但武力建立的王国常常很难长期繁荣,在他死后,亚述王国就开始衰落,并在之后的两百年间一蹶不振。 到了公元前10世纪末,亚述王纳西尔帕二世再次通过战争开疆扩土,亚述在接下来的两百年里延续了这个国策。到了公元前730年,他们打败 了安纳托利亚东部新兴的乌拉尔图王国,并且征服了叙利亚和过去巴比伦地区的诸城邦。几年后,他们灭亡了以色列王国,这件事在《圣经》中有所记载。在公元前702年,亚述王第三次攻入巴比伦城,并且把这个有着1300余年历史的古城付之一炬。到了公元前671年,亚述王萨尔贡二世远征埃及,并攻入了孟菲斯,被授予“上下埃及之王”的头衔,两年后萨尔贡二世离世,亚述王国开始衰败。到公元前612年,迦勒底人与米底人的联军攻陷了亚述人的首都尼尼微,亚述灭亡。 在历史上,亚述人以残忍著称,所到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在奴隶制社会中,人们对战俘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时那样杀掉或者吃掉,而是留作奴隶,从事生产。但是在亚述的历史上,杀俘虏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他们以 斩获的首级数量论功行赏。在屠杀战俘时,他们强迫战俘跪成一排,然后用重锤将战俘的头颅一个个砸碎,而旁边的书记官则记录击杀战俘的数量,论功行赏。对待敌方的首领,他们就更加残忍,有时亚述国王会亲自动手杀死敌方的首领。这些骇人听闻的记载,并非出自后来的史学家,而是亚述人自己。这说明他们不但不以此为耻,反以为荣,这一点很像后来的蒙古人。历史学家评论亚述人的特点时指出,亚述人最早的征战源于生存的需要,后来渐渐养成了好战的性格和侵略的野心,并且随着他们征服得越多,野心就越大,直到崩溃。在亚述人称雄美索不达米亚的几百年里,它对外战争不断,而国内又经常爆发起义,因此那里的文明进程迟缓。和历史上很多靠武力支撑的帝国一样,就在亚述王国依靠东征西讨将它的疆域扩大到空前辽阔的水平后仅仅半个世纪,便亡国了。 不过,在这几百年里亚述人留下了非常有特色的艺术。或许因为他们是一个勇武的民族,而且连年征战,他们的雕塑完全反映了自身的特点。他们留下了大量非常精美的雕塑,主题都是战争和狩猎,而他们围猎的对象也不是狼、羊和鹿这些较小的动物,而是最凶猛的狮子。大英博物馆藏有许多这样的猎狮浮雕,有些是国王乘车射杀狮子,有些是国王在和狮子肉搏,画面既宏大,又巧密而精细,上面的人物和动物都栩栩如生,狮子大多数都是凶狠的样子,而国王和贵族面对凶残的狮子都镇定而勇敢。很难想象,如此细致的浮雕竟出自一个天生就是战士的民族。除了浮雕之外,亚述的雕塑也很有意思,这些雕塑大多是国王的像,任何人在博物馆中一眼就能从众多雕塑中认出它们。古埃及的法老一般是坐像,面容柔和,可能和古埃及是农业文明,人们性情温和有关。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雕像则很逼真完全是真人的3D复原。这些雕塑在后世都有模仿和发展,有 些时候很难判断是古希腊的原作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仿品。而亚述的雕像与它们都不相同, 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些国王的像都是人面(都蓄有长胡子,和古苏美尔人不同)兽身而且长着翅膀。雕像都高大粗壮,一般有两三米高、三到四米长。这些雕像一般立于大 门的两边,为了保证从前面看有两条腿,从侧面看有四条腿,每个雕像都有五条腿。今天在 大英博物馆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都藏有这些雕像。 亚述到了末期,开始了崇文的风尚,这一点和后来中国北方的金朝很像。他们开始尊崇文化和科学,井且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博物馆﹣﹣巴尼拔图书馆。亚述王巴尼拔( 前685一前627)是亚述的末代国王,他被称为英明的世界之王。和他那些打打杀杀的祖先不同,亚述巴尼拔博学多才,对许多文学和宗教作品都有研究。他在位期间,在首都尼尼微建立了这个著名的图书馆,里面收藏了哲学、数学、医学、天文学和文学等各个领域的图书,几乎覆盖了当时人类已知的全部学科领域。其中的王朝史籍、宫廷敕令、历史大事记等,为后人研究亚述王国乃至整个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提供了第一手的文献。亚述王巴尼拔自己阅读和修订了大量的文献,他找来很多学者整理和重新抄写这些泥板,并在一些(复制的)泥板的空白处加上了自已的注释。亚述的巴尼拔图书馆还建有图书目录,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索引系统。亚述大量的文献记载,让我们今天的历史学有了一个分支一亚述学。 在统治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几百年后,亚述终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不过,和古代很多民族不同,亚述人在退出历史舞台后并没有消失,他们的后裔延续至今,分布在世界各地,当然以伊拉克人数最多。有意思的是他们没有融入阿拉伯文化,而是信奉基督教,虽然他们从血缘上讲是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的近亲。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