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世纪哲学之一:平安时期佛教
1.天台宗 天台宗还主张"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认为" 无情有性" ,一切皆成," 法界众生,同登妙觉。法界众人,同服妙味" ,所有众生均有成佛的可能。 为此,最澄曾经同法相宗的僧人德一发生所谓" 一三权实" 争论。主要分歧在于天台宗等派别的一乘思想和法相宗的三乘思想哪一方是" 权" (权宜、方便之计),哪一方是真实的。一乘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佛教虽然有大乘、小乘的区别,但小乘只是把人引向大乘的一个阶段,一切人,包括信仰小乘的人,都可以成佛。持三乘思想的德一则竭力论证修行的途径确实有" 声闻乘" (小乘)," 缘觉乘" (小乘)," 菩萨乘(大乘)这三个差别;宣称只有修大乘的人能成佛,而修小乘的人不能成佛。最澄还建立了大乘圆顿戒坛。以十重戒和四十八轻戒,代替南都佛教的二百五十具足戒。 最澄所创的日本天台宗,已不再是中国天台宗之简单移植,而是把天台、密、禅、律四宗加以融合," 圆密一致" ," 四宗合一" ,亦被称为" 台密"。教戒一致,台密合一,鲜明的护国主义成为日本天台宗的鲜明特点。 2.真言宗 真言宗认为世界万物,佛和众生皆由地、水、火、风、空、识" 六大" 构成。前五大为" 色法" ,属胎藏界,后者(识)为" 心法" ,属金刚界。色心不二,金胎为一,二者摄取世界万有,而又皆具众生心中。宇宙的全部活动是大日如来的身密,所有的声音是口密,一切精神活动是意密,一切物质的、精神的活动都包括在" 三密" 之内。所以,只要修" 三密加持" ,即手结印契(做各种规定的手势),口诵真言(咒语),心观佛尊(大日如来),就可使自己的身、口、意" 三业" 清净,与大日如来之身、口、意相应,就可即身成佛。 真言宗还认为" 六大" 是宇宙的本原," 四曼" ,则是" 六大" 的集中表现。"四曼" 是四种" 曼荼罗" 的简称,曼荼罗原意为" 坛" ,有" 聚集" 的意思。空海还著有《声宇实相义》,说明文字(概念)和客观对象的关系。他说:" 夫如来说法必借文字,文字所在,六尘其体。六尘之一,法佛三密即是也。……所谓声字实相者,即是法佛平等之三密,众生本有之曼荼也。" 虽然空海肯定了文字(概念)反映实相(对象)的关系,但是这种实相并非客观存在,而是融合于大日如来的三密之中。 真言宗有肯定现实的倾向,由此产生了与日本神道结合的佛教护国主义即"兴密护国" 思想。这在空海的佛教理论中占重要的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