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顽固性椎间盘突出:谢氏止痛四穴加脐周四边穴

 憩苑 2022-05-05 发布于内蒙古
作者:老针


实证用谢氏止痛四穴,针刺宜深,手法宜重;若逢虚症,止痛四穴宜用补法,针刺宜浅,手法宜轻,多取健侧,不针或少针患侧。谢氏止痛四穴即三间、后溪、太白、束骨,四穴位于肢端,针感强烈,体虚者仅针0.5寸至1寸深即可。治疗虚症,应用谢氏止痛四穴时多与老针家传的脐周四边穴相配合,因脐周、脐下乃丹田元气所聚之处,此处各穴均具有大补元气之功,善治一切虚证。脐周四边穴的定位:脐旁左右旁开一寸,脐上一寸(水分),再左右旁开一寸,脐下一寸(阴交),再左右旁开一寸,加关元、气海共10穴,均用补法针之。

久治不愈的顽固性颈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疾患,多为虚实夹杂,督脉不足,元气虚损,可用脐周四边穴调任治督,与谢氏止痛四穴相伍,痛外治痛,多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如王××,男,46岁,农民,2009年4月25日来诊。主诉:右侧腰腿痛2月余,加重一月。右侧腰部剧痛不能屈伸扭转,入夜更剧,右臀及右下肢股后外侧、小腿后外侧麻木胀痛,并放射性至足,站、走、坐、卧均感疼痛。腰部右侧L4/5、L5/S1棘突旁有明显压痛及叩击痛,右臀部、右小腿后外侧有明显广泛性压痛。曾中西药、针灸、推拿、理疗、牵引治疗一月无明显疗效,右腰臀可见多处密集状毫针针刺后所留针刺痕迹。前医建议手术治疗,因患者平素胆小,畏惧手术,被其断然拒绝。腰椎CT检查: L4/L5椎间盘中央向后突出约5mm,硬膜囊受压,L5/S1椎间盘中央偏右向后突出约6mm,硬膜囊及右侧神经根受压。右侧隐窝见狭窄。诊断:1. L4/L5椎间盘突出(中央型)、2. L5/S1椎间盘突出(中央偏右型)。患者腰腿剧痛,久治难愈,虚实夹杂,颇为顽固。久痛必虚,督脉不足,元气虚损。前医仅针腰臀患处局部,月余无效,故腰臀部有多处针刺后所遗留密集针眼。若继续反复针刺督脉及其周边,只能虚其已虚之气,其痛难止。因患侧已虚,故为其针刺健侧谢氏止痛四穴:三间、后溪、太白、束骨,每穴两针,斜刺法与直刺法各一针;用补法针刺脐周四边穴以调任治督,大补元气。次日自觉腰痛稍减,但仍不能屈伸,动则痛甚。3次针治后疼痛减轻,腰部能稍做屈伸。治疗期间嘱其遵循“三少一多”调养,“三少一多”即少走、少坐、少立、多卧。10次针治后腰痛大减,共针治三周,疼痛逐渐完全消失,腰部活动自如,2011年1月随访未复发。

急性腰扭伤与腰椎间盘突出是两个概念,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纤维环在外力作用下破裂,髓椎从伤口突出,其突出部分和变性纤维环刺激和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马尾等组织引起腰痛,并伴有放射性坐骨神经痛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病变部位多发生在腰4-5,腰5-1次之,腰3.4少见(双肢到小腿肚呈放射性疼痛)。急性腰扭伤是因用力失衡,以腰椎后关节错位(小关节紊乱)而引起脊椎瞬间拱起,致使脊柱从腰椎到胸椎形成咬合,局部肌肉痉挛,弯腰困难、无法仰卧、及劳累后明显加重的一种病理现象现象。治疗后康复快(双肢下不同)。

  注: 腰椎后关节又称小关节,即关节突,关节左右各一与前缘的椎体关节组成三角形状的结构,除第一腰椎后关节盂是夹槽状以适应与12胸椎组成“插榫(扣的凸凹槽统称为榫)关节”之外,其余四个腰椎的后关节盂都有2个关节面,即内侧面和外侧面,而这两个面与脊柱的中轴线夹角是内侧面小,外侧面大。

治疗:腰眼穴或下肢的委中穴处可发现紫色血络,用三棱针放血或刺后溪,外关透三阳络,承山、大包。整脊复位选用腰椎旋转复位法。手法复位、推拿。

治疗要点:遇到上述病例,首先要解决颈椎、胸椎关节的复位,后腰椎复位。愚柱整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