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曾是电话客服,月薪500元,23年后成董事长,年薪4亿

 朱小鹿 2022-05-05 发布于湖北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2022年4月24日,马云公司的一则工商信息变更,引发外界关注:

老将张勇卸任集团法人代表及董事长职务,交由戴珊接任,年薪4亿。

而在去年年底,戴珊才刚刚接手新设立的“数字商业板块”。

互联网分析师郝志伟认为:

“作为初创的十八罗汉之一,戴珊分管的这个板块,对应的是集团财报里的核心电商部分,是公司的钱袋子。她代表着十八罗汉的回归。”

十八罗汉,指的是马云的创业团队,跟随他从杭州湖畔花园小区开始打天下的18个员工,戴珊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许多罗汉已经功成身退、隐于幕后。

而戴珊是少有的、还奋战在一线市场的初创者,是公司的第11号员工。

有很多年,戴珊都不接受媒体采访,甚至私下对公关团队讲:不要让网络搜索到她的任何信息。

所以,我们现在在官方搜索平台,连她的出生年月都查不到。

在进入马云的团队前,她的资料显示只有:毕业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拥有工程学学士学位。

但仅仅一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就足以让戴珊的事业历程跟马云的千亿集团连接在一起。

(戴珊)

1999年2月20日,18个热血青年聚集在湖畔小区16栋3层一个房间里,马云站在中间,慷慨激昂讲了两个小时。

他对其他17个人宣称:

“我们要做持续发展80年的公司,要成为全球十大网站之一,要所有商人都用我们的网站。”

“80年”、“全球”、“所有”,马老师用词一直都是这么具有“煽动性”,让身边人深信不疑,愿意死心塌地跟着他干。

戴珊说:“无论什么时候看到他,你在他眼中看到的都是自信、都是我一定能赢的信心。你跟他在一起就充满了活力。”

但现实是:这间办公室设在马云的住所,除了一个破沙发,可以说是家徒四壁,看起来远没有目标那么宏伟。

作为马云教师生涯的最后一届学生,戴珊在老师邀他一起创业时,几乎没有丝毫犹豫,就从外地赶过来。

当下就跟其他人一起席地而坐,听着马老师畅想恢宏愿景。

戴珊回忆:“在学校那会,马老师的到课率就是最高的,他经常给大家讲做人的道理。”

但精神层面的道理,并不能像有情饮水饱一样解决实际问题。

当年,公司的启动资金50万,还是18个人东拼西凑省出来的。

本打算坚持10个月,可互联网烧钱太厉害,不到2个月就山穷水尽。

在很长一段时间,合伙人每个月只能拿到500块工资,每天吃着3元的盒饭。

有一天,向来喜欢吃梅干菜的戴珊正扒拉着饭食,突然抬起头对大家“宣誓”:

“等我有钱了,我就去买一屋子的梅干菜!”既好笑又可怜。

众所周知,阿里公司高层都有专属花名,马云叫风清扬,戴珊叫苏荃。

苏荃,是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中的人物,神龙教教主之妻,艳丽无匹、美貌至极,兼具魄力和智慧。

戴珊给自己取名为这个人物,应该对自身实力也颇有信心。

但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管是对戴珊本身而言,还是对这个拥有传销般激情的新公司来说,刚起步往往是最难的。

正如她所讲:“公司成立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客服。”

只是渐渐的,别人都被分派出去了,只有戴珊还留在基础岗位继续耕耘。

从1999到2001年,她专职负责客户服务、销售及平台界面业务,属于直接跟客户打交道的后勤人员,每天为“亲们”服务。

也许是出于大材小用的年轻气盛,一开始,戴珊对这个安排表示不理解:

“我不喜欢做服务,在后台不就是接接电话吗?”

马云先斥责她“目光短浅”,后又跟她解释来自用户的信任对公司是多么重要;

这才让戴珊安下心来好好干,这才“将信将疑接了这个团队”。

可以看出,好脾气加耐心,是戴珊的性格底色。

即使偶尔“叛逆”,但骨子里始终保持着忠诚和信任。

就像她说的:“公司让我做销售我就做销售,让我做客服我就做客服。

我不会想太多,就愿意乐呵呵地做。”

客服的日常工作很繁重,也很单调。

戴珊带着团队每天工作16-18个小时,累了就睡在马云家——办公室,饿了就吃没有梅干菜的便宜盒饭。

那时候,还没有太多反应迅速的即时通讯,回复客户全靠一封封邮件。

有时戴珊的团队回复得太快,还被用户质疑是机器自动应答。

2002年-2008年,凭借突出的工作表现,戴珊从高级销售总监做到广东省分公司总经理,再被调到去做HR。

进阶到更大平台的管理层,光是自己干得好还远远不够,关键得能让底下的人也干好。

戴珊坚信一个观点:让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潜能。

2008年,她被调到购物平台任职后,发现许多人对公司的认知和发展模糊不清。

基本属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日子状态,这跟戴珊信奉的拼搏文化格格不入,她决意出手调整。

她认为:员工之所以没有热情,是因为前路未卜,不知道努力有什么用。

为此,戴珊通过“搭场子”的方式,来让员工明确目标、找到意义。

所谓搭场子,就是搞一场晚会,主题就叫:梦想开始的地方。

是不是很有马氏洗脑的味道?

当晚,她邀请两位特别的贵宾上台分享自己与公司的渊源。

一位是患重症肌无力的会员用户,一位是在公司平台上创业成功的大学毕业生。

通过真实客户现身说法的方式,让员工感受到他们每天或平凡无奇,或细碎繁重的工作,对他人而言,都具有改变命运的力量。

经此一招,如愿达到带动员工士气的目的。

戴珊不仅给自己的团队热场,还向上管理,帮时任CEO陆兆禧制造气氛。

陆兆禧比马云小5岁,但跟老大的性格截然相反。

他自己亲口说:“马云比较善讲,而且他很爱讲、爱表达。

而我跟人交流时,喜欢当听众,一旦我讲的时候,我就没有分析能力了。”

所以,身边人都觉得跟马云的能言善辩相比,陆兆禧性格内向、言语木讷,简直就是另一个极端。

这样的管理者,在与人沟通方面难免会有瓶颈。

而长期混迹在一线、专门跟人打交道的戴珊,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短板。

首先,她抛出三个问题把陆兆禧“逼疯”:

戴珊:“你平时跟谁一起吃饭啊?”——陆兆禧:“叫秘书帮忙买回来。”

戴又问:“你平时跟谁聊天啊?”——陆:“开会时自然有人来。”

戴再问:“你最近喝过酒吗?”——陆急了:“老子没空喝酒。”

三句话,就让戴珊看出问题所在:

这个花名“铁木真”的领导者,虽然跟成吉思汗一样骁勇善战,但太过刚硬,显得没有人情味,容易让团队缺乏热情。

为此,她再次拿出开Party聚人心的招数,办了一个“裸心会”,让每个人打开心扉,在团队中展示出真实的自己。

在包厢灯光烘托、酒精壮胆加持,以及更重要的,戴珊的推波助澜下,先有副总裁喻策,跳出来细数陆兆禧的种种不足:

说他作为CEO没有远见、行为过于偏激、销售出身不懂产品等等,直接把话题上限拔高,让其他人不用再担心说得太狠。

陆兆禧明白戴珊的苦心,发挥善于倾听的本事,表现得很谦虚,对喻策的批判连连称“有道理”。

然后再反省自己的缺点,顺带倾诉一下苦水难处,引发同情。

如此一来,上下都明白各有各的不容易,唯有团结起来,才能更好走下去,凝聚力瞬间提升好几个档次。

戴珊曾说:“在我眼中,马云不是一个管理者,却是很好的领导者,他是通过领导力来激发明星团队和员工的潜力。”

从激发团队和员工潜力这方面来看,戴珊也做得很出色,同样是一个很好的领导者。

2013年,戴珊上任集团CPO(首席人才官)。

关于人才,马云曾提到:

“公司越来越大,桌子、椅子这些资产,每年都要盘一遍,为什么不对人也盘一遍呢?就是要看看,到底人有没有增值。”

戴珊补充道:“人才是战略和结果之间的重要一环,不是为过去盘点,而是为将来盘点。”

具体怎么盘呢?

还是马云先来打个样。

2009年、2010年,公司爆发“诚信门”事件。

近百名员工为追求高业绩、高收入,与“骗子客户”签约直销,涉嫌欺诈。

马云知道后大为震怒:

“员工居然对诚信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果只有几个、十几个人有问题还算正常,但将近100个销售人员都有问题,那就是系统的问题、管理层的问题!”

之后,CEO卫哲、COO李旭晖引咎辞职;

几位副总裁被降职、降职,多名总经理、区域经理也被处分,整个核心管理团队几乎被打散。

外界称此雷霆之势为“刮骨疗毒”。

这些几年、甚至十几年才升上去的高层,在一夜之间从人才变为弃子。

戴珊如法炮制,厉行“高压线”政策,只要触碰,再有用的人才都会被清理。

曾经有一位区域经理,没有陪访客户,却报销了100多块车费。

经查证属实后,戴珊将其辞退。

这名经理是工号100多号的老资历,业绩一直不错。

那天一时糊涂贪了个小便宜,万万没想到把前程给搭进去:

“虚假报销也就100多块钱,可以免掉自己的职务,为什么非要辞退!”

然而,现在才来跟戴珊叫唤抱屈没有用,高压线就是“不能触碰,谁碰谁死”。

这件事后来传到马云那儿,他也没有任何干预,坚决开除“维持原判”。

戴珊说:“你业绩不好,我们会帮你;

但假如你其他方面不好,我不会帮你,即使你带来一个亿的业绩,也请你离开。”

该开的人要开,该留的人也要留。

比如一位外聘的销售经理,因业绩没做起来,主动向戴珊递交辞职报告,却被当面撕了;

而另一位业绩突出的人员,因改动销售数字,而被立刻开掉。

简而言之就是:能者上,庸者下。

集团内部有一个很特别的非官方职位——闻味官,即能迅速“闻”出此人适不适合公司文化。

而戴珊,被马云认为是最称职的闻味官。

她解释道:“认同我们的价值观,这里就是你的天堂;

如果不认同,这里就是你的地狱。”

所以对于人才的把控,戴珊一能透彻理解老大制定的价值决策,二能灵活掌握、收放自如。

不仅体现出她的智慧,还有绝对的忠诚。

即便是在人心动荡的时候,戴珊的忠诚都没有丝毫折扣。

2021年,807事件在网上发酵。

公司一女员工因被领导要求陪酒,而遭到商家和上司侵害,在网上发声寻求帮助,一时间引发舆论风暴。

前因后果究竟如何,自有相关部分严查处理,我们只来看看戴珊对此次风波的态度:

“这个事件当然会触动我们去反思组织和员工关怀,但我从来没有对公司有任何动摇和失望,对公司的热爱从第一天开始没有任何变化,以后也是。”

所以内部人才说:戴珊不会离开公司,甚至不会退休,会站好自己最后一班岗。

目前来看,戴珊当然不会离开公司,并且还在不断被委以重任。

2021年12月,时任集团主席张勇,任命戴珊负责全新业务“中国数字商业板块”,并在内部信中评价她:

“基于深厚的市场经验、杰出的领导力,以及独特女性体验视角,继续发挥公司在中国消费领域的引领角色。”

市场经验和领导力不消多记,至于女性体验视角的优势,在之前负责淘菜菜业务时已经崭露头角。

也许正是出于女性的直觉,戴珊把注意力集中在千家万户的菜篮子上。

她每到一个市场,都先跟着主妇或大妈大爷们逛逛菜市场,了解当地最本味的家庭采购情况。

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商业也要有生活气”。

生活,自然需要细水长流。

社区电商本不是一个立竿见影有收益的业务,因此戴珊并不急。

她更多关心的是:做这件事、花这些钱,我们能学到什么?

学习,可以从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中得到,也可以从人身上学来。

2022年1月,戴珊正式接班新团队时说:

“过去一个月中,我和很多新同事都做了各种形势的交流,有一对一喝咖啡,也有钉钉聊天,还有专题共创等等。”

一位新员工谈到对戴珊的第一印象:说话非常流利,逻辑极为清楚。

愿意并且善于沟通,一直以来都是戴珊的强项。

在公司推出APP特价版发布会上,戴珊身穿白色内T、牛仔长裤,外搭黑色小西装亮相。

她笑着说:“你们猜我这一身多少钱?只花了68.8块。

从鞋子到衣服都是在我们的特价版上买的,我觉得挺好、很舒服。所以性价比不代表便宜货。”

而后,她娓娓道来,为新业务做宣发。

在集团23年期间,她先后轮换过客服、销售、市场推广、人力资源、首席文化官等诸多岗位;

基本就是老大指哪打哪,从无抱怨,也甚少纰漏。

2022年3月,戴珊入选福布斯《中国杰出商界女性100》榜单,排名14位,仅与第12名的铁娘子董明珠相隔一人。

4月24日,戴珊再次晋升上位:

接替张勇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并成为公司法人代表,一举变身为集团最有权势的女人。

常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相对应的,责任越大,需要的能力就越大。

对于此番新任,戴珊慷慨激昂地说:

“我相信,平静的大海无法造就伟大的水手,越是波涛汹涌,越显英雄本色。”

巾帼不让须眉,看来这位应该已年逾四十的集团创始人,将会一如既往地追随马老师,在更大更高的平台上挥斥方遒。

曾有记者问戴珊:“怎么理解你们公司别具一格的企业文化呢?比如笑脸文化、武侠文化、倒立文化。”

她回答说:“其实我们就是选那些真心愿意与我们共创事业、有相同价值观的人。

外面说是洗脑,其实不是,我们寻找的就是一帮志趣相投的人。”

简而言之,洗脑一说,只是来自第三方角度的错误定义。

当事人认同,就是志趣相投;

不认同,就根本没法参与其中;

硬要加入,就会出现像前面戴珊所讲:对你来说,就是地狱。

因此,选择决定想法。

有句话说:自己选择的路,就算分岔口再多,也要目不斜视,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许多人没有成功,并不是选择错了,而是选了太多,一直在转换跑道,最后每个赛场都失分。

曾国藩认为成大事者,须具备三点素质:坚持、专注、渐进。

笃定一个赛道持续努力,即便失败,也能更快失败,让你还有余力东山再起,不至于半推半就走到最后才惊觉选错了,却为时晚矣。

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并全力以赴,有时地狱亦可逆转成天堂。

作者:朱小鹿&雯鲛

END
看更多人物故事
请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朱小鹿



三连一下,植树造林靠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