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 《夜雨寄北》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背景  诗名《夜雨寄北》,李商隐于大中五年(公元851年)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李商隐之妻王氏是在这一年的春夏之交病故的,据说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可见李商隐得知妻子死讯的时候,应该是在巴蜀之地。由此可以推测李商隐的这首《夜雨寄北》是在得知妻子亡故后,在巴蜀之地所写的亡吊诗。长安在巴蜀的北边。“寄北”,李商隐和妻子聚少离多,多用书信往来,虽然妻子亡故,他依然是以书信的方式来倾诉哀思。
    典故 “巴山夜雨“:(气象谚语,因为四川盆地多夜雨而得。“夜雨”是指晚八时以后,到第二天早晨八时以前下的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赏析  李商隐说,爱妻啊,你总是问我什么时候是归家之期,却总是得不到确切之期,而现在也就永远不会再有这个期了,我的泪就如同这巴山的夜雨,整夜整夜地下,涨满了秋天的水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字词典故  “西窗“:(古代的四合院,主人住在北边,儿子在东边,女儿在西边。李商隐当初在泾州给丈人“王茂元”做幕僚,又被接纳为女婿,所以他和他爱妻刚开始在一起的屋子应该是他妻子做闺女时的西厢房。所以猜测这“西窗“是这么来的,李商隐这是在回忆他们爱情开始的地方,梦开始的地方啊!)
      “剪烛”:(蜡烛燃烧久了,露出的烛芯就会变长且容易分岔,所以需要剪掉多余的烛芯来维持明亮的照明。)
      赏析  李商隐说,爱妻啊,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在一起,共剪那西窗的烛火呢?过去我们总是在烛光下情话绵绵,如今我要和你说的却是,我独自一人站在这里,面对着这巴山夜雨之时
,泪~如~雨~下啊!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