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贺 《南园十三首》 其四~其五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南园十三首》其四 李贺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在《南园十三首》的其三中,我们看到李贺加入了农业生产,自己也种起瓜来了。在这其四中,李贺开始描述自己在村里的生活,来看原诗: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字词典故    “小甲蔬”:这里的“甲”是“莩piao3甲”的意思,犹萌芽。(《后汉书 章帝纪》“方春生养,万物莩甲。”)所以,“小甲蔬”是指幼嫩的蔬菜。

赏析    李贺说,我还没有三十岁,才二十几岁。大白天的,多数时间总觉得饥饿,仅靠一些幼嫩的蔬菜充饥。

    李贺把“三十”放在前面,可能是因为“三十而立”这句话吧,想想自己还有时间,还不到立业的时候嘛,才二十几岁的年纪。可是,大白天的,老是觉得肚子饿,只能靠幼嫩蔬菜充饥,这也是个事啊。“甲蔬”,有的翻译成了野菜,探究起来也是有道理。李贺刚回老家没多久,虽然也去种瓜了,可是还没有什么收成。或者自己种的菜还很小,或者也只能去靠挖点小野菜来补充食物。真是一喜一忧,前面还在农家乐,这里又要面对眼前的实际困难。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字词典故    “戎韬tao1”:韬略,军事谋略。(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侍戎韬於武帐,听雅曲於文絃。”)

赏析    李贺说,遇到桥头的那位长辈老人时,他和我相互哀叹,彼此聊起思念之情,因为他曾经送给我一本军事韬略的书。

    这里不会是老人自己抱着书在那里哀。我想应该是之前李贺家乡的人都很看好他,那个桥头的长辈老人特地把祖传的一本兵书传送给了李贺。可是没想到李贺却从京城无功而返,如今竟也如此落魄,两人相遇,自然是相互哀念,哀老的老了,少的无所成。很久没见,也颇为想念。李贺也颇为感慨与悲哀,对不住老人家曾经送书的一片心意。

李贺这些诗确实有连续性,这首提到军事韬略的书,下一首他就动了弃笔从戎的心了。

    我想这个老人应该还是会鼓励他,要走出去。这是李贺思想转变的一个触发点。

《南园十三首》其四 李贺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继续来看其五,看看李贺和桥头长老聊天以后,思想有什么转变。来看原诗: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字词典故    “吴钩”:【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通鉴·唐纪》载唐宪宗元和七年李绛云:“今法令所不能制者,河南北五十余州。”】

赏析    李贺说,做男儿为什么不带上吴钩利剑,去攻取收复我们大唐天下失控的关山五十州呢。

    这句话,或者是桥头长老给李贺的激励,也可能是李贺被开导以后所想到的去处。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字词典故     “凌烟阁”:【“凌烟阁”是唐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位于唐朝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后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闻名于世,可惜毁于战乱。】“若个”:哪个的意思。“暂”:是短时间的意思,在这里应该是赶紧。

赏析    李贺说,请君赶紧上凌烟阁看看吧,又有哪一个书生被封万户侯了?

    和前面说的一样,这两句也可能是出自老人之口,反正现在是在李贺的脑子里扎下根了。他的这个想法和后来的李商隐挺像的,李商隐也是感慨自己是个无用的文人,于是给他儿子起名字叫“李衮师”,“衮sun3”的意思是君王的礼服,师就是指军队了。结果他儿子还是默默无闻,没有任何历史记载。这李贺和李商隐都道出了当时文人的一些心声。李贺这是想投笔从戎吗?额,你别说,这李贺后来还真的去军队呆了,想起他的那首《雁门太守行》,李贺后来在“潞州”做了3个年头的幕僚,为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的军队服务,帮办公文。

    那么李贺是不是说走就走呢?那就要等看《南园十三首》的其六,看他是怎么决定的。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