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居易 《放言五首》 其一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白居易《放言五首》(并序)

【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每咏之,甚觉有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唯李颀qi2有云:“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斯句近之矣。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

其一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甯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我们先来解读一下白居易的序:

“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

字词典故   “放言”:无所顾忌,畅所欲言。“长句”:七言诗。“韵高”:押韵高明。“体律”:体裁格律。

赏析    白居易说,元稹在江陵的时候,写有放言七言诗五首,押韵高明,诗体又符合格律,意思古老,用词却新颖。

“予每咏之,甚觉有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

赏析   白居易说,我每每咏读它们,都觉得非常有味道,虽然前辈中有很多深谙诗道者,却也没有过这样的作品。

唯李颀qi2有云:“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斯句近之矣。

字词典故   “李颀”:【唐代诗人 (690年?~751年?),擅长七言歌行,诗以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济水自清”:济水自然很清。“河自浊”:黄河自然很浊。

赏析   白居易说,只有李颀有诗这么说道:“济水自然很清,黄河自然很浊,周公是个大圣人,而接舆是个狂夫”,这样的句子和元稹的诗比较相近啊。

“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

字词典故   “届”:到。“缀”:连接,连缀。

赏析   白居易说,我这趟出来外地,辅佐管理浔阳,还没有到达任上,在舟中多有闲暇,于是就在江上独自吟咏,因此连接上五篇以延续元稹的诗意。

     我们看到了,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并不是一般的和诗,而是连接上去的。好,我们来看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原诗: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赏析   白居易说,早上是真的,到了傍晚又变成假的,又有几人能分辨呢?古代过去了,今天来了,私底下的事就没了(人家不知道了)。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甯子解佯愚。”

字词典故   “臧生”:指和孔子同时代的鲁国人“臧武仲”。【“臧武仲”因得罪“孟孙氏”逃离鲁国,后来回到防邑,向鲁君要求,以立臧氏之后为卿大夫作为条件,自己离开防邑。孔子认为他以自己的封地为据点,想要挟君主,犯上作乱,犯下了不忠的大罪。可是孔子后来评价又变了,有一次“颜回”问孔子,说:“老师,文仲和武仲哪个贤?”孔子说,“武仲贤。”颜回不明白,说:“武仲被世人称为圣贤却没有躲过国法,这不能说是智慧;喜欢谈兵论战,却在邾地败北,也不能说是智慧。文仲呢虽然去世了,他的话却不朽,怎么反而不贤?”孔子说:“人死了,话却不朽,所以称为文仲。但他还是有三大不仁、三大不智,所以不如武仲。”虽然“臧武仲”也有自身的缺点,但对他的聪明与智慧,孔子也是充分肯定的。】“诈圣”:白居易这里说臧生能“诈圣”,究竟是诈了世人还是孔子这个圣人呢?根据后面甯子的“佯愚”的对仗,那么臧生应该是诈得“圣人”的称号,也就是骗得世人称他为“圣人”。“甯ning4子”:【甯子也叫“宁武子”,春秋卫大夫,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道时,他就显得聪明,当国家无道时,他就装傻。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做不到了。】“解佯愚”:这是孔子对甯子的佯装愚昧的解释。

赏析    白居易说,一般这世间的人只爱像“臧生”那样,能够诈骗到“圣人”的称呼。可曾知道孔子对“甯子”佯装愚昧的解释。

       我们也看到了前面关于臧生的一些事和孔子的评论,总的来说,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可是我们也知道颜回是个很老实的人,他的论述必然是真的。孔子也不过是后来对二人的比较评论。所以说臧生的所谓“圣人”,白居易认为是欺世盗名的。由此可见,白居易前面的话是反话,讽刺的话,讲的是当时官场上一些人的观点,甚至是流行的观点:认为我早上是真的,晚上变成假的,谁又能够辨别得出来?古往今来,过去的事就过去了,今天来到了,就没有什么底事了,底事人家就不知道了,过去了。白居易这里讲的有点原罪的意思,抹去原罪。而且这些人爱的就是像“臧生”这样的人,欺世盗名,还博得了圣人的美称。然后他又举了一个正面的例子,可是他们知道孔子对“甯子”佯装愚昧的解释吗?白居易的观点很清楚了,国家有道就发挥聪明才智,国家无道,就装疯卖傻,反正不会去助无道就是了。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赏析   白居易说,草丛中的萤火虫有一些光耀,可终究不是火。荷叶上的露水虽然也是圆圆的一团,难道就是珍珠了吗?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字词典故   “燔fan2”:焚烧。“照乘”:典故【《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齐)威王二十三年,与赵王会平陆。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梁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我简单翻译一下:【就是说齐威王与魏惠王(这里称梁王是因为当时魏国也叫梁国,所以称梁王),他们两个见面打猎,梁王问齐王,你有什么宝物吗?齐王说没有。梁王就说了,像我这么小的国家都还有一寸直径的宝珠可以照车的前面后面,一共十二驾车,每车十枚。而你这样的万乘之国怎么会没有宝物呢?】接下去,齐王就讲了,在他眼里真正的宝物是他的那些大臣。白居易这里就是针对“梁王”的这句话:

赏析    白居易说,如果不取来焚烧的柴火照明,兼顾帮着照耀车驾,你那些宝珠可怜的光彩又有什么特殊的吗?

       白居易的言下之意,你那些宝珠真有那么大的光明吗?有什么可炫耀的。

白居易《放言五首》 其一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甯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