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居易 《秋雨夜眠》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秋雨夜眠》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诗名《秋雨夜眠》,在秋雨的夜里睡眠。据说这首诗是
832年,白居易做河南尹的时候写的,这一年他六十岁了。这河南尹挺大的,应该是当时河南的主要执政官(相当于现在省里的一把手)。来看原诗: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字词典故   “三秋”:【古时人们将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我以为白居易这里就是指农历九月,深秋季节。

赏析   白居易说,多么冰凉寒冷的三秋夜啊,如今我成了一个安闲的老翁了。

     白居易有感于自己六十出头了,所以称自己老翁。两年前,他的好友元稹去世了。说老,其实并不算老,我们现在总有一个错误观念,以为古人就短命,其实还看情况了,贺知章都活到八十几。《水浒传》里头,潘金莲原来是被卖到潘家的,潘家掌柜和他老婆都八十几了。就是因为潘家老头想纳潘金莲,潘家老太一生气,把潘金莲嫁给了又矮又丑的武大郎。所以还看自己的经济状况,身体素质与保养。白居易是比较注重养生的,不过他这个时候可能也确实是身体不太好,所以感觉到“凉冷”的时候,就在想自己是不是老了。“安闲”确实是比较闲,毕竟是个大官。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赏析   白居易说,我总是习惯了灯灭以后,还要迟些时候才卧床。在这样的秋雨声中,我美美地睡上了一觉。

     白居易确实有这样的习惯,总是在灭灯后,冥想事情。秋雨让天气更凉了,所以他感到凉冷,不过这样的冷夜,不也正好可以更甜美地睡觉吗。白居易也就安闲自得地睡着了。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字词典故  “灰”:炭灰。“宿xiu3”:一夜。“瓶”:酒瓶。【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夜船论铺赁,春酒断瓶酤gu1。”】“香”:香料。“笼”:薰笼。(白居易的《后宫词》里有“斜倚薰笼坐到明”,薰笼和香薰炉往往是配套的。香料加到炉子里,即可以暖被子,又可以有香味。)

赏析   白居易说,温酒瓶的火过了一夜,也成炭灰了。再添点香料,让暖被的薰笼更温暖些。

这里关于“瓶”,很多翻译成“烘瓶”,但我查过的资料,似乎唐朝都是以“炉”来称呼,如暖炉,手炉,地炉,并没有什么“烘瓶”。但是,当时的人确实有在床边,温酒的习惯。冷的时候,喝口热酒,可以暖身子。【皮日休 《奉和鲁望樵人十咏》“傍边煖白酒,不觉瀑冰垂。”】“煖”即暖,温酒的意思。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赏析   白居易说,拂晓,天放晴了,却还是颇为寒冷,所以就没有起床。昨夜的那场雨,不知又要打落多少霜叶,想来外面的台阶已是满满的红色。

      看来白居易是真的病了,所以睡觉休息对他来说是最美的事情。没什么可想的,就想着秋雨过后,外面满地的落叶。也许,他也想着落叶归根了。所以他第二年(833年)就因病免“河南尹”,再任“太子宾客分司”,回洛阳老家养病养老去了。

《秋雨夜眠》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