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 《喜达行在所三首》 其一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一 杜甫
“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
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
雾树行相引,莲峰望忽开。
所亲惊老瘦,辛苦贼中来。”

    诗名《喜达行在所三首》,诗名拆解:“喜达”+“行在所”。“行在所”:【天子巡行所到之地。】诗名的意思就是:喜悦地到达天子巡行所在地。757年二月,唐肃宗由“彭原”(今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彭原镇)迁“凤翔”(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为临时政府所在地。这三首诗,杜甫承接前面,描写了自己从长安城逃了出来,历尽千辛,终于到达朝廷的临时办公所在“凤翔”。好,来看原诗:

“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

字词典故  “西”:【“凤翔”在长安的西面。】“忆”:【记住,记挂。】“岐qi2阳”:【岐山之阳,也就是岐山的南面。“安史之乱”中“肃宗”于756年改“扶风郡”为“凤翔郡”,而这“凤翔郡”就在岐山的南面。】“信”:【消息。】  “遂”:【称心,如意。】“却”:【退。】

相关资料与分析  相传【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郭子仪”收复长安的资料:【757年五月,唐军在长安西面的清渠受挫,退保武功。】网上对这两句诗的解释是:“盼望凤翔那边有人传点消息,但没有等到人于是决意逃回来。”如果杜甫真是四月份逃的,那么郭子仪的大军都已经到达长安北面了,杜甫如何还想更远的“凤翔”?要逃也是先逃入郭子仪的大军中。如果是描写还在长安城中,应该会描写自己怎么从城西“金光门”出来的。所以我认为杜甫的出逃时间恐怕是757年五月。因为郭子仪大军暂时撤退了,所以杜甫只好一路走往“凤翔”。要知道“凤翔”距离“长安”差不多一百多公里,杜甫怎么会舍近求远呢,自然是先找军队,再找皇上。合理解释应该是:

赏析  杜甫说:我从城西金光门逃出了长安,记得消息上说,皇上在岐山以南的地方。可是一路西行都没有看到什么人,不能如愿地遇到我们的军队,原来他们已经退回去了。

“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

字词典故  “当”:【面对着。】“著zhuo2”:【附着。】

赏析  杜甫说,于是望眼欲穿的我只能一直面对着落日,朝西边的方向走。太阳渐渐隐没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天越来越暗,我感到前途是那么地渺茫,心都快要死掉的样子,好似蒙上了寒冷的灰。

    杜甫经过的毕竟是交战区,如果遇到胡人,没准就被杀死了。

“雾树行相引,莲峰望忽开。”

赏析  杜甫说,如此漆黑的夜晚,那一团团黑雾般的行道树相互引导下,我得以摸索着向前行走。(应该是“行道树”,正是这些行道树排成行,相互引导着杜甫前行。)后来走入了山中,只见群峰耸立,如莲花一般。我边走边望,不知又过了多久,豁然开朗,终于走出了群山。

“所亲惊老瘦,辛苦贼中来。”

赏析  杜甫说,最终到达我们的“行在所”,见到咱们的人就如同见到亲人一般,他们惊诧地看着我这个又老又瘦的家伙,竟然能够如此千辛万苦地,从胡贼占领区中跑了过来。

《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一 杜甫
“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
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
雾树行相引,莲峰望忽开。
所亲惊老瘦,辛苦贼中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