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 《羌村三首》 其二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羌村三首》其二 杜甫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羌村三首》的其二,上首我们讲到唐肃宗放还杜甫,回鄜州羌村探亲。回到家以后,与亲人团聚,百感交集。当团聚的兴奋平静下来以后,这老杜的心里啊,恐怕又想起朝廷与官场的事了。他好不容易从胡人占领的长安逃出,跑到了唐肃宗所在的“凤翔”,得到了皇上的赏识,从而有了“左拾遗”的官职。偏偏因为“房琯”的事,又得罪了皇上,由此被批准回乡探亲。事实应该是皇帝不想看到他了,先支开,然后再看有什么外地空缺,让他滚蛋,所以杜甫心里难受啊。好,来看原诗: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字词典故  “晚岁”:【晚年。】“欢趣”:【乐趣。】

赏析  杜甫说,已经是晚年了,被迫在这里偷生,回家之后并没有多少欢快与乐趣。

     杜甫觉得自己好像是退休了,所以称自己是“晚岁”。“晚岁”就是“晚年”。本来想对国家能有一番贡献,不想被唐肃宗放还探亲。这真是被迫地回到家里“偷生”了。所以这样的回到家里,就觉得少了欢乐。而羌村这个地方也没有什么太多的乐趣。

     老杜毕竟是个有志向的人,你让他这么闲下来,他确实觉得壮志未酬,空落落的。从杜甫这里的描写,明显就和前面写给唐肃宗的《北征》不太一样。《北征》是写给皇帝看的,而《羌村三首》,那就是自己的日记,所以这里他表现出了自己的落寞。《北征》为什么用“征”,恐怕也是为了表现给唐肃宗看的,我老杜是个战士,是一个能够做事的战士,皇上让我回去探亲,那就是命令,我就去执行。不是老杜不想家,而是他的心里更多的是报效国家与朝廷,所以当他此刻独自一人时,那种落寞的心情就显露了出来。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字词典故  “却”:【回转。】

赏析  杜甫说,我在千头万绪地想着事情,娇儿却赖在膝头不肯离开,生怕我又转而离去。

    杜甫其实很重感情,很重亲情。在《北征》中他写道:“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孩子们也担心他再次离去。估计杜甫也在做权衡,接下去怎么办呢?皇上的意思,让你回家好好团聚,可是过后什么时候回去上班,都没说。杜甫想表现的话,可以看完家人,立刻返回凤翔,但这样做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皇上明显是讨厌他了。所以估计杜甫是得等到唐肃宗进入长安城以后,带着家人一起回长安,或者比较妥当。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字词典故  “追凉”:【乘凉;纳凉。南朝 梁 庾肩吾《和晋安王薄晚逐凉北楼回望应教》:“向夕纷喧屏,追凉飞观中。”】

赏析  杜甫说,哎,我的心啊颇为烦躁,还是去回忆一些往昔之事,好得到些清凉。所以来到了池塘边,绕着这大树散散步。

    不管怎么,杜甫好歹是个“左拾遗”了,追昔抚今,和过去相比,现在总是好很多的,所以说,“忆昔好追凉”。于是去池边绕树散步。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字词典故  “抚事”:【追思往事;感念时事。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张良庙教》:“灵庙荒顿,遗像陈昧。抚事怀人,永叹寔shi2深。”】

赏析  杜甫说,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这萧萧的北方刮得那么起劲,我这前思后想,感念时事,又是煎熬得百般忧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字词典故  “赖”:【依靠,依赖。】“禾黍shu3”:【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

赏析  杜甫说,还好知道禾黍很快就要收成了,我似乎已经能够感觉到那酒糟床的酒在不断地往外注出。

     老杜又想借酒消愁了,想到很快就丰收季节了,马上就会有酒喝了,有点迫不及待。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赏析  杜甫说,不管怎么样,如今,至少有足够我斟酌的酒,姑且可以用来藉慰我迟暮的年华吧。

    苦中寻乐,人之常情。杜甫一边是家,一边是朝廷。刚有个官职可以为国效力,偏又得罪了皇上。真是左右为难,颇为愁苦。当然杜甫也没犯什么大错,这官总是有得做的吧。还是多想点好事吧,于是就把目光转向了即将丰收的禾黍,即将流出的酒香。

《羌村三首》其二 杜甫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