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 其九~十二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秦州杂诗二十首》 其九 杜甫

其九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
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
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

  来看《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九的原诗: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

字词典故  “驿亭”:【驿站所设的供行旅止息的处所。古时驿传有亭,故称。】

赏析  杜甫说,哇,今天的太阳让人眼睛明亮啊,坐在这临近水池的驿亭真好。

“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字词典故  “丛篁”:【竹丛。】

赏析  杜甫说,旁边的低地里,这几丛竹子特别碧绿。抬头是高高的垂柳,映衬着半边的青天。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

字词典故  “稠叠”:【稠密重叠。】“幽事”:【幽景,幽静的大自然之事。(在《北征》里出现过这个词。)】“喧呼”:【喧闹,呼叫。】“使星”:【古时认为天节八星主使臣事。】

赏析   杜甫说,在稠密而重叠的大自然中有许多幽静的趣事。可以和喧闹欢呼的孩子们一起阅览天上的使星。

“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

字词典故  “坰jiong1”:【离城远的郊野。】

赏析  杜甫说,老夫我如果能一直有这样的生活,那真的无异于住在“郊坰”之处了。

      那么什么是“郊坰”呢,除了前面解释的“离城远的郊野”以外,杜甫事实还有深意。东晋“葛洪”写的《抱朴子·崇教》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或建翠翳之青葱,或射勇禽於郊垧,驰轻足於崄峻之上,暴僚隶於盛日之下,举火而往,乘星而返,机事废而不修,赏罚弃而不治。。。如此,既弥年而不厌,历载而无已矣。”】大概意思是:【“或者在青葱的林间盖翠绿的棚子,或者在郊野射杀鸟兽。轻快地爬上峻岭,暴露官员和奴仆于烈日之下,举着火往天上去,坐着星星返回,机要的事让它荒废而不去修缮,赏罚的事放弃了,不治理了。”】(有点无为而治的意思)中间部分我省略掉,最后还两句做结【“如果能这样,不仅一整年都不会厌恶,而且经历多年也不会厌倦”。
     所以说,杜甫这里的“
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恰恰是说的这种境界,尤其注意这里提到的“暴僚隶於盛日之下”,杜甫恰恰是这样的身份。

《秦州杂诗二十首》 其九 杜甫

其九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
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
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

《秦州杂诗二十首》 其十 杜甫

其十

“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
所居秋草净,正闭小蓬门。”

    来看《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原诗:

“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

字词典故  “涔涔cen2”:【雨不止。】

赏析   杜甫说,这里的云气一直连接到昆仑山那边,于是这个边塞之城总是雨水涔涔,频繁地下雨。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字词典故  “羌童”:【吹着羌笛的儿童。】“渭水”:【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使客”:【使者。】

赏析  杜甫说,吹着羌笛的牧童望着清清的渭水。寻找黄河源头的使客们,也从这里逆流而上。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

赏析   杜甫说,远处的烟火下,是军中的帐幕。牛羊散布的山岭上,那是我所在村庄。

“所居秋草净,正闭小蓬门。”

赏析  杜甫说,我居住的这里,秋草特别干净,这会儿我正要闭上小小的蓬草门,进屋去。

   杜甫由远而近,一路描写,一路回到自己的小蓬屋。

《秦州杂诗二十首》 其十 杜甫

其十

“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
所居秋草净,正闭小蓬门。”

《秦州杂诗二十首》 其十一 杜甫

其十一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
黄鹄翅垂雨,苍鹰饥啄泥。
蓟门谁自北,汉将独征西。
不意书生耳,临衰厌鼓鼙。”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

赏析   杜甫说,秋风萧萧,让这个古老的边塞显得特别的冷。原野漠漠,秋天的云显得特别的低。

“黄鹄翅垂雨,苍鹰饥啄泥。”

字词典故  “黄鹄hu2”:【大天鹅。《商君书 画策》:“黄鹄之飞,一举千里。”】

赏析  杜甫说,一举千里的天鹅,却在雨中垂下了翅膀。擅长高飞的苍鹰,此时饿得只能啄食泥土。

“蓟门谁自北,汉将独征西。”

字词典故  “蓟ji4门”:【春秋战国时的燕国,以蓟城为国都,古称蓟城为蓟门。】“自北”:【自北向南。这个“自北”的可能典故:“南北朝”时期“北魏”有一个将领“奚斤”受到“道武帝”亲近。曾随其败后燕、伐中原。有一段话是讲他的“斤自北道邀其走路”,讲的是“斤奚”拦截“胡夏末帝”赫连定的。】

赏析  杜甫说, 杜甫说,我朝的将领谁能在“蓟门”那里,像“斤奚”一样自北截杀胡人呢?汉朝的将军可是独独往西边出征的。

    言下之意,人家汉朝的东面可都是太平的。

“不意书生耳,临衰厌鼓鼙。”

字词典故  “不意”:【出其不意,没有预料。】“鼓鼙pi2”:【军鼓。】

赏析  杜甫说,哎,没想到我这个书生的耳朵,临近衰老时,竟厌烦起军鼓的声音了。

    老杜这里的意思应该是,对战争颇为厌恶了,越老越想求得一份安宁。

《秦州杂诗二十首》 其十一 杜甫

其十一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
黄鹄翅垂雨,苍鹰饥啄泥。
蓟门谁自北,汉将独征西。
不意书生耳,临衰厌鼓鼙。”

《秦州杂诗二十首》 其十二 杜甫

其十二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来看《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二原诗: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字词典故  “南郭寺”:【秦州南郊2公里的慧音山,素有“陇上古刹”美誉,据考证始建于北魏时期。】“北流泉”:【北流泉位于南郭寺东院六角亭下。】

赏析  杜甫说,山的上头有一座寺庙,名叫“南郭寺”,寺中有一眼泉水,号称“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字词典故  “邑”:【封地,小的镇,县。】

赏析  杜甫说,寺中空空的庭院,得到一棵老树的陪伴。流下山去的清清水渠,在一整个县邑里流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赏析  杜甫说,秋天的花,开放在危石底下,望着傍晚的远景,我躺卧在寺庙的大钟旁。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赏析  杜甫说,我一会儿俯首,一会儿仰天,悲伤着自己的身世。那溪水边吹来的风,让我的衣襟随之飒飒飘摆。

《秦州杂诗二十首》 其十二 杜甫

其十二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