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判官”:【唐朝的节度使、观察使等,即设有判官一职,辅佐长官总理日常各项的大小事务。】岑参写了这首“白雪歌”送这位武判官回归京城。

    我们来看一下岑参的简历:

约开元三年(715年),“岑参”生于湖北荆州江陵(尚有争议),时其父“岑植”为“仙州”(今河南平顶山市叶县)刺史。岑参幼年家境孤贫,只能从兄受学,他天资聪慧,五岁开始读书,九岁就能赋诗写文。

开元八年(720年),岑参的父亲转“晋州”(今山西临汾附近)刺史,岑参随父居晋州。父死后,仍留居晋州。

开元十七年(729年),移居“嵩阳”(今河南登封县)。不久又移居“颍阳”(今河南登封县西南七十里颍阳镇)。嵩阳,颍阳为“嵩高山”(即嵩山)东西两峰所在地,东峰太室在嵩阳,西峰少室在颍阳,两室相距七十里,岑参在这两地都结有草堂。“嵩高”为五岳之一,奇峰峻岭,古木流泉。年轻的诗人在此潜心攻读,啸傲山林,打下了学问上的基础,也初步形成了沉雄淡远,新奇隽永的诗风。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二十岁的岑参到达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

天宝三载(744年),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

天宝八载(749年),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

天宝十载(751年),回长安,与李白,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

天宝十三载(754年),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

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登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乾元二年(759年)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刺史”。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

约大历五年(770年),岑参客死“成都”舍,享年约五十六岁。】

    从岑参的经历来看,从小也是有一个苦读的过程。尤其在“嵩山”这样的名山中,潜心学习了五六年,这一点和李白有些类似,这似乎也给岑参增添了几分浪漫情怀。后来,岑参遇到了李白,杜甫和高适,从他们身上学到不少,受益匪浅。而岑参一些比较出名的诗,据说也是在这以后写的。好,我们来看本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字词典故  “白草”:【西北的一种牧草,干熟后变成白色的草。】

赏析  岑参说,北风卷着地面呼啸而来,地上的白草都被吹折了。胡人的天空,才八月就已经飞起了白雪。

    岑参出塞是自己主动去的,除了建功立业的抱负外,可能有更多体验生活的想法。这里的“北风”是“卷”地的,这里的“白草”是被吹“折”的,这里的天空,八月就飞雪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赏析  岑参说,早晨掀开帐门,忽然发现,外面就如一夜之间吹来了春风,千树万树,挂满了雪花,如梨花般处处盛开。

    南朝 梁 “萧子显”在《燕歌行》中有:“洛阳梨花落如雪,河边细草细如茵。”那是把梨花比作了雪,有很多诗人都是把梨花比作雪的。而岑参不同,因为他来到了西域,他看到的是千树万树上的雪如梨花般绽放,而且是一夜之间,真可谓奇境奇景!岑参也得益于此,得益于塞外生活的体验。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字词典故  “罗幕”:【丝罗帐幕。】“狐裘”:【狐皮制的外衣。】“锦衾qin1”:【锦缎做的被子。显然这些都是比较好的衣服与被子。】

赏析  岑参说,那雪花,散飞入帐篷的珠帘,沾湿了丝罗的幕布。我们身上穿的狐裘都不觉得暖和,盖着的锦缎被子,都还嫌被子太薄。实在是太冷了!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字词典故  角弓”:【动物的角做成的弓。】“都护”:【官名。为驻守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控制西域各国。“都”为全部,“护”为带兵监护,“都护”即为“总监护”之意。"都护府"是汉、唐等时代中原王朝为防卫边境与统治周边民族而设置的军事机关。】“控”:【控制,这里意为掌控,拉开等一系列动作。】“着zhuo2”:【穿。】

赏析  岑参说,在这冰天雪地的地方,连将军的角弓都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铁衣冰冷得简直难以穿上身去。

    岑参就如一位随军记者,他在西域都护的营帐中,向人们描述着当地特有的情景。“散入”,“湿”,“不暖”,“薄”,“不得控”,“冷难着”,从这些字词中,我们都可以看出岑参炼字的准确,形象和到位。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字词典故  “瀚海”:【原本指的“海”即北方的大湖。在这里,唐代指“准葛尔盆地”。】“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惨淡”:【暗淡,悲惨凄凉。南朝 宋 刘庆义《世说新语 言语》:“道壹道人。。。经吴中,已而会雪下,未甚寒。诸道人问在道所经,壹公 曰:“风霜固所不论,乃先集其惨澹;郊邑正自飘瞥,林岫便已皓然。”】

赏析  岑参说,远眺“瀚海”,到处纵横交错,已是冰雪世界,百丈悬崖,冰凌垂挂。低空有愁云聚积,悲惨凄凉,方圆万里都被凝固住了一般。

     关于“百丈冰”,毛主席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卜算子 咏梅》)这“百丈冰”可能就源自于此。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字词典故  “中军”:【即主力大部队。(前军,为大部队探路;后军,粮草登辎重,并为大部队提供后卫。左军和右军,保护大部队的两翼,并策应大部队的行动。)】“置”:【布置,设立。】

赏析  岑参说,此时的中军大营,却有另一番热闹景象,大置酒席,正与即将归京的客人,开怀痛饮。胡琴,琵琶,与羌笛,各种乐器都奏起来。

    这里全是西北边陲的特色乐器。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字词典故  “辕yuan2门”:【古代军营的门。】“掣che4”:【拉,拽。】

赏析  岑参说,天空犹如暮色黄昏,雪依然纷纷地下着,我们来到了辕门外,劲风依旧,拉拽着早已冰冻的红旗,怎么也翻不起来。

    这里的“暮”,似乎并不应该理解为黄昏。在那种地方,暮色才出发,那合理吗?想来应该是天色昏暗,如同暮色黄昏。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字词典故  “轮台”:【轮台县,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是古西域都护府所在地。】校正:此“轮台”应在今乌鲁木齐的昌吉市。

赏析  岑参说,我们一起来到了“轮台”的东门外,目送着武君您一路离去。去的时候,皑皑白雪飘满了这天山的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字词典故  “山回路转”:【“回”,环绕。“转”,旋转。“山回路转”,路环绕着山,山路旋转。】

赏析  岑参说,山回路转,渐渐地,已看不到您远去的身影。唯有那茫茫雪地上,空自留着那排您骑马行走过的足迹。

     这里颇似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望断意境。然而,岑参毕竟是岑参,他自是浑然一体,山是天山的山,雪是天山的雪,一切都是西域才特有的风光,一种天寒地冻,冰雪世界里的浪漫情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