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昌龄 《采莲曲二首》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采莲曲二首》 其一 王昌龄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诗名《采莲曲二首》,“采莲”:【采摘莲蓬。采莲季节为夏季,莲蓬的采摘季节一般从小暑开始,立秋前后为旺盛期,秋分前后采完。】网上有这样的创作背景介绍:【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夏。有本事载,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他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气所吸引,遂作《采莲曲》。】“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怀化市”一带。

    我们来看下王昌龄的对应时间表:

开元十四年(726年),王昌龄二十九岁,隐居于京兆府蓝田县石门谷。

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si4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

    显然网传创作背景的时间是错的,不过这首诗创作于“龙标”地区是比较可信的,而说是为酋长的公主所作,又不太可信,具体我们品读下来就会知道,如果是那样,诗的意境就全失去了。那为什么说在“龙标”地区创作是可信的呢,因为龙标就是如今的湖南怀化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这里居住的人民,一般都是躲避战乱而于不同时代迁居于此的。好,我们来感受其一原诗: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字词典故  “姬ji1”:【古代对妇女的美称。】

分析  很明显,这里描写的不只一个女子,而是很多。那为什么是“吴姬越艳楚王妃”?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龙标地区最接近“吴国”领地,然后再远些是“越国”。沿历史往前追溯,又在“楚国”的范围。可见王昌龄这第一句,事实上就突出了这里是一个多民族多地区的人民过来杂居的地方。由此,我们可以想象王昌龄来到江边,看到各异服饰各种打扮的女子在这里采莲,各有各的好看,于是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赏析  王昌龄说,哇!这里难道是吴王的宠姬,越国的美艳,还有楚国的王妃都来了吗?她们在争着摆弄玩耍着那些莲蓬,还有那荷花瓣一般的扁舟,相互戏水,沾湿了衣裳。

    纵观以往的诗评,关于这第一句的解释五花八门,却几乎没有一个是正确的。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字词典故  “浦”:【表示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本为入江支流之称,《说文》等均有记载。】

赏析  王昌龄说,她们来到这池边的入口时,有亭亭玉立的荷花迎入。采完莲蓬后,又有江边的明月送她们归去。

    真是非常美好而惬意的画面!一幅多民族聚居地人们生活的场景,被王昌龄描写得如此动人,有如动画片中的仙境。

《采莲曲二首》 其一 王昌龄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采莲曲二首》 其二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二首》其二,来看原诗: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字词典故 “罗裙”:【丝罗制的裙子。多泛指女孩衣裙。】“芙蓉”:【荷花的别称。】

赏析  王昌龄说,那田田的荷叶,是美丽荷花的罗裙,它们都是统一颜色的丝罗裁剪出的。那芙蓉花儿向着姑娘们扑红的脸庞,彼此相像,就像是同一根花茎上,两朵鲜花于两边开放。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赏析  王昌龄说,我如此地着迷,整个人的心思都乱入了这池水之中,那些美貌的采莲女散在花丛里,成了一朵朵美丽的荷花,我什么也看不见,分不清,哪是哪了。此时,只听见采莲女悠扬的歌声传出,方才觉察,这荷花丛中有人朝我驶来。

    很优美的一首诗。像王昌龄他们这些被贬到地方做官的诗人,一般都会去描写一些关于当地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就像刘禹锡会去写淘金女一样。所以那种说王昌龄这采莲曲是为酋长的公主所写,我认为纯属胡说八道。

《采莲曲二首》 其二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