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浩然 《渡浙江问舟中人》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渡浙江问舟中人》 孟浩然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诗名《渡浙江问舟中人》,“浙江”:【“浙江”是“钱塘江”的古称。“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一般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如此诗名就是:孟浩然在渡钱塘江时问船上的人。好,我们来看原诗: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字词典故  “潮”:【即“钱塘潮”。钱塘江位于我国浙江省,最终注入东海,在它入海口的海潮即为“钱塘潮”,天下闻名,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前来观看这一奇景。海潮到来前,远处先呈现出一个细小的白点,转眼间变成了一缕银线,并伴随着一阵阵闷雷般的潮声,白线翻滚而至。几乎不给人们反应的时间,汹涌澎湃的潮水已呼啸而来,潮峰高达3~5米,后浪赶前浪,一层叠一层,宛如一条长长的白色带子,大有排山倒海之势。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扁pian1舟”:【小船。《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於国,吾欲用之家。’乘扁舟浮於江湖。”】“共济”:【即“同舟共济”,本意是坐一条船,共同渡河。《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赏析  孟浩然说,钱塘潮水落下来了,此时的江水很平,也没有风。你我在同一条小船上同舟共济。

    孟浩然会说“扁舟共济”,就是因为船经过了钱塘江的入海口处,而此时正好不是钱塘潮的时机,潮水落了,江面的水也很平。可孟浩然还是用了“扁舟共济”,可能是他有见到过“钱塘潮”,又或者他以前有听说。所以这么一条小小的船从这里经过,同船的人确实是在同舟共济了。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字词典故  “时时”:【常常。】“引领”:【伸颈远望。多以形容期望殷切。《左传·成公十三年》:“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天末”:【天边,天际。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游子眇天末。”】“越中”:【“越中”,唐“越州”,今绍兴市及杭州市萧山区等地,范围包括原绍兴府所辖八县(山阴,会kuai4稽ji4,上虞,余姚,诸暨,萧山,嵊县,新昌)。】

赏析  孟浩然说,我时不时就引颈眺望天际,问着同舟的人,到底何处的青山才是越中呢?

     这孟浩然似乎有些着急啊,前面不是说了嘛,“未有风”,没有风当然慢了。那他为什么一直要问呢?可见他对“越中”很期盼。“越中”究竟有什么让他如此期盼?他也没说。

    不过我们从“越州”所辖的八个县名看,显然“会稽”最抢眼。这里最出名的故事就是春秋末期的吴越战争了,什么“卧薪尝胆”,“鸟尽弓藏”等成语都出自这里,夫差,勾践,伍子胥,范蠡li2这些名人也出自这里。尤其是“范蠡li2”,有很多人评价说“诸葛亮”是自古以来文人最想成为的人,事实上,恐怕“范蠡”更是许多文人的崇拜偶像。诸葛亮可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蜀国最后也没有获得成功。可是范蠡不同,越国彻底灭掉了吴国,范蠡功成名退,据说带着美女“西施”坐着扁舟私奔了,这事在《国语》、《史记》均有记载。【他乘舟出海逃至齐国,开荒种田,引海水煮盐,治产数千万。齐人闻知其贤,任为相。他则感叹:“居家则至千金,居官则至卿相,这都为世人所得意之事。但久受尊名,不祥啊!”乃弃官,尽散其家财,隐居“陶地”,自号“陶朱公”,专事经商,致资累巨万。后人尊他为“商圣”。】显然范蠡要比诸葛亮自由多了,也潇洒多了。很多文人到这附近,都会提到范蠡。像后来的“杜牧”就有“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会稽山”还是治水的“大禹”埋葬的地方。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上会稽,祭大禹”。汉以后这里成为了佛道胜地。可见有很多历史人文景观在吸引着孟浩然。

《渡浙江问舟中人》 孟浩然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