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维 《终南山》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诗名《终南山》,“终南山”:【“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太白山”、“中南山”、“周南山”,“南山”。终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道教的发祥圣地,位于今陕西省境内,在“长安”南面五十公里处。终南山在《山海经》中简称“南山”,以其居天之中,“都”之南,故又称“中南山”。(这里的“都”指京城长安。)】这是王维登终南山所写的诗,好,我们来感受原诗: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字词典故  “太乙”:【即“太乙山”,终南山在唐朝时的俗称。因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曾于山口(大峪口)建“太乙宫”,故称“太乙山”。】“天都”:【1.天子所在的都城(长安)。2.古代传说中,上天帝王居住的地方。】“连山”:【1.山连着山。2.《连山》是中国第一部易书。据传是盘古开天地后第一代君主“天皇氏”所创。东汉经学大师“郑玄” 在《易赞》中说:“《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其实以“艮卦”开始,如山之连绵,故称“连山”。】“海隅yu2【指海角;海边。

赏析  王维说,靠近长安的太乙山,却也如此这般地接近天上的都城。天造地设的它,山连着山,延绵不绝,一直连接到了天涯与海角。

    “天都”固然有两种解释,也许王维也是语带双关吧,不过我们认为,诗的本意更突出表现“终南山”雄伟高大,接近天上之都。王维用“太乙”而不用“终南”或“南山”,恰恰是为了突出其道家文化与仙家传说。于是乎,我们以为,“连山”恐怕也不仅仅是山连着山,还有盘古开天地与“天皇氏”创《连山易》的内涵。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字词典故  “回望”:【回顾,回头看。《后汉书·边让传》:“登瑶台以回望兮,冀弥日而消忧。”】“青霭”:【云气。因其色紫,故称。】

赏析  王维说,攀上高峰,不禁回望,身后白云早已合拢。转眼间,似有紫气青霭扑面而来,于是钻入一看,却不见什么仙家神迹。

    关于“青霭”,应该是高空的云气,不过很多时候又近似于“紫气”,“紫烟”,与道家神仙有关。南朝 宋 “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有“左右青霭,表里紫霄。”;唐朝 “刘长青”《自 道林寺 西入石路 至 麓山寺,过 法崇禅师故居》有“香随青霭散,钟过白云来。”;李白的《送内 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有“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既然这“太乙山”如此接近天上的都城,而今又走在白云之上,有近似神仙之气的“青霭”出现,王维自然是当作寻仙之旅了,入霭一探,可惜什么也没看见。

    老实说,王维虽然被后人称作“诗佛”,也听说他学佛修道,可是在他的诗里,好像并没有太多的神仙之事。这诗要是换作李白,恐怕早就见到神仙了,而且还要渲染一番,自己怎么跟着神仙去了,。可是在王维这里,却是“入看无”。从中可以看出,王维可能更重佛理与禅修,本质上还是比较唯物的。王维和弟弟“王缙”感情很深,王缙比王维小一岁,历任“太原尹”、“河南副元帅”、“河东节度使”,两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王维后来也做到了“尚书右丞”。我们发现这几位后来做到高官的诗人,基本还是比较唯物的,包括后来的“元稹”和“白居易”,修道对他们来说,或者更看重其中的辩证唯物与修身养性。反观李白,有些人一直认为李白有什么仕途野心,事实李白的思想里有太多的道家神仙之事,从他的言行与诗句,我们都可以读到。当然,他也确实无愧于“诗仙”的美称。好,那么王维没看到神仙之后,把目光转向了哪里?: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字词典故  “分野”:【分野,指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相互对应。我国古代的天文学说,把天象中十二星辰的位置与人间社会的地分野结合在一起。这种理论,就天文学来说,被称为“分星”;就地理来说,则被称为“分野”。】“中峰”:【即“终南山”,以其居天之中,“都”之南,故又称“中南山”。北周 庾信 《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鼋桥浮少海,鹄盖上中峰。”】“壑”:【深谷,深沟。】“殊”:【不同。】

赏析  王维说,依那天上星辰分野的中南山,山峰变化万千,或阴或晴的众山谷也各不相同。

    “中峰”这个词应该是突出“终南山”天下之中的地位,这是依照天上的星辰来定位的,而其众山峰也如各自对应的星辰一般,各得其所,各种变化。关于“阴晴”,我们以为“阴晴”不仅是阴阳,还有本意阴天与晴天。如此也突出了终南山地域广,各种山谷的大与深,不仅阴阳不同,气候也不同。那么究竟有多大呢?: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赏析  王维说,想要找个有人住的地方投宿su4过夜,却只能隔着水问那对岸的樵夫。

    可见终南山有多大,王维反正今天是走不出去了,于是想找山中人家借住一宿xiu3。可是找来找去,最后在山中的湖(溪)水边听到了对岸伐木的丁丁声,于是隔水呼喊,询问对岸的樵夫。“隔水问樵夫”这句很有味道,本来写的是山,却要在其间“隔水”,可见我们前面关于“阴晴”的解释是正确的,这里的“水”对应了前面的“阴”。由此也突出了终南山地域广阔,山谷巨大,各有阴晴,还有湖泊(溪流)。而在山中提到樵夫,尤其是隔着湖水的樵夫,自然是因为听到他伐树的声音了。这也很容易让我们想起那首《小雅·伐木》里的诗句“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王维的这首《终南山》以“太乙山”雄伟高大“近天都”起步,一路走来,“近天”,“连山”,“白云”,“青霭”,“中峰”,“众壑”,最后走到“隔水问樵夫”的幽谷,可谓面面俱到。诗中依然很注重用词的对仗,像“白云”对“青霭”,“回”对“入”,“分野”对“阴晴”,“中”对“众”等等,足见王维笔力的深厚,通篇读起来千回百转,饶有趣味。说到登山诗,我们不禁会想起杜甫那首著名的《望岳》,这两首诗各有千秋,却也反映了杜甫,王维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也让我们联想到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路。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