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 《乌夜啼》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乌夜啼》 李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后两句“敦煌版本”)

“停梭问人忆故夫,独宿空床泪如雨。”

(后两句“《才调集》版本”)

“停梭向人问故夫,知在流沙泪如雨。”

诗名《乌夜啼》,在《乌栖曲》后安排《乌夜啼》是因为:【传说李白在“天宝初年”到长安,“贺知章”读了他的《乌栖曲》和《乌夜啼》等诗后,大为叹赏,说他是“天上谪仙人也”,于是在“唐玄宗”面前推荐了他。】。贺知章叹赏的诗必然是很不错的,可是我们看了很多前人的赏析,好像感觉不怎么样,甚至有的前辈把这首诗归为“反战诗”。我们还是从诗名开始我们自己的探索吧。

《乌夜啼》也是“乐府旧题”,与《长干行》、《乌栖曲》一样,同属《清商曲辞·西曲歌》,古辞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苦。那什么是“清商曲辞”?它属于“乐府诗”的一类,以下我们通过三小段介绍,来把这些概念整清楚。

【“乐府”,是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西汉“汉武帝”正式设立“乐府令”,收集编纂各地汉族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因为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所以后来“乐府”成了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清商”,即“清调”以“商”为主音,是我国古代丝竹乐的合奏形式。“清商乐”,兴起于“三国”、“两晋”、“南北朝”,并在当时的音乐生活中占居了主导地位。它是晋室南迁后,旧有的“相和歌”与南方地区民歌发展起来的“吴声”、“西曲”相结合的产物,这类诗歌就叫“清商曲辞”。】

【所以《清商曲辞》有三类:“相和歌”,属于汉魏的旧辞;“吴声”,属于吴地民歌;“西曲”,属于荆楚民歌。】

为什么要把这些分类搞清楚呢?一来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这类诗歌的创作初衷,二来是因为我们想起了另一位也在长江上下游呆了很久的诗人:“刘禹锡”。“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写道:“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并发出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绝唱,相信很多人都很喜欢刘禹锡的诗歌,而刘禹锡在这被贬谪的二十三年中,一直在研究诗歌的创作,汲取了很多民歌的精华。他在《竹枝词九首》的序中,分析了“蜀”,“楚”,“吴”等地的民歌特点,讲到了屈原写《九歌》以引导民众,于是他学习前人,创作了《竹枝词》。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也属于六朝民歌的题材。

那么作为诗仙的李白,他在入宫之前,也一直都生活在蜀,楚,吴三地,我们也看到他的诗歌中有很多的乐府旧题,而这些诗歌大都是出川之后才写的。也许李白也和刘禹锡一样,在长江流域汲取了很多民歌元素,只是刘禹锡多取材于民间,而李白更多地是向魏晋南北朝的经典学习。所以李白的相当一部分诗作其实是一种“练习作”,模仿前人的手法与风格,参考前人的一些典故运用,加上自己的理解与创新,创作出新的作品。对于这部分诗作,我们不可能从李白的经历与情感去找线索,而应该着重去感受所涉及的典故。

李白的《乌夜啼》有两条主线索:一是诗题“乌夜啼”,二是“织锦秦川女”。我们先来了解“乌夜啼”的出处:

【按照唐朝“崔令钦”的《教坊记》这样介绍:《乌夜啼》者:元嘉二十八年,彭城王 义康 有罪放逐,行次浔阳;江州刺史衡阳王 义季,留连饮宴,历旬不去。帝闻而怒,皆囚之。会稽公主,姊也,尝与帝宴洽,中席起拜。帝未达其旨,躬止之。主流涕曰:“车子岁暮,恐不为陛下所容!”车子,义康 小字也。帝指 蒋山 曰:“必无此!不尔,便负。”初宁陵、武帝葬于蒋山,故指先帝陵为誓。因封馀酒寄 义康,且曰:“昨与会稽姊饮,乐,忆弟,故附所饮酒往。”遂宥之。使未达浔阳,衡阳家人扣二王所囚院曰:“昨夜乌夜啼,官当有赦。”少顷,使至,二王得释,故有此曲。亦入琴操。】讲的是南北朝 刘宋 时期,宋文帝的弟弟“义康”有罪被放逐,经过浔阳的时候,宋文帝另一个弟弟“义季”留他喝酒,结果呆了十来天不走了。宋文帝一生气,把两人都给关起来了。后来宋文帝的大姐“会稽公主”在酒席中,替两位弟弟求情,于是宋文帝下旨把两位弟弟给放了。圣旨还没有传到浔阳的时候,那“义季”的家人就去敲两人被囚的院子说:“昨天夜里乌鸦在夜里啼叫了,官人应当会被赦免无罪。很快,圣旨就到了,两人都被释放了。于是就有了“乌夜啼”这个曲子诞生,成为了琴曲。”也就是说,“乌夜啼”其实是一个好征兆,意味着获罪之人要被赦免了。

再来看“织锦秦川女”:这是比“乌夜啼”更早的故事,根据《晋书·列女传》这样记载:

【窦滔 妻 苏氏,始平人也,名 蕙,字 若兰。善属文。滔,苻坚 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 回文旋图诗 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录。】《晋书》是唐朝宰相“房玄龄”监修的。这里记载的文字不多,但主要的事情都说了,说这位女子叫“苏蕙”,是“窦滔”的妻子。而窦滔是前秦“苻坚”时候的“秦州刺史”,被迁徙到“流沙”的地方。苏蕙因思念丈夫,便在家中织锦,绣上“回文旋图诗”赠送给他。这篇回文有八百四十字,可以宛转循环地读,词甚凄惋,因为太长了,所以《晋书》就没有录入。这首“回文旋图诗”被后人称作:“璇玑图”。

如此我们知道了,李白其实是用“乌夜啼”的曲风来表现“织锦秦川女”的。秦川女“苏蕙”的丈夫被贬谪到“流沙”之地,于是她在家织锦“璇玑图”,听到窗外乌啼声,希望这是丈夫回归的征兆。

“乌夜啼”既是曲调又是典故,中唐诗人“元稹”在《听 庾及之 弹 乌夜啼 引》中有几句诗很值得我们感受与参考:“君弹乌夜啼,我传乐府解古题。良人在狱妻在闺,官家欲赦乌报妻。乌前再拜泪如雨,乌作哀声妻暗语。后人写出乌啼引,吴调哀弦声楚楚。”从元稹的诗中,我们看到李白诗的类似情景,所以元稹也可能参考了李白的作品。而李白会去参考哪位前人呢?也许是南北朝的“庾信”,他也写过《乌夜啼》:“促柱繁弦非子夜,歌声舞态异前溪。御史府中何处宿,洛阳城头那得栖。弹琴蜀郡卓家女,织锦秦川窦氏妻。讵不自惊长泪落,到头啼乌恒夜啼。”庾信在诗中就已经是把“乌夜啼”和“织锦秦川女”作了结合,这句“讵不自惊长泪落”很特别,意思是:难道不会自己惊吓到而流下长长的泪水?被什么惊吓呢?自然是乌鸦在树枝上的啼叫。不都说乌鸦啼就是远人将归的预兆吗?这等待之苦是否也就熬到头了呢?所有的心酸此时都化作长长的泪水一涌而出了。可是后面呢?“到头啼乌恒夜啼”,到头来,啼叫的乌鸦依然一直在夜里来啼叫,言下之意,根本就没有什么远人回来。这一情节有助于我们理解李白的《乌夜啼》。

关于“秦川织锦女”,我们觉得李白还借鉴了南北朝另一位著名诗人“江淹”的作品,江淹写过一篇《别赋》,开篇就是“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想那“金庸”老先生笔下,“杨过”的“黯然销魂掌”或许就典出于此。在《别赋》中有:“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另外,江淹还有一首《杂体诗 古别离》,开篇是诗歌理论的研究:“小序夫楚谣汉风,既非一骨。魏制晋造,固亦二体。。。”,而最后那段是:“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送君如昨天,檐前露已团。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这里的“黄云”,有点沙尘暴的样子,指风沙多的地方;而“蕙草”应该是暗指“苏蕙”,苏蕙的丈夫“窦滔”就是被徙往“流沙”之地的,而“琼树生 昆仑 西流沙滨”(颜师古 注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于是,李白的诗就从“黄云”开始了,好,我们来感受李白《乌夜啼》原诗: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字词典故  “黄云”:【黄尘沙尘,边塞之云。塞外沙漠地区黄沙飞扬,天空常呈黄色,古称。南朝 宋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阮瑀》:“河洲多沙尘,风悲黄云起。”】“归飞”:【1.成群往回飞。《诗·小雅·小弁bian4》:“弁彼鸒yu4斯,归飞提提。”郑玄 注:“乐乎彼雅乌,出食在野,其饱,羣飞而归提提然。”2.鸟名。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温水》:“时禽异羽,翔集闲关。兼比翼鸟,不比不飞。鸟名'归飞’,鸣声自呼。”】

赏析  李白说,黄沙漫漫的城关边,有乌鸦正要栖息,它们成对成对地飞回,在那枝头上哑哑地啼叫个不休。

李白先来一段情景描写,“黄云”或者有黄昏的意味,但主要是为了表现秦川一带黄沙漫漫的特点,而这黄沙正是从那遥远的流沙地区吹来的。关于“归飞”,不仅是有往回飞的意思,更是成对地往回飞,李白以“哑哑”两字加以确认。前面我们说了,这入夜乌鸦啼,或许是“官当有赦”、“远人将归”的征兆。只是会有人听到这乌啼声,作如此之想吗?有的: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字词典故  “机”:【机杼。即织布机。】“秦川”:【泛指今陕西、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地带。因春秋、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地带。】

赏析  机杼中,那织着锦缎的秦川女,在如烟的碧纱中,隔着窗棂自言自语。

这里的“碧纱”应是指纺织机上的纱线,有些前人的赏析解释成碧纱窗,那应该是个错误。要知道这“秦川女”正在织的是“璇玑图”,“碧纱如烟”一来是形容这纱线很多,二来也暗示织成的“回文诗”让人看了如烟如雾,非轻易能看穿。以“烟”来形容“回文诗”可谓恰到好处。而“隔窗语”,很多人又解释成是与窗外之人在言语,这样的场景引入外人,岂不是破坏了意境。秦川女既然是在织回文诗,自然也就是边织边念了,念给自己心中的远人听,所以这里的“语”应该是自言自语。从这一点来看,后面两句的“敦煌版本”和“《才调集》版本”恐怕都是赝品了。那么,当这自言自语,织着如烟回文诗的秦川女听到哑哑的乌啼声会怎样呢?: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字词典故  “梭suo1”:【也叫“梭子”。在织布机上用来引导纬纱,使纬纱与经纱交织的主要机件。多用硬质木料制成,中间粗,两头尖,形状像枣核。】“怅chang4然”:【指失望,不痛快的样子;也指精神不集中,神志迷乱,不能把握自己而失其主张。】“孤房”:【孤立的房子。】

赏析  李白说,(听到乌啼),她停下了手中的木梭,怅然远望,忆起那远方的人儿。想我多少日日夜夜以来都是如此地独宿孤房,(这样的日子真的要到头了吗?),一时间泪如雨下。

这里有个词很特别,就是“孤房”,我们没有查到别的诗人用过这个词,那李白为什么用它呢?除非这里也有历史流传的错字,不然最好的解释就是,李白是有意而为之的。我们前面说到,“隔窗语”并非和什么外人说话,而是自言自语。李白这里很可能强调的是,这位秦川女住的是孤立的房子,就是没有邻居的那种。为什么呢?要知道秦川女“苏蕙”是被列入《列女传》的。在“列女传”中就有一个叫“陶婴”的女子,鲁国人,很早就成了寡妇,以纺织为生,鲁国有人听到她如此重义有节操,就向她求婚,她听到以后,知道这种事不免一直发生,就作歌,表明自己不再嫁的决心。魏晋的“陆云”写过两句诗:“嗟彼独宿。谁与晤语。”(晤wu4语:见面交谈。)独宿的女子,总是容易有人去搭讪,去有所企图。作为“列女”会怎么做呢?就如先秦《黄鹄歌》唱的那样:“宛颈独宿兮不与众同。夜半悲鸣兮想其故雄。”所以,李白这里的“孤房”很可能就是要说明,秦川女刻意住到了没人临近的地方,避免流言蜚语。这里又呼应了前面的“城边”,这很符合李白的风格,他的“城边”两字可不是随便用的,就是为了说明秦川女的离群索居。

乌夜啼,乌夜啼,是否远人将回归,秦川女停下了手中的木梭,怅然地忆起那不仅远在流沙、且是久远记忆的人儿,想着这么久以来自己的艰辛与孤苦,难道这次他真的要回来了吗?一时间,泪如雨下了。

(后两句“敦煌版本”)

“停梭问人忆故夫,独宿空床泪如雨。”

(后两句《才调集》版本)

“停梭向人问故夫,知在流沙泪如雨。”

有了前面的解析,这两个版本的诗句,我们基本就否定掉了。我们认为秦川女之所以是隔窗,主要是为了临窗远眺,待夫归来。这种“问人”,“向人问”的行为,都是破坏意境的。而从这两个版本也可以看出,人们对“孤房”两字不是那么认可,因为他们没有往深处去想,于是改成了“空床”,或者直接四个字都改掉,变成“知在流沙”,这样写未免过于“露骨”而显得平淡了。

贺知章如此赞赏此诗,其一,可能是因为李白把“乌夜啼”和“秦川女”两个经典结合在了一起;其二,因为李白确实写得非常有意境;其三,我们从元稹的诗中也可以知道,“乌夜啼”这类曲调,当时传唱很广,李白的这首诗歌唱起来,可能非常好听。

《乌夜啼》 李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

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

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

独宿孤房泪如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