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是检验领导特别是主官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一些人觉得领导在与不在不可能做到一个样,进一步说,有的人就是领导在与不在就是不一样,再进一步说,地方体制内领导在与不在就是不一样,更再一步说,我们单位情况特殊,领导在与不在就是不一样。 我们争论问题,常常不在一个频道,也就是认知和逻辑思维出现了混乱,多数时候概念、本质相互没有说清楚,常常犯逻辑推理错误,所以,往往争论不清楚。“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是检验领导特别是主官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有以下认知和逻辑思维问题: 首先,是检验领导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既是标志和标准,任何时候都有左中右、上中下,有做的好,就有做的差,不可能都做好,也不可能都差。就全部的社会单位而言,应当是橄榄球态,做到最好10%,做到比较好10%,做的一般的10%,做的差的10%,其余60%处于中间。相信绝大多数单位中间层以上。否则,许多单位主官出差、培训,单位就不可能维持良好秩序。个别单位,我们所在单位的个别不好现象,不代表社会的整体面,不能拿了以偏概全。 其次,这个重要标志用什么检验呢?总体而言,就是看一个单位领导在与不在是处于一样“有序”状态,还是领导不在就处于“失序”状态。一个数百人的单位,领导在也有人发牢骚、讲怪话,领导不在个别人声量高一些,只要不影响“有序”状态,就是“一个样”的基本标志。 再是主官不在有些人遇到问题不愿意承担责任,与主官权力“放”与“收”有关系,可能出现“失序”状态,也可能不会,是“一个样”的成因,而不是“一个样”的结果。国外管理理论认为,通常一个领导直接分管就是5~6人,最多9人。15人以上团队,应当分层管理,50人以上应当分两个层次。所以,任何时候就是用好5~6人,由这些人向自己负责。如果作为一名主官不在,这些人不负责,出现“不一样”的状况,可能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用人问题导致不负责任;另一种是对权力“放”与“收”度的把握不够好,权力统的太死,没有达到宽严适宜的艺术高度。这正是领导应当追求的目标,而不能因此认定领导不在就该不一样。 四是主官不在有些事情无法推进,不是衡量“有序”“失序”的标志。众所周知,在相当高层的主官,就是“用人才,出主意”;在中层主官是“用人才、管财务、出主意、建制度”;在基层的主官是“荐人才、用人才、用制度、解难题、抓重点”。由此可见,在财务、人才使用等必须主官拍板的问题上,确实会影响一些事情的推进,这是既定规定,而与“一个样”没有关系,不应当作为“一个样”的标志。 五是体制内有些职员就是难以管理,干好干坏都不能怎么样。这就偷换了概念,不能说明“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而是由体制、机制、管理者共同造成的。其实,不是不能怎么样,而是因为是老职员、老资历,在不触碰领导利益,不触犯组织原则、纪律底线时,领导往往会迁就照顾,才有“如果没有----问题,就不能怎么样”,说明触碰原则问题时,还是可以“怎么样的”。还有很多大家打破头想进入的好单位,我们知道多少离职、辞职、被开除、被调离、被判刑等,是这些离开人员所说的原因?在我们层面上,听到的都是当事人的一面之词,有多少领导会把内在原因公之于众?如果我们看到那些不能怎么样,就去做不能怎么样的人,那我们只能终老发展见底了! “领导在于不在一个样”应当作为领导者管理的艺术追求! 说“领导在于不在不能一个样”的几个逻辑错误在于: ①“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不可能有的状态, 因为我们单位就不可能, 所以,所有的单位都不可能。 因为我们是体制内的单位就不可能, 所以,至少体制内单位都不可能。 ③“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不可能有的状态, 因为有的领导不在有些事情推不动,有些责任不会负责, 所以,领导在与不在不能一个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