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肤子、白鲜皮 【单味功用】 地肤子,别名扫帚菜子、扫帚子,为藜科植物地肤的果实。地肤子在《神农本草经》中谓:“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滇南本草》中更指出:“利膀胱小便积热,洗皮肤之风,疗妇人诸经客热,清利胎热,湿热带下。”《玉楸药解》曰:“疗头目肿痛,狐疝阴療,腰疼胁痛,血痢,恶疮。”本品味甘、苦,性寒,入膀胱经。既能清热利水,用于膀胱湿热引起的小便不利之症,症见小便短赤热痛等;又能除湿止痒,用于皮肤湿毒瘙痒、疥癣等症。煎汤外洗用于皮肤湿毒瘙痒、疥癣、外阴炎、阴道炎等,内服用于膀胱湿热引起的小便不利之症。据抗菌试验,地肤子水浸剂(1:3)有抗皮肤真菌的作用,故可用于皮肤湿毒引起的瘙痒症。 【配伍效果】 地肤子味苦甘性寒,入膀胱经,功能清热止痒,走表外散肌肤之风而止痒,入里内清湿热而利尿,适用于皮肤湿疹瘙痒;白鲜皮苦寒,入脾胃经,不但具有清热、燥湿、杀虫之功,而且具有散风祛邪作用,苦寒而不伤阴,大量使用安全可靠。二药均为治疗皮肤病的要药,配伍使用,相辅相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力益彰。 【用量用法】 地肤子15~30g,白鲜皮15-30go煎汤服用;亦可煎汤外洗,用量加倍。 【用药心得】 地肤子、白鲜皮伍用,为邓教授治疗皮肤瘙痒症而设。瘙痒一症以风邪为首,故治疗时当以疏风为主要治法。临证之际,可单用二药煎汤服用,亦可加入其他方中对症处理。药渣煎汤外洗,效果更佳。 【验案举例】 丙某,女性,44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程30天,2003年5月9日初诊,激素减量中。现症:心悸,胸闷,心烦,近日在颈、胸部出现皮疹,色红略暗,无水疱,肢体麻,口黏甜,纳可,二便调,舌质淡红有齿印,苔白微黄腻,脉滑数。辨证:湿困脾肺,郁蒸肌表。治法:清化湿热,透邪外出,活血凉血。初诊处方:生麻黄6g、连翘15g、金银花15g、桑叶12g、杏仁10g,丹皮9g、赤芍15e、地肤子15g、白鲜皮15g、赤小豆20g、土茯苓30g、防风12g、白术12g、升麻8g、蝉蜕8&,枳壳9部桔梗9g,生甘草6g。 二诊(5月12日):服药后皮疹明显减少,皮疹色转淡红,胸闷气短,咳嗽,心烦,神疲乏力,二便调,舌质淡红,苔白薄腻,脉细滑数。处方:生麻黄6g、连翘15g,紫莞12g、杏仁10g,丹皮9g、赤芍15g、地肤子15g、白鲜皮15g、赤小豆20g、土茯苓30g、防风12g、白术12g、升麻8g、生黄苗15g、蝉蜕8g、枳壳9g、桔梗9g、生甘草6g。1周后疹退,气平顺,湿邪渐清(杨志敏诊)。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
|